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爍爍子文

    關於論述道德的古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淮南子:"名與道不兩明.人受名,則道不用;道勝人,則名息矣.道與人競長,章人者,息道者也.人章道息,則危不遠矣.故世有盛名,則衰之日至矣.欲屍名者,必為善;欲為善者,必生事.事生,則釋公而就私,背數而任已.欲見譽於為善,而立名於為質,則治不脩故,而事不須時.治不脩故,則多責;事不須時,則無功.責多功鮮,無以塞之,則妄發而邀當,妄為而要中.功之成也,不足以更責;事之敗也,不足以敝身.故重為善若重為非,而幾於道矣.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 2 # 莫天15617962

    1.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

    譯文:生產財富也有正確的途徑;生產的人多,消費的人少;生產的人勤奮,消費的人節省。

    2.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譯文: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躁;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祥;思慮周祥才能夠有所收獲。

    3.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4.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

    譯文:仁愛的人仗義疏財以修養自身的德行,不仁的人不惜以生命為代價去斂錢發財。

    5.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

    譯文:發現賢才而不能選拔,選拔了而不能重用,這是輕慢:發現惡人而不能,了而不能把他驅逐得遠遠的,這是過錯。

    6.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

    譯文:如果厭惡上司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你的下屬;如果厭惡下屬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你的上司;如果厭惡在你前面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在你後面的人;如果厭惡在你後面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厭惡在你右邊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在你左邊的人;如果厭惡在你左邊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在你右邊的人。這就叫做“絜矩之道”。

    7.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

    譯文:一家仁愛,一國也會興起仁愛;一家禮讓,一國也會興起禮讓;一人貪婪暴戾,一國就會犯上作亂。其聯繫就是這樣緊密,這就叫做:一句話就會壞事,一個人就能安定國家。

    8.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譯文: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後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後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後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後才能修養品性;品性修養後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後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後天下才能太平。

    1、臨江仙·送錢穆父

    宋代:蘇軾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譯文:人生就是一趟艱難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過客。

    2、放言五首·其四

    唐代:白居易

    莫笑賤貧誇富貴,共成枯骨兩何如?

    譯文:不要嫌貧愛富去誇張炫耀,死後都成了枯骨又如何呢?

    3、將進酒

    唐代:李白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譯文:人生得意之時就要盡情的享受歡樂,不要讓金盃無酒空對皎潔的明月。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幹就必然是有用處的,千兩黃金花完了也能夠再次獲得。

    4、長歌行

    兩漢:佚名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譯文: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到老來悲傷也沒用了。

    5、偶成

    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譯文: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陰都要珍惜,不能輕易放過。

    6、滿江紅·寫懷

    宋代:岳飛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譯文: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

    4. 有關做人學習的古文

    為學 [清]彭端淑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學之,久而不1.《勸學》 荀子 【原文】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奚谷〕,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 言,不知學問之大也。于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

    詩曰: “嗟爾君子,無恆安息。靖恭爾位,好是正直。

    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神莫大於 化道,福莫長於無禍。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 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假輿 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輯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君子生非異也,善 假於物也。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

    風至苕折, 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繫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異體“修”加三點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 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

    榮辱之來,必象其德。肉腐出蟲,魚枯生蠹。

    怠慢忘身 ,禍災乃作。強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穢在身,怨之所構。施薪若一,火就燥也。

    平地若一,水就溼也。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

    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召禍也,行有 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 焉。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

    無〔忄昏〕〔忄昏〕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

    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騰”中“馬”換“蟲”)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枝而窮。

    詩曰:“尸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

    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故君子 結於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沉】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故聲無小而不聞,行 無隱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

    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 為聖人。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也。

    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為之,人也;舍之,禽獸也。

    故書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所止也。

    禮者,法之大分,群類之綱紀也。故學至乎禮而止矣。

    夫是之謂道德之極。禮之敬文也 ,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蠕而動,一可 以為法則。

    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

    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口贊〕。

    傲,非也;〔口贊〕,非也; 君子如向矣。 學莫便乎近其人。

    禮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不切,春秋簡而不速。方其人之習 君子之說,則尊以遍矣,周於世矣。

    故曰:學莫便乎近其人。 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

    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禮,安特將學雜識 志順詩書而已耳!則末世窮年,不免為陋儒而已。將原先王,本仁義,則禮正其經緯蹊徑也。

    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飧壺也,不可以得之矣。

    故隆禮,雖未明, 法士也;不隆禮,雖察辯,散儒也。 問苦者,勿告也。

    告苦者,勿問也。說苦者,勿聽也。

    有爭氣者,勿與辯也。 故必由其道至,然後接之,非其道則避之。

    故禮恭,而後可與言道之方;辭順,而後可與言道之理;色從,而後可與言道之致。故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可與言而不言謂之隱,不觀氣色而言謂之瞽。

    故君子不傲不隱不瞽,謹順其身。詩曰:“匪交 匪舒,天子所予。”

    此之謂也。 百發失一,不足謂善射。

    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謂善御。倫類不通,仁義不一, 不足謂善學。

    學也者,固學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塗巷之人也。

    其善者少,不 善者多,桀紂盜跖也。全之盡之,然後學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故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 之,除其害者以持養之。使目非是無慾見也,使耳非是無慾聞也,使口非是無慾言也,使心非是無慾慮也。

    及至其致好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架一路拳譜名稱及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