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唯吾獨尊86111747

    關羽父子被東吳所擒,孫權採納了主簿左鹹的建言將他們同時斬殺。那個曾提醒關羽要注意防守荊州的隨軍司馬王甫,見關羽父子的首級被吳軍挑到城下招安,大叫一聲,墮城而死。關羽的隨從周倉也隨即自刎而亡。

    至此,這場由諸葛亮、劉備一手策劃並挑起的襄樊之戰,終以關羽勢力的全部消亡而告結束。從某種意義上講,襄樊之戰,曹操、孫權、劉備各得其所,都取得了勝利。唯有關羽從頭至尾屢遭內外之奸計,死得很慘。

    不難想象,一生自視甚高的關羽對自己的慘死是不甘心的。當然不甘心。我們普通人一筆錢財被人騙了,一個提拔的機會被人擠掉了都會耿耿於懷,憤怒不已。何況關羽,那可是身首異處,被推出去斬了啊!你叫他如何甘心呢?

    羅貫中前輩寫他“英魂不散,蕩蕩悠悠。”為什麼英魂不散?就是感覺死得冤,不服氣;這裡英與陰相通。為什麼說蕩蕩悠悠?一個渴望復仇的冤鬼,一腔怨怒,無處落腳,可憐啊!

    依中華傳統說法,如果這種冤鬼得不到超度安撫,對人對鬼對社會都是絕對的不安定因素。

    我佛慈悲,常以解怨釋結為己任,既度人,又度鬼,三界六道無處不在。關羽本非凡俗,且與我佛有緣,當日其陰魂飄至一處,“乃荊門州當陽縣一座山,名為玉泉山。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淨,原是汜水關鎮國寺中長老”,與關羽緣分不淺。

    說起來普淨能到玉泉山也與關羽有關。當年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時,曾差一點在汜水關被害。幸虧這位普淨長老出手搭救,才倖免於難。普淨當年搭救關羽之後,自覺鎮國寺已不能安住,遂雲游天下。來到玉泉山時,看這裡山明水秀,是一個吉祥之地,便就此結草為庵,搭了一個草棚。每日坐禪參道。身邊只有一個小行者,化飯度日。

    漢末亂世,在各路“豪傑英雄”爭權奪利,巧取豪奪,機關算盡之時,偏偏就有像普淨長老這樣的大德,結草為庵,化飯度日,坐禪參道。為什麼呀?佛菩薩捨不得我們這些凡夫在遭遇重大苦難時無人救度啊。

    話說這天夜裡,月白風清,三更以後普淨正在庵中默坐,忽聞空中有人大呼曰:“還我頭來!”設想一下,如果老和尚跟我們一樣也在呼呼大睡,那這個高喊“還我頭來”的罪苦眾生誰來幫助他解脫呢?

    普淨仰面諦視。諦視不是一般地看一眼,而是一眼就看透了罪苦眾生的愚痴之心。他看見空中一人,騎赤兔馬,提青龍刀,左有一白麵將軍(關平),右有一黑臉虯髯之人(周倉)相隨,一起按落雲頭,至玉泉山頂。

    普淨認得是關羽,覺機緣成熟,“遂以手中的麈尾擊其戶曰”,用拂塵擊草菴門框,問:“雲長安在?”

    “雲長安在”,平平常常的四個字,由一代高僧口中說出,便是降妖除魔的大雲雷音。為什麼普淨會有這樣的功夫?原因就在他能“結草為庵,化飯度日。”什麼意思?依佛理,修行人舍卻一切物質生活的享受,收攝眼耳鼻舌身意,使其不受外界財色名食睡等誘惑之後,自心本有的智慧德能便自動出現。

    這種智慧德能一旦發揮作用,便可以幫助眾生解脫苦難。這等人物的開示、棒喝在當機者聽來便如雷貫耳,振聾發聵,頓時改變命運。

    現在普淨問:“雲長安在?”雲長在哪裡啊?那個威風八面的漢壽亭侯、五虎大將之首,被人誆封都督荊襄九郡的關羽、關雲長在哪裡啊?

    “雲長安在?”我們有感觸嗎?如果有感觸,那我們也是當機者,我們完全有可能因為普淨長老的這一問而豁然開悟。如果我們從未接觸過佛法,也許還不知所云,不過關羽真聽懂了。

    書中說:“關公英魂頓悟。”頓悟了什麼?哪裡還有什麼雲長呢?那個叫雲長的被人殺掉了呀,沒了,死了。不在世間了。一場夢,一場空而已啊!萬般皆Phantom,唯有一腔怨恨在渴望復仇。

    頓悟之下的關羽,一反先前的傲慢之態,下馬乘風落於庵前,叉手問曰:“吾師何人?願求法號。”讓我頓悟者,讓我心中豁然開朗者,吾師也。老師父,您是哪裡的高僧大德,您叫什麼名字啊?

    普淨的答語也非常有意思:老僧普淨,以前在汜水關前鎮國寺曾與君侯相會。你已經忘記了嗎?普淨提醒關羽,我曾經救過你一次。當然,絕不是誇恩示好。他話裡的意思是讓關羽安心,“我還可以再救你。”

    關羽見斯人聞斯語,果然安心,且敞開了心扉:“向蒙相救,銘感不忘。今某已遇禍而死,願求清誨,指點迷途。”我怎麼會忘記您的救命之恩呢?那可是銘感肺腑的啊!可是,我今天的情況比那個時候還要糟糕啊。我遭大禍了,我被人殺掉了。這會兒,人不是人,鬼不是鬼,一腔怒恨,半雲半霧地想找回自己的頭而不可得。願求清誨,真心請求能得到您清淨的教誨,智慧的教誨。請您指點迷津,告訴我應該怎麼辦呢?

    關羽的這一番告白確實令人淚目。巨大的災禍讓他跟先前的自己判若兩人,站在佛門大德面前,謙卑有加,毫無驕傲之態。

    普淨大慈大悲,見關羽虔誠發問,他豈能錯失度眾生的機緣,遂開示道:“昔非今是,一切休論;後果前因,彼此不爽。”昨天的愚痴,今天的初悟,一切的一切都要統統放下。

    你一定要牢記:我們每個人所遭遇的一切災禍,都是自己所造惡因感得的惡果,一絲一毫也不會差錯。你今天覺得自己是被呂蒙使奸計殺害了,大呼還我頭來;可你想過沒有,被你所殺的顏良、文丑以及五關六將等眾人之頭,應該向誰要啊?

    于是,關羽恍然大悟,又悟了一次。稽首皈依而去。什麼叫稽首,就是向普淨老和尚叩頭到地行跪拜大禮。什麼叫皈依?就是志願聽從大德的指教,按照大德的指教修行。什麼叫而去?就是回頭,不再糾纏仇恨也。

    關雲長皈依懺悔,死而復生

    “稽首皈依而去”,這是關羽生命輪回過程中最高光的時刻!聞教即換心,當即舍卻名利場上的一切貪嗔痴慢,這已經太不容易了!何況斬首奪命的仇恨也可以一朝放下,幾個人能做得到?可關羽做到了,是真英雄豪傑的作為,也是其無量善根福德的果報!

    皈依佛門,死而後生。我們完全可以想象,他歸去之後一定會依教奉行,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潛心修鍊。我們也完全可以想象,修鍊中對照經教,想起昔日所犯下的種種傲慢愚痴,關羽關雲長也不知流下來多少心酸的淚水,扇了自己多少個懺悔的耳光。

    僅就襄樊之戰而言,這麼大的一場災難,一支又一支射向自己的毒箭原本全都可以躲避、避免,偏偏都沒能避免。最初,劉備、諸葛亮令攻樊城,咱完全可以上表重申“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既定方針而加以抵制;什麼假節鉞,都督荊襄九郡事,咱完全可以上表謙辭啊,圖那個虛名做什麼;真要打樊城,那就請大哥掛帥,軍師指揮,咱關某做先鋒、做助理就可以了。

    龐德戰場上使用拖刀計,咱既已看出來了,勒馬不追就可以避免中箭;圍攻樊城時穿上鎧甲,就可以避免曹仁的那支帶毒的弩箭……一切的過錯,一切的傷害原本都是可以避免的。皆因一念傲慢,終致大禍降臨。

    傲慢是業障,說到底還是自己過去所造惡業感得的愚痴果報。

    羅貫中前輩書中寫關羽“去後,往往於玉泉山顯聖護民。”經過修行,顯聖護民,是關羽依教奉行,一邊懺除罪惡一邊勤修布施的作為,是積功累德之舉。

    有善因必有善果。“鄉人感其德,就於山頂上建廟,四時致祭”,又加快了關羽積功累德的步伐。我們完全可以相信,假以時日,關羽關雲長終能修成正果,做聖成佛。

    實際上,從宋代開始,歷代君王便不斷地對關羽進行加封,尤以清代加封最多。至清雍正時封關羽為武聖,與文聖孔子並列。這裡邊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我們還是應該把它理解成是關羽修行功夫進步的表徵。人間君王的不斷追封,透露的還是關羽在修行上勇猛精進的作為。

    當下,我們許多人都喜歡供奉關羽的神像,這也絕非是一些人的一時興起,裡邊的義理很深。但有一點我們一定要清楚,絕對不能忽略:我們所供奉的是皈依佛門的懺悔者、修行人關羽,而不是那個對梟雄劉備“忠”,對姦雄曹操“義”,耀武揚威,傲慢不堪以殺人為“勇”,最終被同伴陷害,被敵方斬殺的紅臉大漢。

    能保佑我們,啟發我們的是知錯能改,且經過長期修鍊而成的關聖帝君。絕不是那個一昧傲慢逞強,最後連自己腦袋都保不住的赳赳武夫。

    我們前文已經提到過,《三國演義》在成書和流傳過程中,一再被人修改。一些添加上去的情節,嚴重背離了羅貫中前輩的主旨大義。有人竟在東吳斬殺關羽之後的慶功宴上,寫了一段關羽陰魂突然附身呂蒙的情節。那個惡鬼關羽一邊自吹自擂,一邊大罵呂蒙,直至將呂蒙罵得七竅流血倒地而死。

    類似這樣的文字,看似在寫關羽的英雄氣概,死了還能附身殺人。實際上是在宣揚惡惡相報,結果只能是永遠的沉淪。只許自己殺人,不許別人殺自己。自己殺人就是英雄,被人所殺就怒氣沖天,尋仇不已。這樣繼續逞凶施惡的關羽,有何可敬之處呢?

    民間評書中,類似這樣的鬼話更多,死關羽到處現身報仇,神乎其神。也許,一些喜歡關羽的人覺得這樣很過癮,但我們應該知道,這樣的說法不但迷信虛妄,不合義理,且矯揉造作,膚淺庸俗,絕不是羅貫中前輩的筆墨。相信也絕不是皈依佛門之後的關聖帝君雲長學長所願意看到的形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word插入字體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