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用戶3241448269622

    1、薪傳有自[xīn chuán yǒu zì]

    【解釋】薪:柴;自:從……出來的地方。比喻師父傳業於弟子,一代代地傳下去。

    【出處】《莊子・養生主》:“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示例】西圃為司農山姜先生長孫,家學淵源,薪傳有自,而又好學深思,以力充其所至,故其為是說也。 ――清・張元《西圃詩說序》

    2、薪桂米珠[xīn guì mǐ zhū]

    【解釋】薪:柴草。米貴得像珍珠,柴貴得像桂木。指物價昂貴,人民生活很困難。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司文郎》:“都中薪桂米珠,勿憂資斧。舍後有窖鏹,可以發用。”

    3、薪桂米金[xīn guì mǐ jīn]

    【解釋】薪:柴草;桂:木名。把柴草看得像桂木,把糧食看得像金子。比喻生活極度貧苦。

    【出處】宋・蘇軾《次韻鄭介夫》詩:“一落泥途跡愈深,尺薪如桂米如金。”

    4、薪貴於桂[xīn guì yú guì]

    【解釋】薪:柴草;桂:桂木。形容物價飛漲。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楚策三》:“楚國之食貴於玉,薪貴於桂,謁者難得無如鬼,王難見如天帝,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見帝。”

    5、薪盡火滅[xīn jìn huǒ miè]

    【解釋】薪:柴火。柴草完了,火也就滅了。比喻死亡。

    【出處】《法華經・序品》:“佛此夜滅度,如薪盡火滅,分布諸舍利,而起無量塔。”

    【示例】彈指不留,水流燈焰,金身永謝,薪盡火滅。 ――唐・王維《能禪師碑》

    6、薪儲之費[xīn chǔ zhī fèi]

    【解釋】指柴米等日常生活費用。

    【出處】唐・白行簡《李娃傳》:“應鄉賦秀才舉,將行,乃盛其服玩車馬之飾,計其京師薪儲之費。”

    7、薪燼火傳[xīn jìn huǒ chuán]

    【解釋】薪:木材。柴雖燒盡,火種仍留傳。比喻師生傳授,學問一代代地流傳下去。

    【出處】梁啟超《管子傳・自序》:“雖不能至,而或具體而微焉,或有其一體焉,則薪燼火傳,猶旦莫也,國於是乎有與立。”

    8、薪盡火傳[xīn jìn huǒ chuán]

    【解釋】薪:柴。柴雖燒盡,火種仍留傳。比喻師父傳業於弟子,一代代地傳下去。

    【出處】《莊子・養生主》:“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示例】風流雲散,賢豪才色總成空;薪盡火傳,工匠市廛都有韻。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

    “薪”結尾的成語

    1、曲突徙薪[qū tū xǐ xīn]

    【解釋】曲:彎;突:煙囪;徒:遷移;薪:柴草。把煙囪改建成彎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採取措施,才能防止災禍。

    【出處】《漢書・霍光傳》:“臣聞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示例】曲突徙薪廣恩澤,願亟靖海安天驕。 ――清・黃遵憲《福州大水行同張樵野丈龔藹人丈作》

    2、食辨勞薪[shí biàn láo xīn]

    【解釋】形容見識卓越。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術解》:“荀勖嘗在晉武帝坐上食筍進飯,謂在坐人曰:‘此是勞薪所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問之,實用故車腳。”

    【示例】食辨勞薪,人知有荀勖,而不知有師曠。 ――清・沈廷文《廣事同纂》

    3、犢牧採薪[dú mù cǎi xīn]

    【解釋】喻指老而無妻的人。

    【示例】犢牧採薪的意思很多人不知道。

    4、反裘負薪[fǎn qiú fù xīn]

    【解釋】反穿皮襖背柴。形容貧窮勞苦。也比喻為人愚昧,不知本末。同“反裘負芻”。

    【出處】漢・桓寬《鹽鐵論・非鞅》:“無異於愚人,反裘而負薪,愛其毛,不知其皮盡也。”

    【示例】故囊漏貯中,識者不吝;反裘負薪,存毛實難。 ――《宋書・範泰傳》

    5、抱火臥薪[bào huǒ wò xīn]

    【解釋】比喻處境險惡,而不自知。或指險事即將出現。

    【出處】語出漢・賈誼《新書・數寧》:“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偷安者也。方今之勢,何以異此?”

    【示例】誼之所欲痛哭,比今為緩;抱火臥薪之喻,于今而急。 ――《三國志・吳志・華?傳》

    6、久束溼薪[jiǔ shù shī xīn]

    【解釋】長期捆著的潮溼柴草。比喻思想保守,不易接受新事物。

    【出處】梁啟超《飲冰室合集》自敘:“而彼久束溼薪之大多數人,猶或曰:‘吾秦人而子語我以越之肥瘠也。’”

    7、止沸益薪[zhǐ fèi yì xīn]

    【解釋】本欲止水沸騰,卻反而在鍋下加柴。比喻所做與本來願望相反。

    【出處】明・李贄《為黃安二上人書》之三:“對高潔人談高潔,已為止沸益薪,況高潔十倍哉!”

    8、枉突徙薪[wǎng tū xǐ xīn]

    【解釋】比喻防患於未然。

    【出處】據漢・劉向《說苑・權謀》載,有人見鄰人煙囪直立且旁有積薪,勸其改為彎曲煙囪並移走積薪;鄰人不從,後果失火。

    9、釜底抽薪[fǔ dǐ chōu xīn]

    【解釋】釜:古代的一種鍋;薪:柴。把柴火從鍋底抽掉。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出處】漢・董卓《上何進書》:“臣聞揚湯止沸,莫若去薪。”

    【示例】如今有個道理,是“釜底抽薪”之法,只消央人去把告狀的安撫住了,眾人遞個攔詞便歇了。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

    10、以荷析薪[yǐ hè xī xīn]

    【解釋】原指父親劈柴,兒子不能承受擔當。後比喻繼承父業。

    【出處】《左傳・昭公七年》:“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負荷。’”

    【示例】衝故吏青州治中房長瑜謂孜(衝子)曰:‘前使君忠貫昊天,操逾松竹。郎君但當端坐畫一,以荷析薪。幅巾待命,以下從使君。’ ――《南齊書・張衝傳》

    11、救火投薪[jiù huò tóu xīn]

    【解釋】為了撲滅火焰而將木柴扔進火中。比喻採取錯誤的辦法,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使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出處】《鄧析子・無厚篇》:“不治其本而務其末,譬如拯溺而?之以石,救火而投之以薪。”

    12、披裘負薪[pī qiú fù xīn]

    【解釋】裘:皮毛衣服。穿著裘褐,揹著柴薪。形容志高行潔的隱士。

    【出處】東漢・王充《論衡・書虛》:“吾當夏五月,披裘而薪,豈取金者哉!”

    【示例】勿據梧而策杖,亦披裘負薪。 ――唐・王績《遊北山賦》

    13、救焚益薪[jiù fén yì xīn]

    【解釋】焚:火災;薪:柴草。添加木柴去救火。比喻採取錯誤的方法使問題更加嚴重。

    【出處】清・劉坤一《復李少荃制軍》:“所派之營務處何道臺,則人更陰狡,以之自輔,是猶救焚而益薪。”

    14、然糠照薪[rán kāng zhào xīn]

    【解釋】燒糠照明。比喻勤奮學習。同“然糠自照”。

    1) 塞翁失馬:塞:邊界險要之處;翁:老頭。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

      2) 塞北江南:原指古涼州治內賀蘭山一帶。後泛指塞外富庶之地。

      3) 塞耳盜鐘: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蓋掩蓋不了的事情。

      4) 塞耳偷鈴:比喻自己欺騙自己的愚蠢行為。

      5) 塞翁之馬:塞馬。比喻得失無常,禍福相倚。

      6) 塞翁得馬:比喻得失無常,禍福相倚。

      7) 塞井焚舍:填井燒屋,表示決心死戰。

      8) 塞井夷灶:填井平灶。謂作好布陣的準備。亦表示決心戰鬥,義無反顧。

      9) 塞上江南:原指古涼州治內賀蘭山一帶。後泛指塞外富庶之地。同“塞北江南”。

      包含塞字的成語意思

      1) 茅塞頓開:茅塞:喻人思路閉塞或不懂事;頓:立刻。原來心裡好象有茅草堵塞著,現在忽然被打開了。形容思想忽然開竅,立刻明白了某個道理。

      2) 下塞上聾:塞:堵塞不通。聾:耳朵的聽覺失靈。下邊堵塞不通,上邊聽覺失靈。比喻真實情況不能上傳下達。

      3) 挨山塞海:形容人極多而擁擠不堪。

      4) 拔本塞原:①比喻背棄根本。②鏟除事物發生的根源。多用於壞事。亦作“拔本塞源”。

      5) 拔本塞源:本:根本,根源。拔起樹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從根本上打主意。

      6) 閉門塞竇:關閉門窗,堵塞洞穴。多謂防備之嚴。

      7) 閉門塞戶:關閉門窗,堵塞洞穴。多謂防備之嚴。

      8) 閉明塞聰:堵塞視聽。指對外界事物不聞不問或不了解。

      9) 閉目塞聰:聰:聽覺敏銳,這裡指聽覺。閉著眼睛,堵住耳朵。形容對外界事物全不了解。

      10) 閉目塞耳:堵塞視聽。指對外界事物不聞不問或不了解。

      11) 閉目塞聽:閉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聽。形容對外界事物不聞不問。

      12) 蔽聰塞明:蔽:遮;聰:聽覺靈敏;明:香得清楚。掩住耳朵,擋住眼睛。比喻對客觀事物不聞不問。

      13) 蔽明塞聰:蔽:遮;聰:聽覺靈敏;明:看得清楚。蒙住眼睛不看,堵塞耳朵不聽。指對外界事物不聞不問。

      14) 波羅塞戲:即雙陸。古代遊戲,二人相博,類似下棋。

      15) 充天塞地:指整個宇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果的童話故事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