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嫣然一笑147085579

    還在。只是被改造成了一座美術館。

    景德鎮建國瓷廠前身為明、清皇家御窯廠。1949年8月,中共浮梁地委決定,將沒收的原江西瓷業公司籌建國營瓷廠,以其門市部改為辦公廠址。1950年4月1日,在此基礎上成立了景德鎮市建國瓷業公司。 1951年,建國瓷業公司接收了政府沒收的九窯公會會長邵裕如窯廠1幢、坯房3幢;舊浮梁參議員向德的槎窯1座,坯房8幢;舊商會會長賴淮清的窯廠2座和全部坯房。

    1952年10月27日,建國瓷業公司更名為景德鎮市建國瓷廠,當時有職工882人,年產量1400多萬件,擁有資金佔陶瓷生產企業資金總額的12.5%,既是全市首家國營企業,又是全市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瓷廠。1955年,市烈軍屬瓷廠和市星火瓷廠、1958年,景德鎮瓷廠(原試驗瓷廠)相繼並人建國瓷廠,經過30多年的艱苦奮鬥,發展成為生產傳統高溫顏色釉陳設瓷的定點企業。厂部坐落勝利路63號,生產廠區分布在勝利路,迎祥弄、彭家弄、龍缸弄等地。

    1985年,全廠設生產車間6個,科室15個,有固定職工及合同制職工1 258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19人,管理人員129人,服務及其他人員118人。廠區占地面積52 439平方米,生產用房建築面積29 078平方米,生產設備有球磨機8臺、榨泥機6臺、練泥機4臺、攪拌機3臺、機壓作業線7條、注漿作業線7條、草鞋19雙、油燒隧道窯1座、柴窯1座、電爐6臺、鍋爐和餘熱鍋爐4臺,動力機械總能力1 508千瓦,擁有固定資產原值500萬元。年產能力1 200萬件。

    建國瓷廠是國家定點生產傳統顏色釉瓷的企業,主要產品有高低溫色釉瓷、青花和影青瓷,有以歷史上著名的“汝、定、哥、官、鈞”五大名窯產品為藍本的仿古瓷。按用途可分為國家禮品瓷、陳設瓷、展覽瓷、旅遊瓷等。生產的高溫色釉、品種繁多。不僅繼承了傳統的名貴色釉,如鈞紅、祭紅、郎窯紅等,還創造了火焰紅、燈芯紅、桃紅、粉紅、李子紅、玉青、茶青、竹葉青、豆綠、烏金花釉、虎斑釉、象牙黃、結晶釉等百餘種色釉及釉上堆花的工藝瓷品,尤以“三陽開泰”產品深受人們喜愛。1979年,“珠光”高溫顏色釉陳設瓷榮獲國家產品銀質獎。定為國家生產傳統高溫顏色釉瓷的唯一企業,名貴色釉瓷還是國家領導人出訪和外國元首訪華贈送的國家禮品瓷,行銷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分別獲尤里卡國際發明獎。

    時代更迭,產業調整,工業歷史正逐漸離我們遠去,城市經濟發生了從生產到消費的根本轉變,而景德鎮的陶瓷文化永遠留了下來,舊瓷廠轉型陶瓷文化旅遊地,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的陶瓷設計師、藝術家來到這裡,為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建國瓷廠作為代表一個時代“痕跡”的文物級建築,結合整個御窯歷史街區,應該如何保護?是將它們視為擁有歷史價值,一成不變的工藝品,還是將其改做新建築以增加創意元素?我們採取了後者。就像再生的細胞煥發新的生機,使城市生命得以更好的延續。

    原建國瓷廠改造為一座專業的美術館,承擔新時代的藝術使命,完成文脈傳承。同時採用針灸的辦法來激活周邊並加以利用,使老街區變得富有活力。

    該項目更新改造範圍包括,建國瓷廠1#廠房,員工浴室,員工宿舍,民居及北側空置場地。在現有建築條件基礎上,根據館方提出的規模和功能要求,結合場地周邊環境,進行與歷史街區的對話式設計。

    1#廠房外立面風貌保存較好,內部為大空間廠房,承重結構為磚柱,屋頂為木結構桁架支撐輕質屋頂。為保證老廠房風貌不被破壞,原封不動的保留建國瓷廠1#廠房的外牆,保證建築風貌的原汁原味。

    但受限於老廠房規模較小,空間單一,無法滿足專業美術館的面積及流線需求,因此,向地下空間延伸一層,作為庫房,設備,展廳等功能,增加美術館可利用面積,同時解決後勤流線。使公眾流線與後勤流線可以有效分開,互不干擾。

    向下爭取空間的同時,也向上爭取空間。在老廠房中部增加二層玻璃體量,作為特展廳使用,同時由於新增玻璃體量在廠房中部,通過視線分析控制周邊道路人流無法看到新增玻璃體量,從而達到保護原有街區風貌的效果。

    二層新增體量採用漸變的彩釉玻璃,以其輕盈的立面表情使原本厚實的體量消隱在環境中,同時漸變的彩釉營造一種朦朧的釉色變化,猶如剛燒製好的陶瓷一般晶瑩美麗,又宛如一幅水墨畫與場地陶瓷文化相呼應。在玻璃體量內部設置觀景平台,觀者可從漸變的彩釉玻璃中俯瞰整個千年歷史街區,與整個歷史街區及御窯廠形成時空對話。

    除老廠房本身改造外,在廠房北側空地採用有機生長的方式增建入口體量。設計延承原有的廠房的空間尺度,建築形態,柱網跨度,立面模數等骨骼,利用現代的混凝土,玻璃,鋁板等材料以更加簡潔的設計語言塑造衍生於老廠房的新入口空間。

    新舊體量在肌理,比例上和諧一致,但在內部空間和建築細部以及材料構造上卻呈現著屬於不同時代的建築技藝,形成和而不同的設計效果。為整個千年歷史街區植入當代表情。

    原職工浴室建築也被完整保留下來,因其磚混結構,多為小空間,因此功能改造為貴賓室等服務功能。其具有特色的山牆立面也被很好的保留。形成美術館的海報牆。

    場地周邊的部分民居也屬於美術館的用地範圍,其與周邊歷史街區渾然一體,因此我們採用因地制宜的方式,把民居加以修繕,改造為美術館的藝術家工作室。在延續整體場地風貌的同時,注入新的藝術功能。

    原建國瓷廠為工業廠房,空間單一,設計空間處理上,通過加建體量,在平面與立體維度均做突破,從而豐富空間層次,形成序列空間。同時利用新舊對比,帶來時空穿越的空間體驗。

    從入口廣場拾階而上進入新的門廳空間,門廳空間採用“人字“型混凝土屋頂,其原型來源於老廠房屋架空間,但以更加現代簡潔的手法詮釋藝術空間魅力,門廳內燈具設計為陶狀,與當地文化呼應,同時強化門廳空間藝術性。設計來源於原型,但必須超越原型,只有這樣歷史與現實,個人與社會,特殊性與普遍性才可以通過設計過程實現完美融合。

    穿過門廳,經由片牆引導,穿過有高差的過渡空間(保留浴室建築底層)進入老廠房,保留浴室建築老牆被保護在玻璃中,如展品般呈現,穿越低矮的浴室底層空間,猶如穿越時空隧道,從新門廳進入老廠房公共大廳。

    老廠房公共大廳主要作為舉辦公共活動使用功能,室內改造本著恢復原有廠房空間氣質的原則,延續廠房木屋架形式,增加鋼構件以保證其結構合理,牆面恢復紅磚效果,復原50年代建國瓷廠的工業感。從而與新入口空間形成強烈的時代反差。

    穿過公共大廳,經由空間中的異形體(放映廳)的引導,進入三層通高的中庭空間,到達平面的高潮。設計以小中見大的手法,在有限的空間內營造無限的空間體驗 —— 在現有廠房之內,利用二層局部凸起及地下體量,設計貫穿三層的吹拔中庭,使原本單一的廠房空間變的立體豐富,氣勢恢宏。

    沿中庭樓梯拾級而上,到達二層展廳,二層曲線特展廳的牆面開設面向公共大廳的水平洞口,以線型的窗洞塑造永恆感,在展廳與公共空間之間形成回望,從而把公共空間的活動如展覽一般納入參觀者的視線中。觀眾的公共活動亦成為美術館展覽的一部分。

    二層展廳採用彩釉玻璃幕牆圍合,向周邊環境開放,並設計觀景平台,觀景平台高度恰好可從廠房山牆之間一覽整個歷史街區,並與御窯廠龍珠閣形成視線對望。

    觀者從朦朧的彩釉玻璃中俯瞰整個千年歷史街區,漸變的彩釉模糊了時空的界限從而達成觀者思想與場地文脈的時空對話。

    從破舊的工業廠房到滿足恆溫恆溼展廳的現代美術館這之間要解決的結構,設備,構造的問題是本案的現實訴求。

    原廠房為50年代建造,受限於當時技術材料的局限性,採用磚柱支撐木桁架屋頂,四周以磚牆圍合。為保留老牆,主體結構與老牆脫開,並對老牆採用鋼絲網片加固,局部設置連接。為保證外牆基礎不受影響,地下室外輪廓與外牆基礎保持安全距離。首層梁及樓板外挑,盡可能靠近外牆,在外牆磚柱旁增加新的混凝土柱支撐鋼木桁架屋頂。原廠房柱為磚柱,現為地下一層,地上局部二層的框架結構,因此磚柱換為混凝土柱。但在與外圍老牆交接處,採用混凝土柱外包磚的做法,與老牆風貌保持一致。

    原屋頂結構採用輕質木桁架,年久失修,改造過程,先拆除原木桁架,對可用木材進行回收。新結構以鋼木桁架代替原本的木桁架,增加屋頂承載力。新的鋼木結構中部分利用回收木材,延續古樸風貌。

    屋頂輕質彩鋼瓦屋面,已出現屋面腐鏽漏水等情況,且室內空間品質很差,冬冷夏熱。此次改造,更換屋頂構造,增加防水層,保溫層,屋頂採用黑脊瓦。原屋頂側百葉窗增加low-e玻璃,木百葉換成金屬木紋理百葉。以達到改善室內物理空間環境的效果。

    不同時代建築的共生,是歷史的傳承與生長。改造的適應新時代,新功能,新時代視角的對話。這樣的城市更新才有生命力。

    項目檔案

    項目地點:景德鎮

    業主單位:景德鎮陶文旅集團

    設計單位:築境設計

    室內基地面積:10238.9㎡

    建築面積:11331.9㎡

    設計時間:2018年-2019年

    竣工時間:2021年5月

    主創建築師:周旭宏

    方案設計:周旭宏、楊嘉、範晶晶、鄭從濤、李雪晗

    施工圖設計:周旭宏、範晶晶、楊嘉、鄭從濤、肖俊龍、徐超華、楊磊明

    結構設計:孫會郎、倪興惠、王夢筱、夏為民

    設備設計:潘軍、王自立、沈丹群、邱平、李浩、孫超

    室內設計:周旭宏、常紅亮、楊嘉

    結構形式:混凝土框架+鋼結構框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何大廚蝦丸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