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酷
-
2 # 珠穆朗瑪峰上沒有wifi
能,也不能。
以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為例,為何反覆出現改朝換代的情況?改朝換代的根本原因是生產資料的分配失衡,簡單說是土地兼併。每個朝代都是以完全破壞了上一代的生產為前提建立的。剛建立時,土地多人少,然後地主和官員也沒有大量控制土地,農民可以獲得足夠土地生存。隨著人口增多,以及統治階級巧取豪奪,農民的土地越來越少,抵抗自然災害和戰爭的穩定性變差,非常容易變成流民。然後在某個點爆發,導致原有社會崩塌。
現在這個社會是否如此呢?我們看到在一定資源和土地承載力之下,財富不是無限的。財富或者資本變為了新的社會生產資料。資本為主的財富取代了土地的地位。財富也在出現不平衡分配和不合理聚集的情況。我們可以看到富者極富貧者極貧的現象。這幾乎等同於封建社會的土地兼併。長此以往,貧民越來越多,穩定性越來越差,到了某個點就會爆發,結果也不會好到哪去。這算是類同之處。
但是,整個人類社會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古代的一些規律很可能不再適用。幾個主要文明,古代都是農業為主。而現在社會,農業早已不是主要因素。上述論斷,它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資源和土地一定的情況下,財富不可無限增長。而現在科技已成為人類開拓新財富的利器。舉個例子,美國誕生了網際網路經濟為代表的虛擬經濟。這等於開闢了新的財富疆界。誰知道未來,不會出現新的財富來源。比如,哪天出現月球經濟,火星經濟。比如虛擬領域的更快更強的加速器,如量子計算和人工智慧。
所以老規律未必完全適用。
我個人認為,如果新財富的開闢速度落後於財富分配不合理導致的劇烈調整的速度,那麼新的動盪就會出現。而且我認為這是必然的,因為科學具有高度不確定性,未必一定能按時帶來新的財富。這要求執政者必須加強財富合理分配。
-
3 # 西風悍馬
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從哲學思辨的角度去看中中國古代哲學中存有“變易”的優良傳統,起源於殷周之際的《易經》,其基本思想之一就是變化發展。……韓非把歷史演變過程分為上古、中古、近古以及當今之世幾個階段,提出了“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的社會變革論斷。……唐代的柳宗元不自覺地承擔起封建社會前期歷史變易觀的總結工作,形成重“勢”的歷史發展觀,認為整個社會歷史是一個自然發展的過程,它有著自己固有的不以人們的主觀願望為轉移的客觀必然趨勢。
中國古代變易思想始終未能擺脫直觀性和猜測性的束縛,長期的小農生產和手工操作方式,閉關自守的生活方式,使我們的民族習慣於直觀式經驗思維,這種思維方式不注重思維的準確性與科學性。因此,中國古代的變易思想是建立在經驗和直觀的基礎上,缺乏科學性,帶有許多猜測的性質。
資產階級早期維新派的具有近代意義的變易進化歷史觀,是從古代傳統的變易史觀到近代歷史進化論的一箇中間環節。近代歷史進化論的開創者是康有為。他的“三世”說(據亂世、昇平世、太平世)是中國近代第一個歷史進化論的理論體系,但它採取了傳統經學的形式。嚴復的歷史進化觀則自覺地以達爾文進化論等近代自然科學為基礎,擺脫了傳統經學形式,更完全地具有了近代的形態。梁啟超提倡新史學,鼓吹史學革命,把歷史進化論進一步加以系統化,旗幟鮮明地反對了封建舊史學,批判了“一治一亂”歷史迴圈論和其他非歷史主義觀點。
所以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發展規律,都是在前進。。歷史作為我們當代人的一個參考,價值在於提醒與借鑑。而不是去定論發展的方向。
-
4 # 胡說草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但是人類可以從歷史上吸取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永遠也不會從歷史上吸取教訓。
所以才會說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現在世界格局風雲變幻,科技發展至今,很多事情不能直接拿歷史上國家興替來類比,但總有相似之處。
能有曾國藩在同僚得罪光,咸豐帝不看好的情況下,咬著牙苦練湘軍這支殲滅太平天國的主力,能有收復伊犁的左宗棠,在整個以天朝上國自居的環境主張洋務的晚清名臣,都是站出來的能人。最主要還有十幾歲入宮,在後宮宮鬥幾年,25歲跟恭親王奕忻發動政變奪權的慈禧,能讓四周都向左宗棠進言造反還漢時,左宗棠有所顧慮,能讓恭親王服服帖帖,其政治手段可見一斑。你我才幾歲,你我25歲能幹嘛!雖然慈禧不斷被黑,但也是個能人。
一個在危難時機有能人站出來的民族,便不會那麼快滅亡。
他們沒能人嗎?就事論事美國精英階層質量比目前中國只高不低,但很無奈,例如福奇就被禁言了,谷歌也被特朗普懟了又懟。
從這方面看美國的衰退真的來了,能人站不出來,加上疫情助攻,不出一兩年全球第一絕對更替。在美國反智佔據了主流,還有不斷要求復工的遊行,當然也有沒存款,沒工作真的會死的原因,但這也是不斷積累的原因。
而且這不僅僅是特朗普的原因,不是說換個人當總統就行,因為特朗普也是美中國人一票一票選出來的。像希拉里競選時宣揚的一個自由、平等、財富增長的增長的美國都只能對精英階層實現,底層群眾已經麻木了。在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期,就一定會有像特朗普這樣的人出來做總統,是必然的。
為啥啊,因為印度不像中國在奴隸社會能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奉行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國家,印度是個順從的國家。
印度底層賣甘蔗的就真的認為自己是賣甘蔗的,就該待在小村莊裡,不然就影響到自己下輩子。在印度種姓說了算,婆羅門第一,首陀羅與賤民最低。
之前傳印度百毒不侵的文章還在微信傳的挺火的,但是他們百毒不侵嗎?並不是,而是這些底層吃壞肚子,病死也沒多少人有錢去醫院,也就不會被記錄下來。所以印度對自己人用種姓制度下死手,低種姓基本祖祖輩輩永世不得翻身,對外來侵略卻放棄抵抗,皇權拱手相讓。
結合以上可以大概退出印度接下來的國運了:這回侵略者變成了病毒,政府也是基本上放棄抵抗,大多數人因為測不起,隔離不了,攜帶了也不知。現在病患肯定很多了,不久後死亡率會逐漸增加,可能信仰不會崩塌(相信有來生),但死亡帶來的恐懼還是會引起恐慌,後面不能說太明瞭,拭目以待吧。
-
5 # 春臺96245986
當然可以,因為客觀歷史是受解密出天道與法理”長短相形”《道德經2章》規律主導支配的。故顯出“隔代傳承提高與世代優質延續”的支配特性。歷史常有驚人的提高重複。如中國春秋戰國就是約500年“短期陰陽辯證法理的選擇”時期,而封建社會約兩千年則是”長期皇權天授即天道”主導發展期。故按”長短相形”規律推測“資本主義社會是”物質辯證法理選擇”時期,將是短期不超約500年時間。查資料世界上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是1581建立的“尼德蘭共和國”即“荷蘭”,故可預知資本主義社會還有約60年發展時間,就是約500年了。當然是提高重複,而約不是簡單重複,不能爬坡過坎提高,就不會有發展,故能重複改革提高才是科學發展觀。
-
6 # 楊哥之翩翩舞
不能推斷:
1,從制度上講。
古代國家都是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現在的社會都是資本主義社會或社會主義社會。國家制度性質發生變化。
舉個例子,鐵與鋼,性質沒變。而鐵與四氧化二鐵,性質發生根本性改變!
2,從科技上講。
古代是農耕時期,所以古代的物、人、事,都是農耕的落後產物。無論國家怎麼輪迴,還是農耕國家,變化不大。
而現在是科技工業大騰飛,國家已經和以前完全切割,成了現代之國,人、物、事都被現代科技裝備。
所以,古代國家的興衰史對於當今世界各國沒有任何借鑑。國家性質不同了。以史鑑今,這個詞其實是偽詞語了。
-
7 # 家昌803
不能,因為以前的時代和現在的時代無法比。像美國就會一直強大下去,他的科學技術,國土面積,人口基數,其他的國家沒有能力讓他衰落。除非特別巨大的天災或者自己國內的核武器被誤引爆
-
8 # 良俊穆然每日趣史
說一句話吧。“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現在的歷史格局跟漢朝時期很像。劉邦項羽爭完天下幾十年時間吧,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對應一帶一路,接下來就是武皇帝大顯身手了。所以中國崛起勢在必行,天時地利人和都像極了當初。敏感話不敢說太多,相信黨的領導就對了,中國共產黨萬歲。
-
9 # 二斤牛肉
可以的。
王朝更迭,興衰交替都是有著一定的規律,也許某個時間點出現某個英雄人物或者特殊事件能夠延緩或者加速這一時間段的歷程,但是拉長來看,歷史週期性總是那麼的相似。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人類從歷史中吸取的教訓就是人類從來不會吸取教訓。
1945年黃炎培先生在延安向毛主席提出一個問題。黃炎培先生問毛主席,中國共產黨能不能跳出歷史上"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週期律。毛澤東同志回答說:行,這就是民主。
回覆列表
當然不能。
歷史是有發展規律的,比如說奴隸社會時的國家,存在時間就非常長。中國的奴隸社會朝代一共就夏商周三代,但每一代都是非常長,周朝更是長達八百載,三代總計約兩千年,都超過了所謂的三百年曆史週期律。
那麼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後的國家又能超過多少年不換代?至今還不知道,因為最早的資本主義國家荷蘭已經屹立四百多年了,如今也沒有要崩潰的跡象。很明顯資本主義國家是不遵守所謂的歷史週期律的,也就是說,對於新的社會形態三百年曆史週期律已經過時了。
那麼對於一個全新的社會形態,沒有歷史可以借鑑。因此用古代國家的歷史興衰史來看待如今國家的興亡是不太有現實意義的。如今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借鑑物件都是其他的資本主義國家,對古代歷史的興亡和今天國家的聯絡並不大。
而中國是沒有真正經歷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主義國家,對於一個比資本主義社會還要超前的社會形態,我們可以借鑑的就更少,幾乎只有當初的蘇聯可以借鑑一下。
而不幸的是,當初的蘇聯還是超級大國都被迫解體,我們只是大國,那麼面臨的壓力該有多大?但是,我們是有信心的,清朝末年到如今,列強都欲亡中國,瓜分中國,但他們沒有成功,再難我們都挺過來了,還怕在戰一次?
英國女王,日本天皇都成了有名無權的國家象徵而已。因此用封建社會下,甚至奴隸社會下的古代歷史來推測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下的新型國家是不現實的,意義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