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法史上,小楷是從隸書出,也就是漢代就有了小楷書法的雛形了,小楷書法一般是指直徑在1厘米到3厘米之間的楷書書法。
毛筆
一般用“七紫三羊”毛筆,直徑6mm--7mm,出鋒30mm--35mm。並且每個人的用筆習慣和用筆感覺不同,筆的大小是不同的。而且小楷也要看字是多大的小楷,是蠶豆大的字還是蠅頭小楷,它們的用筆也會不同。注意:大筆可寫小字,反之則不成。
制作毛筆筆頭的原料以羊毛、黃鼠狼尾毛居多。筆頭的材料不同,書寫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感覺。習筆之人皆知,黃鼠狼尾毛享有軟黃金的美譽,十分珍貴。羊毫也不是隨便就能湊合的。因此毛料選材很重要。
一支好的小楷毛筆應具備彈性好且耐用的特點。就平常比較難書寫的撇、捺、鉤,若想寫的行雲流水般酣暢淋漓,毛筆的彈性是良好手感的又一個因素。
古法制作流程,一支毛筆要經過獨特的制作選料、理毛、去脂、去絨、齊毛、切料、混毛、剔毛、配料、梳襯、捲筆、披毫、上灰、綁等幾十道工序的處理。有的工序要反復做十幾遍甚至更多,才能保證品質的精良,從而達到尖、圓、齊、健等各大要求。
技巧
小楷書法深受書法愛好者的喜愛,其主要原因是它具備了人們對漢字書法的審美觀點是一致的,作為小楷書法來說,它有點畫精緻、筆力剛勁、法度嚴謹、質朴簡明的主要特點,這些特點在書法的書寫上也反映了書寫者的功力和技法水平,同時,也反映了書寫者內在的氣質所在。因此,小楷書法可以說是人的內心世界的反映,說明了書寫者平和的氣質、文靜的心態和一定的審美與修養水平。小楷的點畫在形態上是很富有變化的,相傳鍾繇小楷,點畫各異,右軍作字書,萬字不同。為了便於初學者切實扼要的掌握此法,試圖用比較通俗的語言作一些介紹。
一、點 法
點猶如人的眼睛,在字中起著點睛和相互映帶的作用。小楷的點在用筆上有獨立點和連帶點兩種類型;在形狀上有三角點、小撇點、小提點和小豎點四種基本類型。
獨立點
獨立點,即單獨存在,與其他筆畫之間不做連接,但筆斷意連。書寫時要求筆尖落紙後輕靈果斷,順勢收筆。收筆筆勢直接朝向下一筆,以求相互呼應。如“之”“以”“為(為)”“黯”等字
連帶點
連帶點,即點與點之間,或點、畫之間有牽連,使得點、畫之間更顯氣脈貫通,搖曳多姿。書寫時要帶一些行書彈跳筆意,用筆迅捷,一氣呵成。如“煙”“則(則)”“終(終)”“樵”等字。
三角點、小撇點、小提點、小豎點
小楷作點以露鋒居多,形狀各異。三角點,露鋒入筆向右下按筆鋪毫,落點要輕,收筆時輕頓,迅速轉鋒回收;小撇點,側鋒入筆後向左下角快速收筆;小提點,下筆稍重向右上方逐漸提筆,動作不要太大,取仰勢;小豎點即豎的縮寫。下筆側鋒斜入,向下直行然後駐筆收鋒。如圖:“思”“六”“心”“堂”等字。
二、橫 畫
橫畫又稱為勒,所謂勒有愈收愈緊之意,發筆時要逆入,收筆電動機回顧,行筆時要意有所顧,逆勢澀進,《禁經》所謂“畫如長錐之界石”喻其不可太光滑浮薄之意。
凡寫長畫,當於不平中求平,使其畫勢上平而下呈拱狀,就象一隻覆舟之樣,切忌上平下亦平,則板刻之弊立見,柳宗元《八法頌》中說:“勒常患平”即是此意。
橫畫又要貴於變化,陳繹曾《翰林要訣》中說:“凡平畫忌如算子,終篇展玩,不見橫畫,始是書法。”所謂不見橫畫即是指無平行齊頭,板刻凝滯之筆。
長橫
長橫一般兩頭粗中間細,45度角左右露鋒入筆,行筆至三分之一處逐漸開始提筆變細,略帶弧意,尾部45度角左右圓轉迅速收鋒。長橫用筆需果斷自然,輕重緩急,起伏有度。如圖:“晉”“右”“古”“軍”等字。
短橫
短橫一般分為平橫和左尖橫兩種。
平橫短小,粗細基本一致,沒有太大的提按變化;左尖橫,尖鋒入筆後按筆圓收,呈左邊尖細右邊粗圓體態,虛實相生。小短橫與左尖橫的用筆都要輕靈灑脫。如“天”“王”“夫”“其”等字。
三、豎
凡寫豎畫,當於曲勢中求挺拔,則見筆力。古人稱豎畫為努法,努有用力之意。李溥光《雪庵八法》中說:“努之為法,用彎行曲扭,如挺千斤之力。”這是一種富有彈性和力度的曲線之美,或向、或背、或背中有向,或向中有背,或勢直而局部曲,最不可板滯,故柳宗元《八法頌》中說:“努過直則力敗。”就是這個意思。豎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懸針豎,一種是垂露豎。
四、折
小楷的折筆分為兩種。一種是方折,一種是圓折。方折用頓筆,稜角分明,骨力外露;圓折用轉筆,婉轉通暢,含蓄內斂。如“爭”“裡”“即”“國”等字。
五、長撇
長撇,古人又稱之為“掠”法。
古人雲:“掠如篦之掠發,此乃斜懸針而末鋒飛起,宜出鋒處送筆力到而勻,不可半途擊出,則無力而瘦弱”。故作掠之法,頸部要細,腰部微彎曲,宜肥勁有力。顏真卿《八法頌》說:“掠仿佛以宜肥”。出鋒時當以腕送,飽滿尖銳,萬不可作虛尖斜拂之狀。
六、短撇
短撇,古人稱之為“啄”法。
“啄”者,如鳥之啄物,銳而且速,喻其用筆當迅捷、爽利、明快。陳繹曾《翰林要訣》中說:“點首撇尾,左出微仰,如鳥喙之啄物”。
七、捺
作捺之法,一波三折,勢宜開張。李溥光《雪庵八法》中說:“險橫三過,而開揭其勢力。”行筆宜抑揚頓挫,不徐不疾,從容不迫。收筆時,須筆戰行右出,意即寫捺角時筆畫滿捺,已帶側勢,須用腕法帶動筆鋒,逐步衄挫,邊走邊提,將鋒提到離紙之時。
唐太宗《筆法論》中說:“磔須戰筆發外,得意徐乃出之。”所謂“得意”即收筆時能將筆鋒收歸畫中。
小楷的捺一般分直捺、曲捺和反捺三種。
斜捺
斜捺露起露收,入筆帶虛尖,然後向右下方行筆,筆毫斜鋪展開,出捺角時頓筆平收。直捺顯陽剛率真。如“人”“受”等字。
平捺
平捺有前後都露鋒和前後都藏鋒等多種寫法。無論何種寫法,用筆都強調一波三折,靈活舒展。如“之”“道”等字。
反捺
反捺和斜捺相反,一收一放。反捺,尖鋒入紙後向右下方逐漸按筆加重,後轉筆藏收。反捺不出鋒,顯含蓄內斂。如“衣”“破”等字。
八、挑
挑畫多用在字的左邊,其勢向右上斜出,與右邊的點畫相策應,形成相背拱揖的筆勢。下筆稍重,斜向右上方行筆,出鋒稍快,取仰勢。挑畫書寫時注意筆速不要過慢,過慢容易滯板。如“林”“或”“法”“經”等字。
九、鉤
鉤法,古人謂之趯法,有跳躍之意,陳思《八法詳說》中說:“趯須蹲鋒得勢而出,出則暗收”。
所謂蹲鋒,即出鉤之前先向下作一快速的按筆動作,如人跳高時躍起前的半蹲動作一樣,所謂“得勢而出”即指蹲鋒後在恰到好處時迅速出鉤,不可遲疑,若佇思稍息則神縱不墜矣,出鉤時要力送到筆尖,鉤要飽滿,不可虛尖怯露。
硬筆
字的間架結構好壞,直接影響其美觀、氣質。硬筆書法獨體字的書法結構較難掌握,需要注意整個字的整體美感、主筆、副筆的區分。
一、點
硬筆楷書點畫的基本寫法,輕輕的起筆,逐漸加力,停頓一下,再回峰。回峰對於硬筆來說,幅度不宜過大,往往只是一個動作。
右點:下筆輕,由輕到中向右下行筆,稍按後即收筆,不能重描,一次成畫。關鍵要有行筆過程,萬不可筆尖一著紙就收筆。
左點:起筆露鋒,行筆的筆鋒向左,邊行邊按,收筆藏鋒。注意,收筆時向右回峰收筆,即藏鋒。
二、橫
橫畫在漢字中起著橫梁般的作用,它的長短變化則平衡整個漢字結構,因此,既要堅挺扎實,又要生動活潑。寫橫畫不論長短,為適合人的視覺效果,都要寫得左低右高,略帶斜勢。
短橫:寫法是輕起筆,向右逐漸用力,最後輕頓筆回鋒收筆,左低右高,左細右粗。
長橫:寫時起筆作頓,然後向右上行筆,結束處頓筆回鋒收筆。由於兩頭用筆重,行筆慢,中間用筆輕,行筆快,往往寫出來的長橫就是兩頭粗,中間細,中間平直的地方略帶弧度。
垂露豎:起筆向右下方頓筆,向下垂直行筆,不宜過用力,收筆時,頓筆回峰。注意:回峰方向,要根據下一筆的位置來定回峰方向。短豎書寫方法相同。
懸針豎:右下落筆,用力下按,轉鋒向下運行,力度由重到輕,根據字體大小,大概四分之三處提筆出鋒。注意,根據要寫的字的大小來判斷豎筆的長短。
四、撇
斜撇,起筆稍頓筆,收筆處要出鋒。行筆速度由慢到快,如小鳥俯衝路過水麵。形狀上“前直後彎”要注意傾斜角度。
豎撇,書寫方法同短撇,運筆稍長,方向先垂直向下,四分之三處提筆撇出收筆。注意:弧度的把控。
五、捺
捺分為斜捺和平捺,書寫方法相同,斜捺,下筆較輕(輕落筆),向右下由輕到重行筆,行至捺腳處重按筆,然後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輕提筆拖出,收筆要出尖。平捺,起筆向右運筆,相當於寫一個小短橫,再向右下方運筆,出尖前按筆向右出鋒提筆,鋒不宜太長。
鋼筆楷書的特點是:用筆有提頓、藏露、方圓、快慢等講究;筆畫起收有序、筆筆分明、堅實有力、停而不斷、直而不僵、流暢自然;結構上強調筆畫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穩、比例適當、字型端正、合乎規範。
練習
選擇合適的字帖臨摹
要練習小楷了,首先至少得準備一本小楷字帖。歷史上的小楷名家如王羲之、鍾繇、趙孟頫、文徵明等,多不勝數,自己可以從網上查看這些名家的小楷作品,選擇一本自己喜歡的字帖作為範本。好的範本選擇很關鍵,古人講: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所以我們建議選小楷字帖時最好選清代以前名家小楷範本。
文徵明《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從易到難堅持練習
練習方法:首先從《靈飛經》、《黃庭經》、《汲黯傳》等名家小楷帖子入手比,因為是最歷史上經典的,代表小楷的高峰,建議首先通臨,找出規律,再從筆畫精細出下工夫,然後是單個字關注結構,還有就是運筆初學恪守:指實掌虛,指死腕活。先守住這8個字,堅持一段時間再慢慢靈活用筆,達到死去活來的效果。
對於初學者來說,好的書法工具無異於雪裡送炭。可以幫助學習者更快的取得學習書法進步 ,對於有一定基礎的書法愛好者來說則是錦上添花,更能發揮出應有的水平。所以悉心選擇好自己心儀的法帖,選擇好的毛筆,適合自己的紙質。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件令人賞心悅目的快事!再加上個人冬去春來,日積月累的堅持臨習,就一定會練出有功底的漂亮小楷的。
在書法史上,小楷是從隸書出,也就是漢代就有了小楷書法的雛形了,小楷書法一般是指直徑在1厘米到3厘米之間的楷書書法。
毛筆
一般用“七紫三羊”毛筆,直徑6mm--7mm,出鋒30mm--35mm。並且每個人的用筆習慣和用筆感覺不同,筆的大小是不同的。而且小楷也要看字是多大的小楷,是蠶豆大的字還是蠅頭小楷,它們的用筆也會不同。注意:大筆可寫小字,反之則不成。
制作毛筆筆頭的原料以羊毛、黃鼠狼尾毛居多。筆頭的材料不同,書寫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感覺。習筆之人皆知,黃鼠狼尾毛享有軟黃金的美譽,十分珍貴。羊毫也不是隨便就能湊合的。因此毛料選材很重要。
一支好的小楷毛筆應具備彈性好且耐用的特點。就平常比較難書寫的撇、捺、鉤,若想寫的行雲流水般酣暢淋漓,毛筆的彈性是良好手感的又一個因素。
古法制作流程,一支毛筆要經過獨特的制作選料、理毛、去脂、去絨、齊毛、切料、混毛、剔毛、配料、梳襯、捲筆、披毫、上灰、綁等幾十道工序的處理。有的工序要反復做十幾遍甚至更多,才能保證品質的精良,從而達到尖、圓、齊、健等各大要求。
技巧
小楷書法深受書法愛好者的喜愛,其主要原因是它具備了人們對漢字書法的審美觀點是一致的,作為小楷書法來說,它有點畫精緻、筆力剛勁、法度嚴謹、質朴簡明的主要特點,這些特點在書法的書寫上也反映了書寫者的功力和技法水平,同時,也反映了書寫者內在的氣質所在。因此,小楷書法可以說是人的內心世界的反映,說明了書寫者平和的氣質、文靜的心態和一定的審美與修養水平。小楷的點畫在形態上是很富有變化的,相傳鍾繇小楷,點畫各異,右軍作字書,萬字不同。為了便於初學者切實扼要的掌握此法,試圖用比較通俗的語言作一些介紹。
一、點 法
點猶如人的眼睛,在字中起著點睛和相互映帶的作用。小楷的點在用筆上有獨立點和連帶點兩種類型;在形狀上有三角點、小撇點、小提點和小豎點四種基本類型。
獨立點
獨立點,即單獨存在,與其他筆畫之間不做連接,但筆斷意連。書寫時要求筆尖落紙後輕靈果斷,順勢收筆。收筆筆勢直接朝向下一筆,以求相互呼應。如“之”“以”“為(為)”“黯”等字
連帶點
連帶點,即點與點之間,或點、畫之間有牽連,使得點、畫之間更顯氣脈貫通,搖曳多姿。書寫時要帶一些行書彈跳筆意,用筆迅捷,一氣呵成。如“煙”“則(則)”“終(終)”“樵”等字。
三角點、小撇點、小提點、小豎點
小楷作點以露鋒居多,形狀各異。三角點,露鋒入筆向右下按筆鋪毫,落點要輕,收筆時輕頓,迅速轉鋒回收;小撇點,側鋒入筆後向左下角快速收筆;小提點,下筆稍重向右上方逐漸提筆,動作不要太大,取仰勢;小豎點即豎的縮寫。下筆側鋒斜入,向下直行然後駐筆收鋒。如圖:“思”“六”“心”“堂”等字。
二、橫 畫
橫畫又稱為勒,所謂勒有愈收愈緊之意,發筆時要逆入,收筆電動機回顧,行筆時要意有所顧,逆勢澀進,《禁經》所謂“畫如長錐之界石”喻其不可太光滑浮薄之意。
凡寫長畫,當於不平中求平,使其畫勢上平而下呈拱狀,就象一隻覆舟之樣,切忌上平下亦平,則板刻之弊立見,柳宗元《八法頌》中說:“勒常患平”即是此意。
橫畫又要貴於變化,陳繹曾《翰林要訣》中說:“凡平畫忌如算子,終篇展玩,不見橫畫,始是書法。”所謂不見橫畫即是指無平行齊頭,板刻凝滯之筆。
長橫
長橫一般兩頭粗中間細,45度角左右露鋒入筆,行筆至三分之一處逐漸開始提筆變細,略帶弧意,尾部45度角左右圓轉迅速收鋒。長橫用筆需果斷自然,輕重緩急,起伏有度。如圖:“晉”“右”“古”“軍”等字。
短橫
短橫一般分為平橫和左尖橫兩種。
平橫短小,粗細基本一致,沒有太大的提按變化;左尖橫,尖鋒入筆後按筆圓收,呈左邊尖細右邊粗圓體態,虛實相生。小短橫與左尖橫的用筆都要輕靈灑脫。如“天”“王”“夫”“其”等字。
三、豎
凡寫豎畫,當於曲勢中求挺拔,則見筆力。古人稱豎畫為努法,努有用力之意。李溥光《雪庵八法》中說:“努之為法,用彎行曲扭,如挺千斤之力。”這是一種富有彈性和力度的曲線之美,或向、或背、或背中有向,或向中有背,或勢直而局部曲,最不可板滯,故柳宗元《八法頌》中說:“努過直則力敗。”就是這個意思。豎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懸針豎,一種是垂露豎。
四、折
小楷的折筆分為兩種。一種是方折,一種是圓折。方折用頓筆,稜角分明,骨力外露;圓折用轉筆,婉轉通暢,含蓄內斂。如“爭”“裡”“即”“國”等字。
五、長撇
長撇,古人又稱之為“掠”法。
古人雲:“掠如篦之掠發,此乃斜懸針而末鋒飛起,宜出鋒處送筆力到而勻,不可半途擊出,則無力而瘦弱”。故作掠之法,頸部要細,腰部微彎曲,宜肥勁有力。顏真卿《八法頌》說:“掠仿佛以宜肥”。出鋒時當以腕送,飽滿尖銳,萬不可作虛尖斜拂之狀。
六、短撇
短撇,古人稱之為“啄”法。
“啄”者,如鳥之啄物,銳而且速,喻其用筆當迅捷、爽利、明快。陳繹曾《翰林要訣》中說:“點首撇尾,左出微仰,如鳥喙之啄物”。
七、捺
作捺之法,一波三折,勢宜開張。李溥光《雪庵八法》中說:“險橫三過,而開揭其勢力。”行筆宜抑揚頓挫,不徐不疾,從容不迫。收筆時,須筆戰行右出,意即寫捺角時筆畫滿捺,已帶側勢,須用腕法帶動筆鋒,逐步衄挫,邊走邊提,將鋒提到離紙之時。
唐太宗《筆法論》中說:“磔須戰筆發外,得意徐乃出之。”所謂“得意”即收筆時能將筆鋒收歸畫中。
小楷的捺一般分直捺、曲捺和反捺三種。
斜捺
斜捺露起露收,入筆帶虛尖,然後向右下方行筆,筆毫斜鋪展開,出捺角時頓筆平收。直捺顯陽剛率真。如“人”“受”等字。
平捺
平捺有前後都露鋒和前後都藏鋒等多種寫法。無論何種寫法,用筆都強調一波三折,靈活舒展。如“之”“道”等字。
反捺
反捺和斜捺相反,一收一放。反捺,尖鋒入紙後向右下方逐漸按筆加重,後轉筆藏收。反捺不出鋒,顯含蓄內斂。如“衣”“破”等字。
八、挑
挑畫多用在字的左邊,其勢向右上斜出,與右邊的點畫相策應,形成相背拱揖的筆勢。下筆稍重,斜向右上方行筆,出鋒稍快,取仰勢。挑畫書寫時注意筆速不要過慢,過慢容易滯板。如“林”“或”“法”“經”等字。
九、鉤
鉤法,古人謂之趯法,有跳躍之意,陳思《八法詳說》中說:“趯須蹲鋒得勢而出,出則暗收”。
所謂蹲鋒,即出鉤之前先向下作一快速的按筆動作,如人跳高時躍起前的半蹲動作一樣,所謂“得勢而出”即指蹲鋒後在恰到好處時迅速出鉤,不可遲疑,若佇思稍息則神縱不墜矣,出鉤時要力送到筆尖,鉤要飽滿,不可虛尖怯露。
硬筆
字的間架結構好壞,直接影響其美觀、氣質。硬筆書法獨體字的書法結構較難掌握,需要注意整個字的整體美感、主筆、副筆的區分。
技巧
一、點
硬筆楷書點畫的基本寫法,輕輕的起筆,逐漸加力,停頓一下,再回峰。回峰對於硬筆來說,幅度不宜過大,往往只是一個動作。
右點:下筆輕,由輕到中向右下行筆,稍按後即收筆,不能重描,一次成畫。關鍵要有行筆過程,萬不可筆尖一著紙就收筆。
左點:起筆露鋒,行筆的筆鋒向左,邊行邊按,收筆藏鋒。注意,收筆時向右回峰收筆,即藏鋒。
二、橫
橫畫在漢字中起著橫梁般的作用,它的長短變化則平衡整個漢字結構,因此,既要堅挺扎實,又要生動活潑。寫橫畫不論長短,為適合人的視覺效果,都要寫得左低右高,略帶斜勢。
短橫:寫法是輕起筆,向右逐漸用力,最後輕頓筆回鋒收筆,左低右高,左細右粗。
長橫:寫時起筆作頓,然後向右上行筆,結束處頓筆回鋒收筆。由於兩頭用筆重,行筆慢,中間用筆輕,行筆快,往往寫出來的長橫就是兩頭粗,中間細,中間平直的地方略帶弧度。
三、豎
垂露豎:起筆向右下方頓筆,向下垂直行筆,不宜過用力,收筆時,頓筆回峰。注意:回峰方向,要根據下一筆的位置來定回峰方向。短豎書寫方法相同。
懸針豎:右下落筆,用力下按,轉鋒向下運行,力度由重到輕,根據字體大小,大概四分之三處提筆出鋒。注意,根據要寫的字的大小來判斷豎筆的長短。
四、撇
斜撇,起筆稍頓筆,收筆處要出鋒。行筆速度由慢到快,如小鳥俯衝路過水麵。形狀上“前直後彎”要注意傾斜角度。
豎撇,書寫方法同短撇,運筆稍長,方向先垂直向下,四分之三處提筆撇出收筆。注意:弧度的把控。
五、捺
捺分為斜捺和平捺,書寫方法相同,斜捺,下筆較輕(輕落筆),向右下由輕到重行筆,行至捺腳處重按筆,然後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輕提筆拖出,收筆要出尖。平捺,起筆向右運筆,相當於寫一個小短橫,再向右下方運筆,出尖前按筆向右出鋒提筆,鋒不宜太長。
鋼筆楷書的特點是:用筆有提頓、藏露、方圓、快慢等講究;筆畫起收有序、筆筆分明、堅實有力、停而不斷、直而不僵、流暢自然;結構上強調筆畫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穩、比例適當、字型端正、合乎規範。
練習
選擇合適的字帖臨摹
要練習小楷了,首先至少得準備一本小楷字帖。歷史上的小楷名家如王羲之、鍾繇、趙孟頫、文徵明等,多不勝數,自己可以從網上查看這些名家的小楷作品,選擇一本自己喜歡的字帖作為範本。好的範本選擇很關鍵,古人講: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所以我們建議選小楷字帖時最好選清代以前名家小楷範本。
文徵明《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從易到難堅持練習
練習方法:首先從《靈飛經》、《黃庭經》、《汲黯傳》等名家小楷帖子入手比,因為是最歷史上經典的,代表小楷的高峰,建議首先通臨,找出規律,再從筆畫精細出下工夫,然後是單個字關注結構,還有就是運筆初學恪守:指實掌虛,指死腕活。先守住這8個字,堅持一段時間再慢慢靈活用筆,達到死去活來的效果。
對於初學者來說,好的書法工具無異於雪裡送炭。可以幫助學習者更快的取得學習書法進步 ,對於有一定基礎的書法愛好者來說則是錦上添花,更能發揮出應有的水平。所以悉心選擇好自己心儀的法帖,選擇好的毛筆,適合自己的紙質。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件令人賞心悅目的快事!再加上個人冬去春來,日積月累的堅持臨習,就一定會練出有功底的漂亮小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