磁鐵
磁現象是一種自然現象,古今中外的人們都是逐漸認識其性質的。
早在3000多年前,中國勞動人民就發現了磁石吸鐵的現象。到戰國時期,人們已經知道把天然磁石磨成勺子的形狀,放在光滑的石板上,勺子把就會自動指向南方。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針,古人將其稱為“司南”。
指南針是華人引以為榮的四大發明之一。有了指南針,才有了後來的大航海時代,才有了西方工業文明和美洲大陸的發現。19世紀初,丹麥學者奧斯特第一個觀察到了電流對磁針的作用。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又發現了電磁感應的規律。從此,磁現象和磁性材料的研究與應用,成了電工學和電子學中的一個重要範疇。
電和電磁可是,磁鐵為什麼能吸引鐵、鈷、鎳等金屬而對於銅、鋁等金屬就不起作用呢?指南針又為什麼能指向南方?這其中有什麼聯繫嗎?
磁鐵靠近鐵釘或鎳幣時,會把它們吸住,這種吸引力就叫磁力,磁力作用的範圍叫做磁場。能夠被磁鐵吸住的物體叫做“磁性體”,它本身在特定條件下也可以變成磁鐵或具有磁性。
磁石吸鐵的性質叫做磁性。如果我們用一塊天然磁石沿一固定的方向,多次地摩擦一根鋼針,就能使鋼針帶上磁性,這個過程叫做磁化。就像電池生電一樣,磁力也是磁鐵產生的。由於磁力是從磁鐵的兩端產生出來的,如果把鐵屑撒在條形或馬蹄形永久磁鐵的周圍,鐵屑就公自動集結在磁鐵的兩端,而在磁鐵的其餘部位,卻幾乎看不到有鐵屑被吸引上去。這個現象說明,磁性最強的部位,集中在磁鐵的兩端,我們把這兩端稱為磁極。在電池上,把流出電流的一端叫正極,進入的一端叫負極。而磁鐵的兩端,一頭叫北極,另一頭叫南極。
它們有了這兩個名字,也是具有科學道理的。用線把磁鐵懸吊起來,這時,磁鐵總有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指北的一端當然是北極,那指南的,就是南極了。磁鐵之所以有南北指向,正因為地球本身是個大磁鐵。如果從磁鐵的角度看,那麼地球的北極附近是S極,南極附近是N極。所以,磁鐵的N極指向北,S極指向南。
在英語裡,“North”這個詞表示北方,“South”這個詞表示南方,所以通常用N表示北極,用S表示南極。
用一根細線把磁鐵懸掛起來,使它能自由地旋轉,但它最後總是沿著一個磁極指南、另一個磁極指北的方向靜止下來。通常我們把指向南方的磁極叫做南極(或S極),指向北方的叫北極(或N極)。就像正、負兩種電荷間具有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性質那樣,在南、北兩個磁極之間也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力——磁力。
如果沒有導線把電池的兩端連起來,是不會有電流通過的,而磁力不需要導線,它可以直接穿過空間。而且,和電的流動相同,它也一定要走過一圈(從N到S),決不中途停頓或斷開。磁走過的路線是看不見的,我們用磁力線來表示。磁力線是一個抽象出來的概念,它本身並不存在,但磁場是存在的,我們用磁力線的方向來表示磁場的方向,用磁力線的疏密來表示磁場的強弱,磁力線越密,表示磁場越強。
雖然磁場看不見摸不著,但它確實是客觀存在的一種物質。如果在磁鐵的上方放一塊有機玻璃板或塑料板並撒上鐵粉,然後輕輕彈振塑料板,我們會看到,鐵粉有規則地排列成一圈一圈的形狀,這就是磁力線的分布情況,也就是磁場的情況。
電極具有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特性,磁極也一樣,南極與南極、北極與北極接觸時會相互排斥,可是磁鐵的南極與北極不用接觸,只要一接近,就會相互吸引。
磁力線喜歡走捷徑,在它經過的途中,如放一塊鐵(磁性材料),它就不繞大圈子,而是穿過鐵塊。而且,儘力把鐵塊拉到自己身邊,離得越近越好,這就是“吸引”作用。
如果迷路時要想判斷方位,就可以使用指南針,它其實就是個很輕的磁鐵。因為指南針既可以指南,也可以指北,就簡單地叫它“磁針”。由於地球的北極是S極,它要吸引指南針的N極,所以,指南針的N極指向北方;同理,地球的南極是N極,它要吸引指南針的S極,所以指南針的S極指向南方。地球和指南針的磁力線是一致的,但方向相反。如果把指南針放在地球的南極或北極,就應該把指南針立起來放置。
當磁針放在其他磁鐵附近,也就是磁場內時,它的方向就會改變,從而發生旋轉。如果磁鐵的磁力較弱,磁針偏轉角就比較小,如果磁鐵磁力較強,磁針偏轉角就會比較大。
傳說大海中有一座神奇的島嶼,美人魚在島上唱歌迷惑過往的水手。誰要是聽到歌唱,一定會被迷惑,等待他的只能是船毀人亡。可是,據說大海中真的就有這麼一座島,任何靠近它的船隻都會莫名其妙地以飛快的速度向它駛去,粉碎在岸邊陡峭的礁石上。
後來有一艘船在即將重蹈覆轍的時候,船長果斷地下令棄船,船員們才得以坐著小艇生還。據生還者講,當時船上所有的羅盤都失靈了,而船也失去了控制,不顧一切地撞向小島的懸崖。
當然,這座島上根本沒有什麼美人魚,不過,卻有另一樣更致命的東西:磁場。原來島上富含磁性礦物質,因此整座島變成了一個大磁鐵,鐵殼的船隻一旦靠近它,難免會被它吸過去,而羅盤——也就是指南針,當然也會在強磁場的干擾下失靈。
磁力和磁場
我們說過,磁場的強弱,用磁力線表示。如果將兩根磁棒串聯放置時,穿過單位橫截面積的磁力線數目不會改變;並聯放置時,穿過單位橫截面積的磁力線數目增多,也就是磁力線變密了。數目不變的,磁場的強度不變;數目增多的,磁場增強。不過,並置時必須把兩根磁棒壓緊,否則不會增強。
把鐵塊或鋼塊置於“U”形磁鐵的兩極,則鐵塊和鋼塊將被磁化,它會吸起鐵屑,當把鐵塊和鋼塊由磁極下端移開時,則仍有許多鐵屑被吸在鋼塊上,而鐵塊上的鐵屑幾乎全部脫落。
磁化停止後,鋼塊上所保留的磁性叫做剩磁,鐵塊的剩磁少,鋼塊的剩磁多。
如果把兩塊強弱不同的磁鐵並置在一起,強磁鐵的磁力線將強行通過弱磁鐵,使弱磁鐵的磁力線被抵消。本來,它們是同極並置在一起的。這樣一來,當它們離開時,弱磁鐵的S極與N極就互相調換了位置,原來的S極變成N極,原來的N極變成S極。
弱磁鐵在強磁鐵的作用下,體內小磁體的取向就改變了,所以像剛才說的,它就改變了原來磁力線的方向。
這裡教大家一個用磁鐵吸引鐵釘或曲別針之類的小東西的遊戲吧?請準備一些這樣的物品做下面的實驗。到商店買3~5塊鐵氧體材料的磁鐵和10米長、0.4毫米直徑的漆包線。買磁鐵時要挑表面平整光滑些的,當把它們串置在一起時,能互相吸得牢固,這樣的磁鐵可當磁棒使用。
用磁鐵把小鐵釘吸上來以後,小鐵釘也變成磁鐵了。當然,比起磁鐵來,它們的磁力是很微弱的。雖然弱,也具有了磁性。如果用小鐵釘靠近它附近的其他鐵釘時,就會一個連一個地吸上來,吊成一串,十分有趣。
不論什麼形狀的鐵,它裡面都有磁鐵的“成分”,這成分究竟是什麼,稍後我們再探討,可以把它們暫且看成是一個個微型的小磁體。平時它們是雜亂無章地排列的,所以顯示不出磁性。假如把鐵放到磁場內,小磁體們整齊一順地排列起來,于是,磁性就能夠顯示出來了。
為什麼磁鐵只吸引鐵、鈷、鎳等金屬呢?
事實上,這個問題是有不恰當之處的,因為實驗表明,任何物質在磁場中都能夠或多或少地被磁化,只是磁化的程度不同。物質被磁化以後,就成為一個磁體,與磁化它的磁鐵間發生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作用。像銅、鋁這些金屬也可具有磁性,只是磁化非常弱,受到的磁力也就很弱,基本看不出來。
像鐵、鈷、鎳那樣能夠被強烈磁化的物質,叫做鐵磁性材料。鋼以及摻有鈷、鎳等金屬的合金,經過磁化以後,能長久地保持磁性,人們稱它們為永久磁鐵。常用的直流電流表、電度表、揚聲器、耳機等許多電氣設備中,都要用到永久磁鐵。
磁化後的鐵磁性物質,它們的磁性並不因外磁場的消失而完全消失,仍然剩餘一部分磁性,叫做剩磁鐵磁性物質。按剩磁的情形分為軟磁性材料和硬磁性材料。軟磁性材料的剩磁弱,而且容易退磁。硬磁性材料的剩磁強,而且不易退磁,適合於製成永久磁鐵。應用在磁電式儀表、揚聲器、話筒、水磁電機等電器設備中。
還有一種磁性材料,叫做鐵氧體,它是由氧化線和二價金屬(如Ni、Co、Mn、Mg等)的氧化物組成的,在電性能上與半導體相似,在磁性上與鐵磁性材料相似。鐵氧體在電子技術中已經成為不可缺少的磁性材料,在電子計算機中利用鐵氧體做記憶元件,在電子線路中廣泛利用鐵氧體做電感線圈的磁心。
一塊永久磁鐵,不論把它切成多少塊,每一小塊都是磁鐵,都有自己獨立的南極和北極,的確是一個有趣的現象。
很多電氣設備,如電動機、蜂鳴器、揚聲器等,就是利用磁力進行工作的。兩種磁極與兩種電荷畢竟還是不同的。比如,正電荷與負電荷是可以分離的,但是想要得到單獨存在的南極和北極卻是不可能的。即使把一根條形磁鐵分成許多段,每一段也總還是有南、北兩個相反的磁極。
磁場是磁體間發生相互作用傳遞能量的物質,磁鐵是具有磁性的物體,磁性是磁體具有的性質。
磁鐵
磁現象是一種自然現象,古今中外的人們都是逐漸認識其性質的。
早在3000多年前,中國勞動人民就發現了磁石吸鐵的現象。到戰國時期,人們已經知道把天然磁石磨成勺子的形狀,放在光滑的石板上,勺子把就會自動指向南方。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針,古人將其稱為“司南”。
指南針是華人引以為榮的四大發明之一。有了指南針,才有了後來的大航海時代,才有了西方工業文明和美洲大陸的發現。19世紀初,丹麥學者奧斯特第一個觀察到了電流對磁針的作用。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又發現了電磁感應的規律。從此,磁現象和磁性材料的研究與應用,成了電工學和電子學中的一個重要範疇。
電和電磁可是,磁鐵為什麼能吸引鐵、鈷、鎳等金屬而對於銅、鋁等金屬就不起作用呢?指南針又為什麼能指向南方?這其中有什麼聯繫嗎?
磁鐵靠近鐵釘或鎳幣時,會把它們吸住,這種吸引力就叫磁力,磁力作用的範圍叫做磁場。能夠被磁鐵吸住的物體叫做“磁性體”,它本身在特定條件下也可以變成磁鐵或具有磁性。
磁石吸鐵的性質叫做磁性。如果我們用一塊天然磁石沿一固定的方向,多次地摩擦一根鋼針,就能使鋼針帶上磁性,這個過程叫做磁化。就像電池生電一樣,磁力也是磁鐵產生的。由於磁力是從磁鐵的兩端產生出來的,如果把鐵屑撒在條形或馬蹄形永久磁鐵的周圍,鐵屑就公自動集結在磁鐵的兩端,而在磁鐵的其餘部位,卻幾乎看不到有鐵屑被吸引上去。這個現象說明,磁性最強的部位,集中在磁鐵的兩端,我們把這兩端稱為磁極。在電池上,把流出電流的一端叫正極,進入的一端叫負極。而磁鐵的兩端,一頭叫北極,另一頭叫南極。
它們有了這兩個名字,也是具有科學道理的。用線把磁鐵懸吊起來,這時,磁鐵總有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指北的一端當然是北極,那指南的,就是南極了。磁鐵之所以有南北指向,正因為地球本身是個大磁鐵。如果從磁鐵的角度看,那麼地球的北極附近是S極,南極附近是N極。所以,磁鐵的N極指向北,S極指向南。
在英語裡,“North”這個詞表示北方,“South”這個詞表示南方,所以通常用N表示北極,用S表示南極。
用一根細線把磁鐵懸掛起來,使它能自由地旋轉,但它最後總是沿著一個磁極指南、另一個磁極指北的方向靜止下來。通常我們把指向南方的磁極叫做南極(或S極),指向北方的叫北極(或N極)。就像正、負兩種電荷間具有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性質那樣,在南、北兩個磁極之間也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力——磁力。
如果沒有導線把電池的兩端連起來,是不會有電流通過的,而磁力不需要導線,它可以直接穿過空間。而且,和電的流動相同,它也一定要走過一圈(從N到S),決不中途停頓或斷開。磁走過的路線是看不見的,我們用磁力線來表示。磁力線是一個抽象出來的概念,它本身並不存在,但磁場是存在的,我們用磁力線的方向來表示磁場的方向,用磁力線的疏密來表示磁場的強弱,磁力線越密,表示磁場越強。
雖然磁場看不見摸不著,但它確實是客觀存在的一種物質。如果在磁鐵的上方放一塊有機玻璃板或塑料板並撒上鐵粉,然後輕輕彈振塑料板,我們會看到,鐵粉有規則地排列成一圈一圈的形狀,這就是磁力線的分布情況,也就是磁場的情況。
電極具有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特性,磁極也一樣,南極與南極、北極與北極接觸時會相互排斥,可是磁鐵的南極與北極不用接觸,只要一接近,就會相互吸引。
磁力線喜歡走捷徑,在它經過的途中,如放一塊鐵(磁性材料),它就不繞大圈子,而是穿過鐵塊。而且,儘力把鐵塊拉到自己身邊,離得越近越好,這就是“吸引”作用。
如果迷路時要想判斷方位,就可以使用指南針,它其實就是個很輕的磁鐵。因為指南針既可以指南,也可以指北,就簡單地叫它“磁針”。由於地球的北極是S極,它要吸引指南針的N極,所以,指南針的N極指向北方;同理,地球的南極是N極,它要吸引指南針的S極,所以指南針的S極指向南方。地球和指南針的磁力線是一致的,但方向相反。如果把指南針放在地球的南極或北極,就應該把指南針立起來放置。
當磁針放在其他磁鐵附近,也就是磁場內時,它的方向就會改變,從而發生旋轉。如果磁鐵的磁力較弱,磁針偏轉角就比較小,如果磁鐵磁力較強,磁針偏轉角就會比較大。
傳說大海中有一座神奇的島嶼,美人魚在島上唱歌迷惑過往的水手。誰要是聽到歌唱,一定會被迷惑,等待他的只能是船毀人亡。可是,據說大海中真的就有這麼一座島,任何靠近它的船隻都會莫名其妙地以飛快的速度向它駛去,粉碎在岸邊陡峭的礁石上。
後來有一艘船在即將重蹈覆轍的時候,船長果斷地下令棄船,船員們才得以坐著小艇生還。據生還者講,當時船上所有的羅盤都失靈了,而船也失去了控制,不顧一切地撞向小島的懸崖。
當然,這座島上根本沒有什麼美人魚,不過,卻有另一樣更致命的東西:磁場。原來島上富含磁性礦物質,因此整座島變成了一個大磁鐵,鐵殼的船隻一旦靠近它,難免會被它吸過去,而羅盤——也就是指南針,當然也會在強磁場的干擾下失靈。
磁力和磁場
我們說過,磁場的強弱,用磁力線表示。如果將兩根磁棒串聯放置時,穿過單位橫截面積的磁力線數目不會改變;並聯放置時,穿過單位橫截面積的磁力線數目增多,也就是磁力線變密了。數目不變的,磁場的強度不變;數目增多的,磁場增強。不過,並置時必須把兩根磁棒壓緊,否則不會增強。
把鐵塊或鋼塊置於“U”形磁鐵的兩極,則鐵塊和鋼塊將被磁化,它會吸起鐵屑,當把鐵塊和鋼塊由磁極下端移開時,則仍有許多鐵屑被吸在鋼塊上,而鐵塊上的鐵屑幾乎全部脫落。
磁化停止後,鋼塊上所保留的磁性叫做剩磁,鐵塊的剩磁少,鋼塊的剩磁多。
如果把兩塊強弱不同的磁鐵並置在一起,強磁鐵的磁力線將強行通過弱磁鐵,使弱磁鐵的磁力線被抵消。本來,它們是同極並置在一起的。這樣一來,當它們離開時,弱磁鐵的S極與N極就互相調換了位置,原來的S極變成N極,原來的N極變成S極。
弱磁鐵在強磁鐵的作用下,體內小磁體的取向就改變了,所以像剛才說的,它就改變了原來磁力線的方向。
這裡教大家一個用磁鐵吸引鐵釘或曲別針之類的小東西的遊戲吧?請準備一些這樣的物品做下面的實驗。到商店買3~5塊鐵氧體材料的磁鐵和10米長、0.4毫米直徑的漆包線。買磁鐵時要挑表面平整光滑些的,當把它們串置在一起時,能互相吸得牢固,這樣的磁鐵可當磁棒使用。
用磁鐵把小鐵釘吸上來以後,小鐵釘也變成磁鐵了。當然,比起磁鐵來,它們的磁力是很微弱的。雖然弱,也具有了磁性。如果用小鐵釘靠近它附近的其他鐵釘時,就會一個連一個地吸上來,吊成一串,十分有趣。
不論什麼形狀的鐵,它裡面都有磁鐵的“成分”,這成分究竟是什麼,稍後我們再探討,可以把它們暫且看成是一個個微型的小磁體。平時它們是雜亂無章地排列的,所以顯示不出磁性。假如把鐵放到磁場內,小磁體們整齊一順地排列起來,于是,磁性就能夠顯示出來了。
為什麼磁鐵只吸引鐵、鈷、鎳等金屬呢?
事實上,這個問題是有不恰當之處的,因為實驗表明,任何物質在磁場中都能夠或多或少地被磁化,只是磁化的程度不同。物質被磁化以後,就成為一個磁體,與磁化它的磁鐵間發生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作用。像銅、鋁這些金屬也可具有磁性,只是磁化非常弱,受到的磁力也就很弱,基本看不出來。
像鐵、鈷、鎳那樣能夠被強烈磁化的物質,叫做鐵磁性材料。鋼以及摻有鈷、鎳等金屬的合金,經過磁化以後,能長久地保持磁性,人們稱它們為永久磁鐵。常用的直流電流表、電度表、揚聲器、耳機等許多電氣設備中,都要用到永久磁鐵。
磁化後的鐵磁性物質,它們的磁性並不因外磁場的消失而完全消失,仍然剩餘一部分磁性,叫做剩磁鐵磁性物質。按剩磁的情形分為軟磁性材料和硬磁性材料。軟磁性材料的剩磁弱,而且容易退磁。硬磁性材料的剩磁強,而且不易退磁,適合於製成永久磁鐵。應用在磁電式儀表、揚聲器、話筒、水磁電機等電器設備中。
還有一種磁性材料,叫做鐵氧體,它是由氧化線和二價金屬(如Ni、Co、Mn、Mg等)的氧化物組成的,在電性能上與半導體相似,在磁性上與鐵磁性材料相似。鐵氧體在電子技術中已經成為不可缺少的磁性材料,在電子計算機中利用鐵氧體做記憶元件,在電子線路中廣泛利用鐵氧體做電感線圈的磁心。
一塊永久磁鐵,不論把它切成多少塊,每一小塊都是磁鐵,都有自己獨立的南極和北極,的確是一個有趣的現象。
很多電氣設備,如電動機、蜂鳴器、揚聲器等,就是利用磁力進行工作的。兩種磁極與兩種電荷畢竟還是不同的。比如,正電荷與負電荷是可以分離的,但是想要得到單獨存在的南極和北極卻是不可能的。即使把一根條形磁鐵分成許多段,每一段也總還是有南、北兩個相反的磁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