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書神俠倚碧鴛123
-
2 # vincentxi
霸陵,是漢孝文帝劉恆和竇太后(西漢孝文竇皇后)合葬陵寢,有時寫作灞陵。灞,即灞河。因霸陵靠近灞河,因此得名。位於西安東郊白鹿原東北角,即今霸橋區席王街辦毛窯院村,當地人稱為“鳳凰嘴”。
2015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通過考古研究認為霸陵位於“江村大墓”,屬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21年12月14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線上會議,公布陝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為漢文帝霸陵。
-
3 # Jack
2002年,發生在美國的一次拍賣會,第一次把江村大墓,推到了中國考古學家面前。
2016年江村大墓外藏坑受到盜擾,為確認墓葬保存狀態及周邊文物分布情況,經國家文物局批准,考古工作者對江村大墓及其附近的竇皇后陵、薄太后南陵和相傳為漢文帝霸陵的“鳳凰嘴”地點,進行了系統的考古調查、勘探,並對陵園外藏坑進行了考古發掘,目前基本確認江村大墓為西漢早期漢文帝劉恆的霸陵。
-
4 # 飄零198691001
12月14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對外公布了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一項重大考古發現:發現漢文帝霸陵。
這個考古大發現,對一段歷史進行了糾錯:粉絲們祭拜了千百年的漢文帝霸陵,原來大家都找錯了地點。
為了尋找到這個皇帝的身影,今天的人們,耗盡了半個世紀的時光。
他活在大漢朝,平生非常節儉,憂國憂民,堪稱歷史上“網紅級”帝王,也備受後世粉絲們愛戴。
在位二十三年,宮室、園林、狗馬、服飾、車駕等等,什麼都沒有增加。
但凡有對百姓不便的事情,他就予以廢止,以便利民眾。
如果典籍記載都屬實的話,他絕對稱得上最節儉的皇帝之一。
不過,他對自己節儉,對百姓們卻十分仁厚,不斷減免百姓賦稅,給予實惠。
在他的治理下,國力不斷強盛,府庫充盈,開闢了“文景之治”。
公元前157年,他去世前,竟還不忘繼續節儉,《史記》中記述了他的臨終遺囑,
“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不治墳,欲為省,毋煩民。”
從此深藏功與名,這個帝王再無蹤影……
連他最後的埋身地,後輩粉絲都是依據元代典籍的記載,在一個叫鳳凰嘴的地方,世代祭祀。
他是誰?
他就是漢武帝的爺爺、開啟“文景之治”的漢文帝。
陝西考古研究院的專家,講述漢文帝霸陵的發現始末,見證兩千年前的這位皇帝的魅力人生……
歷史開了一個小玩笑
考古人員耗費半個世紀找到真相
“目前發現的證據結合文獻記載,我們認為江村大墓的墓主,應為漢文帝劉恆。”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漢陵考古隊隊長馬永嬴告訴橙柿互動記者。
14日上午,國家文物局正式公布(漢武帝的爺爺)漢文帝霸陵所在地,確定為陝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
這個結論,令考古界與民間均感到震驚。
根據元朝史料《類編長安志》記載,這個皇帝的霸陵,明明位於白鹿原鳳凰嘴下,明清時期還曾舉行多次祭祀。
這一錯距今竟已近千年,難道一直以來,粉絲們都拜錯了地方?
都市快報了解到,今天找到的漢文帝霸凌的真正位置江村大墓,位於西安市東郊白鹿原西端,北距鳳凰嘴約2100米。
半個世紀前,這裡就開始了考古工作。
1966年、1975年,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王學理、吳鎮烽先生對霸陵從葬坑進行了搶救發掘。
198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劉慶柱、李毓芳先生對霸陵進行了考古調查與測量,為此後考古工作奠定了基礎。
21世紀初,咸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霸陵進行了考古調查、勘探。
2006—2009年,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在霸陵陵區進行搶救性勘探和試掘,發現了江村大墓及其陪葬坑等,為確定霸陵具體位置提供了重要線索。
2011—2013年,根據西漢帝陵大遺址考古工作計劃,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焦南峰研究員帶隊對霸陵、南陵陵區展開了大範圍的考古調查與勘探工作,大致探明了兩座陵區遺存的分佈範圍與形制布局。
2017年持續至今,勘探發現了江村大墓的“石圍界”、圍合江村大墓與竇皇后陵的外陵園牆,以及建築遺址、陶窯等。
這次發掘,出土各類陶俑1000多件,金、銀、銅、鐵、陶質文物3000餘件,取得了豐碩成果。
埋藏了千百年的大墓,最終真相端倪。
它的主人,正是開啟“文景之治”赫赫有名的漢文帝。
非同一般的高規格
近千座陶俑千人千面有男有女
這座墓葬經過挖掘後,顯示出一個獨特的輪廓:墓道平面為“亞”字形。
這可不是一般的輪廓,在秦漢時期,這種墓葬形式一般均為皇帝或皇后級別的頂級貴族使用。
漢陵考古隊隊長馬永嬴認為,從目前的考古發現來看,西漢帝陵中,從開國之君漢高祖到末代皇帝漢平帝的陵墓,均為“亞”字形,西漢的皇后陵墓也大多為“亞”字形。
另外,像劉邦的父親太上皇、漢文帝之母薄太后、漢昭帝之母鉤弋夫人等,因為其生前或逝後被尊為“皇”、“後”,其墓葬也是“亞”字形。
總之,當時只有皇帝、皇后或相當於其地位的人,才能使用“亞”字形墓葬。
其他人的墓葬沒見一例這樣修建的,即便尊貴如諸侯王的人。
在陵墓的周圍,人們又有驚喜發現,密密麻麻的外藏坑多達115條,裡面填滿了寶貝。
大家小心翼翼地發掘了15號外藏坑,發現驚人。
外藏坑裡布滿了數不清的陶俑,一眼望去,陣仗撼動人心。
漢陵考古隊副隊長曹龍介紹說:“我數了數,每排13到15個,一平方就差不多30個。真人大小的三分之一,身高50到60厘米左右。”
這樣的陪葬規格相當高,這樣陶俑現在看上去不起眼,可在過去是精工製造。
大概估計,僅僅這一條外藏坑,陶俑的數量大約有近千件。
非同一般的高規格!
令人稱奇的是,這些陶俑面部,都是不一樣的長相,表情唯一。
和震撼世界的秦兵馬俑一樣:千人千面,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模樣。
漢陵考古隊隊長馬永嬴說:“這些俑,我們叫它著衣式裸體俑。”
其實,在它們入土的年代,它們是有外衣的:絲制或麻制的材料。年代久遠了,就成了裸體的模樣。
這可是當時高等級的陪葬品,是專為皇帝皇后或皇室成員使用的。
更神奇的是,有些陶俑還能區分男女性別,有著醒目的性別特徵……
勤勉了一輩子
他把官署搬到地下繼續“辦公”
活著兢兢業業、死後還繼續“老驥伏櫪”……
新發現的漢文帝霸陵,是這個皇帝一生的人生真實寫照,縱然時光過去兩千多年,還散發著人格魅力。
江村大墓的外藏坑,出土了“長信廄印”“長信廄丞”等銅印、封泥多枚,還有“中司空印”“中司空丞”“倉印”“廥印”“器府”“車府”等明器官印。
其實,在數十年前,在舉世聞名的秦始皇陵,也發現了180多座陪葬坑(即外藏坑)。
考古學家段清波先生研究認為,這些陪葬坑,是秦始皇借用先秦以來車馬坑陪葬的形式,將皇帝專制的中央集權體製下的中央政府管理機構,模擬設置在地下。
漢陵考古隊隊長馬永嬴說,漢承秦制,西漢帝陵外藏坑的象徵意義,應當與秦始皇陵是一致的。
比如,漢景帝陵已發掘的11座外藏坑,代表和象徵的是衛尉、宗正、少府三卿或其下屬官署機構。
而江村大墓四周的外藏坑,無論從其數量、分布形式、規模尺寸、形制結構、文物內涵等諸多方面,都與漢景帝陵高度一致,特別是其中也出土了多枚官印。因此,這些外藏坑也應當是模擬官署機構。
劉恆這個皇帝,在臨終後還不打算休息,把官署機構搬到地下,還想繼續親力親為。
但“真”霸陵的橫空出世,讓另一個地方的身份有些尷尬。
元代以來文獻記載,漢文帝霸陵在白鹿原鳳凰嘴下,明清時期還曾舉行多次祭祀。
若江村大墓為漢文帝霸陵,那這塊地下又藏著誰呢?
這個梗,該怎麼破?
2011年,在國家文物局大遺址考古工作中,陝西省和西安市的考古專家對鳳凰嘴展開了一次“大體檢”。
奇怪的事情發生了:體檢了半年時間,得出的結論竟是,“鳳凰嘴”這座千百年來被認為是一座帝王陵墓的山坡,竟然沒有發現任何墓葬。此處僅有十多通明清時期的石碑,山體中並沒有人工干預的痕跡,未發現任何陵墓遺存。
至此,鳳凰嘴下有漢文帝霸陵這一說法,正式退出歷史舞台。
這個皇帝的一生
真是節儉又勤勉
“這次的發現,陪葬品和皇帝身份產生了很大的落差。”漢陵考古隊隊長馬永嬴說,“我們只發現大量的陶器、銅器和鐵器。這也印證了文帝臨終前的遺詔:‘皆以瓦器,不得以銀銅錫為飾……’。”
這個皇帝的一生,真的是節儉又勤勉。
他告訴記者說,本次考古工作,否定了“鳳凰嘴”為漢文帝霸陵的傳統認識,確定了漢文帝霸陵的準確位置,解決了西漢十一陵的名位問題。
包括漢文帝霸陵在內的西漢帝陵規模、形制、布局及內涵的基本掌握,為西漢帝陵制度形成與發展演變的研究提供了詳實的考古資料,也為中國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礎。
霸陵出土的大量珍貴文物中,印章、封泥及其他帶字文物等,證實了“陵墓若都邑”、帝陵“模仿現實中的西漢帝國”的建設理念。
另外,南陵外藏坑也出土了眾多帶有草原風格的金銀器。
回覆列表
2021年12月14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公布了漢文帝霸陵的發現,地點是陝西白鹿原江村,被稱為江村大墓,漢文帝是劉邦的第四子劉恆,母親薄姬,原為代國代王,在誅滅呂氏後,在周勃和陳平等人的推薦下,劉恆當了皇帝,漢文帝為人比較節約朴素,死後墓內沒有太多的金銀器,大多是陶器,連封土堆也沒有太高,而且還不在驪山,所以才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