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說心理話

    感謝邀請,對於一個敏感的人而言,心思細膩、情感豐富其實是不錯的“資源”,當然,同時也有可能帶來猜疑、玻璃心等等的負面作用,雖然這些特徵算不上什麼“毛病”,但確實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困擾。

    玻璃心和想太多,是因為,你把猜測當作真相

    首先,我們要清楚的是,這種敏感性可能是天生具有的,我們無法把這種心理特質完全抹殺,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矯正敏感帶給我們的一些困惑。

    如果我們把玻璃心和想太多替換成另一些形容,會是什麼呢?

    玻璃心:心理承受能力差、抗壓能力弱、自我反思的能力弱。

    想太多:猜疑心強、想當然。

    這些問題其實也並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我相信很多人都在和你面臨著同樣的困惑。具體誰能夠幫助你我不太清楚,但是,成長路上,唯一可信的幫助者就是你自己。

    作為心理諮詢師,我會建議你進行一些日常的記錄,發現自己玻璃心和想太多背後存在的一些自動化的思維。

    如果只在腦子裡思考這些問題,有很多產生的原因都會被你過濾。所以,寫下來再思考,會幫助你更快的成長。

    一個人之所以能夠成長,大多數時候是由於新的經驗的形成,可能是行為上的,也有可能是思維上的。

    比如別人說了一句話,其實和你沒關係,但是你卻憂心忡忡,認為這和你有關係。

    如果你只是猜測,那麼,你腦子裡所猜想的場景會不斷地加強“和你有關係”這個想法的連結,自然就會陷入焦慮當中。

    所以,我們可以選擇通過溝通或者其他方法來驗證這些想法的真實性,無論你的猜測是否真實,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你的焦慮感。

    玻璃心和想太多背後的“真凶”

    玻璃心和想太多必然會產生一些負面情緒,例如:焦慮、恐慌、憤怒等等,但是,在這些情緒產生之前,其實我們已經有了一輪的想法;也正是因為這些想法,使得我們產生了這些情緒,所以,找到它們,十分重要。

    比如說,我們和別人講話的時候都會碰到不同的觀點,如果我們的觀點被別人反駁,每個人的反應都會有所不同。

    有的人會覺得很尷尬、沒面子,有的人會因此而憤怒、與之辯論,也有的人會認真傾聽之後再做反應。

    不同的反應背後都會有不同的想法存在,“我認為我說的就是真理,憑什麼反駁我”、“你這樣反駁我讓我覺得很丟人,別人會覺得我是一個無知的人”等等。

    利用以上這個表格,我們可以記錄一些事件對於我們的影響以及這個影響產生的過程中我們產生的一些想法。

    在這些想法當中,有一些是不合理的,比如說:

    1、讀心術:堅信自己懂得別人的心思,而不考慮其他可能性。例如,他肯定認為我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人。

    2、貼標籤:給自己或別人貼上固定的大標籤,不顧實際情況下結論。例如,我是個失敗者,他一無是處。

    3、選擇性注意:不看整體,僅將注意力集中於消極的細節上。例如,因為考慮考試中得了一個低分(也有幾個高分),說明我幹得糟透了。

    4、個性化:相信別人都是因為自己才消極行動,而不考慮其他更有可能的解釋。例如,朋友對一點都不熱情都是因為我做錯了事。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在人際關係當中疲憊,並不是因為真的發生了什麼事情,而是我們太想知道別人怎麼想,又會對我們怎樣做,把別人對我們的態度當作至高的自我評價標準,久而久之,必定會陷入焦慮和疲憊。

    所以,嘗試發現一些客觀、事實的證據,儘可能地減少猜測和自以為是的態度,多思考自己的感受和處境,也許,敏感會成為你理解自己和他人積極的力量。

  • 2 # 星星樹洞

    最近經常聽到一個詞,""鈍感力" ",""鈍感"",看起來敏感是與鈍感相對,因此便有人說克服敏感的方法是變得鈍感,可是為什麼要克服敏感呢?

    不用在想那麼多?不用在讓自己煩心困擾?所以克服敏感,努力讓自己變鈍?假如把敏感比做一把鋒利鋥亮的刀子,無疑這是保護我們的有力武器,可是如果我們褪去自身的鋒芒,讓自己變鈍,那麼我們不僅會生鏽,而且會失去保護自己的能力。

    所謂敏感是一種強大的感受力,或許我們為了不去刻意想那麼多,保護自己不被受傷,所謂的""鈍感""不過是一種自欺欺人罷了!

    敏感需要克服嗎?心理學曾提到,所謂性格只是保護我們自己的一種方式。敏感是一種性格體現,但他不應該作為滋生煩惱的病原體去對待,而讓我們去""醫治""。而我們如何去正確對待他?首先承認敏感,去承認他的存在。因為敏感是一種優質資源,他可以為我們提供強大的感受力與保護力。其實拿我自身來說,我曾一直覺得敏感是我的性格缺陷,我一直使用他,因此在朋友面前,努力觀察他們的言語,一顰一笑,所以和他們在一起很累,但是隻是太過細思極恐罷了。下面怎麼做呢?

    承認敏感之後,學會利用敏感,而我們的建立的基礎是認知。當你的認知大於敏感時,此時你的敏感已成為了一種優質資源,也就是一種正向的感受力,在認知的基礎上去使用這種感受力,你會獲得更多的資訊與提示,更瞭解他人,也會更瞭解自己。但是當你的認知被你的敏感覆蓋時,此時敏感會發揮負向作用,""敏感""獨大,這樣去感受世界會更多依靠你的主觀想法,敏感的""刀鋒""會反向刺向自己。那如何建立認知?首先要清楚認知是對自己的理解,對世界的理解,加上認知也就是加深理解力,我們需要多讀書,去理解,但這個尋求認知的過程也是我們運用敏感的過程,在讀書時,充分利用自己的敏感力感受書的文字,這樣得出來的體會會深化你的認知。

    最後我們要建立良好的心態。有一種心態為空杯心態,當杯子是空的時候,他所容納的東西也就越多。當我們的心靈有理解力的時候,放空的時候,而我們的承受力也就越大。

    敏感是一項優質資源,珍惜使用他,你會獲得不一樣的風景人情。

  • 3 # 風無痕

    只能自己剋制,在胡思亂想前,先給自己下個暗示,別亂想,一切都是浮雲,有那時間不如睡會覺,或者做點有意義的事,久而久之,你這個特性就會被改過來的。

  • 4 # 小石的生活日常

    有時別人的言語很直接但卻是善意,不要否定所有人的用心!生活中有喜歡你的,有不喜歡你的。有你喜歡的,有你不喜歡的。誰人面前不說人,誰人面前不被說!如果全都放心裡,久而久之極易會給自己造成心理負擔,會有很大的負面情緒,易產生抑鬱的心理。

    所以大多時候心態要放平,多試著與別人交心,交流。友好的相處需要時時溝通,多多善解,多多體諒,從中收穫真情,更收穫了快樂。取他人長處與優點,正視自己的不足,所謂的取長補短嘛!擁有快樂的心就擁有著健康,無論是心理還是身體。只有自己開啟心結走出敏感誤區,方能快樂而充實的過好每一天。

  • 5 # 汽水味小穎

    我也是這類人,總是在意他人的看法,他人的觀點勝過自己的想法;這樣子其實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你不夠愛自己~可愛的小夥伴,要先愛自己,把自己變得好起來,自信一些,就不會老是懷疑自己,在意他人眼中的你,每一個人都自己的獨特之處,先專注自我,變的強大時,你會覺得自己擔負得起別人的稱讚,或是不滿,不太在意別人怎麼看。總有人喜歡你,不喜歡你,但首先你要自己喜歡自己呀~

  • 6 # 往事隨風飄落

    我覺得你的執念非常的重,而且不夠自信。為什麼在意別人,別人的想法看法對你很重要嗎?你在為自己活還是為別人活?

    別人對你善意的意見一定接收並且改正,別的就聽聽而已,不在乎,我就是我。

  • 7 # 與君解憂化語杜康

    你之所以苦惱是因為你發現很多時候你想得多和事實不一樣,別人不是這麼想的。如果都如你想的,你是諸葛神算,你反倒自豪了。你的常規思維就是以己察人,你之所以那樣認為別人說的話,全是你自己想出來的,除了以己察人外,還要看到因人而異,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所以,及時否定掉那些自己的錯誤判斷,也就正常面對了。要增強自我評價和自信心。

  • 8 # 肖小胖愛混剪

    這感覺就是在說之前的我呀,這起初就是由於對自己的不自信導致的,我的建議是多出去散散心,運動運動,轉移注意力,這是最好的應對方法

  • 9 # 林25416826

    容易成精神病的前兆 總體來說還是自卑的本質 多賺錢 實力裝逼 自然就會多了 人得臉皮厚一點 寬容一點 對自己好一點也是對他人好

  • 10 # 芮兒的日思日想

    推薦你看一本書《非暴力溝通》,坦白來說我從前在生活和職場中,嚴重存在這樣的問題,所以一直處理不好各方關係,一個偶然機會看了非暴力溝通之後,對我影響很大,學會了愛自己和傾聽他人,而這兩者就足以幫你處理好各種親密關係,包括你與你自己的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你為什麼去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