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獨釣寒江雪147990327

    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和宦官爭鬥的死去活來,再加上即位的皇帝的普遍年齡偏小,給外戚專權提供了機會,宦官也把持朝政,內訌不斷,各地農民由於饑荒而引起的農民起義越來越大,各地地方相對獨立,傭兵自重,就是說內憂外患最後導致東漢迅速滅亡。

  • 2 # 用戶6055420383883君

    東漢滅亡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東漢加強中央集權的努力走向了反面;

    東漢時期豪強地主勢力的發展,是外戚宦官專權的階級基礎;

    黃巾起義導致地方武裝興起,中央失去控制。

    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是東漢晚期的農民戰爭,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民變之一,開始於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

    當時朝廷腐敗、宦官外戚爭鬥不止、邊疆戰事不斷,國勢日趨疲弱,又因全國大旱,顆粒不收而賦稅不減,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鉅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竿而起。

    他們頭扎黃巾,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向官僚地主發動了猛烈攻擊,並對東漢朝廷的統治產生了巨大的沖擊。

    為平息叛亂,各地擁兵自重,雖最終起義以失敗而告終,但軍閥割據、東漢名存實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終導致三國局面的形成。

  • 3 # 兔子分享生活

    戚宦之爭、黃巾起義的爆發使得東漢走向滅亡。

    1、戚宦之爭

    漢安帝死後,劉懿為閻氏戚族擁立,即位二百餘日後就因病去世。不久之後閻氏戚族就被宦官消滅。宦官擁立漢順帝,漢順帝對外戚繼續放任自流,結果導致梁氏戚族長達20多年的專權。

    梁冀更是達到了外戚權力的巔峰,漢衝帝、漢質帝都被他牢牢控制。漢質帝因童言無忌而被毒殺,之後漢桓帝即位。

    公元159年,漢桓帝聯合宦官一起誅滅了梁氏。漢桓帝將與他同謀的十三個宦官封侯,自是宦黨干政。宦官的腐敗比外戚更甚,導致士大夫不滿,士大夫與外戚聯合一同對抗宦官。雙方鬥爭激烈,最終導致了兩次黨錮之禍,正直的士大夫全被排斥出朝堂。

    東漢王朝自此江河日下,瀕於滅亡。漢靈帝繼位後比漢桓帝更信任宦官。漢靈帝將朝政委任於宦官,使政局更為惡化。黃巾起義爆發後,黨錮才被解除。

    2、黃巾起義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腐朽的朝廷根本無力平叛,在黃巾軍沖擊下,岌岌可危的東漢王朝決定飲鴆止渴,下令各郡自行募兵守備,雖成功鎮壓了黃巾起義,但卻使地方州郡長官擁兵自重。

    公元188年,劉焉謂四方多事,原因在刺史權輕,遂改部分刺史為州牧,使刺史成了一州軍政的長吏、太守的上級,州郡縣三級行政建制自此形成。州牧的設立和州刺史權力的提昇,埋下了東漢末期軍閥割據的禍根。

    董卓為了樹立威望,廢掉了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皇帝,即漢獻帝。190年漢少帝和何太后被董卓殺害。董卓的倒行逆施引起了中原地方諸侯勢力的不滿,紛紛以討董為名起兵並推舉袁紹為盟主,組成關東聯軍討伐董卓。但關東軍內訌、盟軍決裂導致失敗告終。

    初平元年(190年)又起董卓之亂,自此朝廷大權旁落,揭開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序幕。與此同時,各地的地方軍閥紛紛互相攻伐,以增加自身實力,中央政府的威望蕩然無存。

    公元192年,大臣王允唆使董卓的部將呂布,合作謀殺了董卓,下令大赦,董卓之亂結束。但不久董卓幕府的部將李傕、郭汜卷土重來,王允被殺,東漢朝廷再度失控。公元195年,李傕、郭汜發生內鬥,漢獻帝劉協和群臣逃到洛陽,但漢獻帝陷入窘迫的處境。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則挾持漢獻帝遷都許昌,之後曹操逐漸掌握朝廷權力。 220年,曹丕篡漢,定都洛陽,改國號為“魏”,史稱“曹魏”,東漢滅亡,中國歷史從此進入三國時期。

  • 4 # 番茄88162441854

    公元189年,靈帝駕崩,何太后臨朝。當時皇宮內宦官專權,涼州董卓率兵侵入洛陽,廢皇子劉辯,殺何太后,立劉協為帝,是為漢獻帝。

    董卓獨攬大權,殘暴專橫,使得各地官吏紛紛舉兵反抗,逐步形成了諸強割據的局面,統一的王朝名存實亡。

    後來,獻帝又為曹操控制。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曹丕逼迫獻帝讓位,東漢王朝宣布滅亡,繼之而來的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長期分裂的時期—三國時期。

  • 5 # 用戶446217466051

    東漢末年,因為民不聊生,爆發了規模宏大的黃巾起義。這個時候,大將軍何進對漢靈帝進言道:朝廷兵少,賊寇兵多,不如命令各個郡縣自行召集兵勇對敵,這樣才能減輕朝廷的壓力。

    漢靈帝一個沒有主見的人馬上就同意了這條命令,豈不知,這才是讓東漢真正走向滅亡的原因。

  • 6 # 用戶1298924102359

    東漢滅亡的根本原因:文明的衝突

      何進和十常侍宦官的爭權,是以董卓為首的西涼集團把持漢朝朝堂的契機;王允勾結呂布刺殺董卓,並非是為了國家,而是出於對羌人文化的仇視——李傕等攻入長安後質問王允董卓因為何罪被殺時,王允無話可說,只有“窮蹙”。

      相對於董卓對關東集團的接納和信任,王允殺死董卓後,居然要殺光董卓部屬,導致西涼集團公開武力對抗關東集團。

      這是漢朝滅亡最關鍵的原因;董卓死後,漢朝再無德高望重的人物把持大局!袁紹雖然德高望重,但死腦筋、格局小、氣量小,于是西涼集團和關東集團自相殘殺:西涼集團是李傕等和韓遂、馬騰爭鬥及之後李傕、郭汜、樊稠、張濟四人之間的內鬥;關東集團主要以袁紹、袁術、劉表、公孫瓚、曹操、孫堅等相互內鬥。

      在表明是王允、袁紹等關東集團的人是反對董卓,實質上是漢文化對羌人文化的仇視和抵觸。西涼集團和關東集團的爭鬥,正是這兩種文化的衝突,最終讓東漢帝國中央朝廷崩潰導致亡國。

      董卓有能力融合、調解這兩種文化的衝突:接納並讓關東集團中有威望的人出任高官,保證關東集團的利益;和解並實現涼州叛亂,承諾共同治理天下,給予羌人文化一席之地。

      讓兩種文化相互融合,只有董卓才能做到。也只有這樣,漢朝才能夠保持中央的權威,震懾地方政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ShineLikeADiamond的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