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離婁上)
[譯文] (孟子說:)“你愛護別人但人家不親近你,就反省自己的仁愛夠不夠;你管理人民卻管不好,就要反省自己才智夠不夠;待人以禮對方不報答,就要反省自己恭敬夠不夠。任何行為如果沒有取得效果,都要反過來檢查一下自己,只要自己本身端正了,天下人民就會歸順你了。”
孟子曰:“人有恆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離婁上)
[譯文] (孟子說:)“人們有句口頭常言,都這樣說‘天下國家’。天下的根本在於國家,國家的根本在於家,家的根本在於個人。”
孟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離婁上)
[譯文] (孟子說:)“一個人有了自取侮辱的行為,別人才會侮辱他;一個家有了自己毀壞的因素,別人才能毀壞它;一個國家自己有了被討伐的原因,別人才討伐它。”
孟子曰:“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離婁上)
[譯文] (孟子說:)“有預料不到的讚揚,也有過份苛刻的詆毀。”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無責耳矣。”(離婁上)
[譯文] (孟子說:)“一個人把什麼話都輕易地說出口,那便(要出現很多錯處,對他就)不足責備了。”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離婁上)
[譯文] (孟子說:)“一個人(妨礙自己進步)的壞毛病,就在於他自滿到老是喜歡當別人的老師。”
孟子曰:“仲尼不為已甚者。”(離婁下)
[譯文] (孟子說:)“孔子是一個不會做過火的事的人。”
孟子曰:“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雖有惡人,齋戎沐浴,則可以祀上帝。”(離婁下)
[譯文] (孟子說:)“如果西子施身上沾了骯髒,別人走過她身邊時也會掩著鼻子;雖然是個面貌醜陋的人,如果他齋戎沐浴,也一樣可以祭祀上帝。”
孟子曰:“世俗所謂不孝者五:隋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離婁下)
[譯文] (孟子說:)“世上人常說不孝的事有五件:四肢懶惰,(不事生產)不管父母的生活,一不孝;好下棋、飲酒,不管父母的生活,二不孝;貪戀錢財,偏袒妻子兒女,不管父母的生活,三不孝;放縱耳目的欲望,使父母受到恥辱,四不孝;逞勇力好打架,危害了父母,五不孝。”
孟子曰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
[譯文] (孟子說:)“同情別人的心,人人都有;知道羞恥的心,人人都有;對別人恭敬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屬於仁,羞惡心屬於義,恭敬心屬於禮,是非心屬於智。這仁義禮智,不是外人強加給我的,是我本來就有的,不過是沒有去思考追求罷了。”
孟子曰:“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
[譯文] (孟子說:)“仁是人的心,義是人的路。放棄正路不去走,喪失了良心不去求,太可悲了!人丟了雞犬,都知道去找,良心丟了卻不知去找,治學問的道理沒有別的,就是把喪失了的良心找回來就行了。”
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養之者。至於身,而不知所以養之者,豈愛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告子上)
[譯文] (孟子說:)“僅僅一兩把粗的桐樹梓樹,人們要想叫它生長起來,都知道怎樣去培養它。至於對自己,卻不知道怎樣去培養,難道愛自己還不如愛桐樹梓樹嗎?真是太不動腦子了。”
孟子曰:“體有貴賤,有大小。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養其大者為小人,養其大者為大人。”(告子上)
[譯文] (孟子說:)“身體有重要部分和不重要的部分,有大處也有小處。不要因保養小的部位而影響大的部位,不要因為保護次要的部分而影響了重要的部分。只保養小部位的人是道德低下的小人,而養其身體中大部位的人則是高尚的君子”
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盡心上)
[譯文] (孟子說:)“人不可以沒有羞恥,不知道羞恥的那種羞恥,是真正的羞恥了。”
曹交問曰:“人皆可以為堯舜,有諸?”
孟子曰:“然。”(告子下)
[譯文] 曹交問道:“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這樣的好人,有這話嗎?”
孟子說:“有的。”
孟子曰:“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盡心上)
[譯文] (孟子說:)“羞恥之心對於人關系重大,幹詭詐投機事情的人是沒有地方用得著羞恥之心的。如果不以趕不上別人為羞恥,那又怎樣能趕上別人呢?”
孟子曰:“飢者甘食,渴者甘飲,是未得飲食之正也,飲渴害之也。豈惟口腹有飢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無以飢渴之害為心害,則不及人不為憂矣。”(盡心上)
[譯文] (孟子說:)“飢餓的人吃什麼都美,乾渴的人喝什麼都甜,這是由於沒有嚐到飲水和食物的正常味道,因為飢餓與乾渴損害了他的味覺。難道只有嘴舌和肚子有飢餓乾渴的損害嗎?人心也都有類似的損害。如果人能夠不使飢餓乾渴造成的那種損害,成為人心的損害,那就不會把比不上別人作為憂慮了。”
孟子曰:“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帶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於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輕。”(盡心下)
[譯文] (孟子說:)“語言淺近而意義深遠的話,這屬於善言;運用簡單但影響廣泛的方法,這屬於善道。君子的語言,看去平平凡凡但都含著很深的道義;君子的操守,以修養本身入手進而達到使天下太平。 一般人的毛病就在於放下自己的田不去種而來耕別人的田——對別人要求十分嚴格,可自己承擔的卻很少。”
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盡心下)
[譯文] (孟子說:)“修養心性的辦法最好是減少物質欲望。一個人如果欲望不多,他的善性雖然有點喪失,但不會多;一個人如果欲望很多,他的善性雖然有所保存,但是極少了。”
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離婁上)
[譯文] (孟子說:)“你愛護別人但人家不親近你,就反省自己的仁愛夠不夠;你管理人民卻管不好,就要反省自己才智夠不夠;待人以禮對方不報答,就要反省自己恭敬夠不夠。任何行為如果沒有取得效果,都要反過來檢查一下自己,只要自己本身端正了,天下人民就會歸順你了。”
孟子曰:“人有恆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離婁上)
[譯文] (孟子說:)“人們有句口頭常言,都這樣說‘天下國家’。天下的根本在於國家,國家的根本在於家,家的根本在於個人。”
孟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離婁上)
[譯文] (孟子說:)“一個人有了自取侮辱的行為,別人才會侮辱他;一個家有了自己毀壞的因素,別人才能毀壞它;一個國家自己有了被討伐的原因,別人才討伐它。”
孟子曰:“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離婁上)
[譯文] (孟子說:)“有預料不到的讚揚,也有過份苛刻的詆毀。”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無責耳矣。”(離婁上)
[譯文] (孟子說:)“一個人把什麼話都輕易地說出口,那便(要出現很多錯處,對他就)不足責備了。”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離婁上)
[譯文] (孟子說:)“一個人(妨礙自己進步)的壞毛病,就在於他自滿到老是喜歡當別人的老師。”
孟子曰:“仲尼不為已甚者。”(離婁下)
[譯文] (孟子說:)“孔子是一個不會做過火的事的人。”
孟子曰:“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雖有惡人,齋戎沐浴,則可以祀上帝。”(離婁下)
[譯文] (孟子說:)“如果西子施身上沾了骯髒,別人走過她身邊時也會掩著鼻子;雖然是個面貌醜陋的人,如果他齋戎沐浴,也一樣可以祭祀上帝。”
孟子曰:“世俗所謂不孝者五:隋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離婁下)
[譯文] (孟子說:)“世上人常說不孝的事有五件:四肢懶惰,(不事生產)不管父母的生活,一不孝;好下棋、飲酒,不管父母的生活,二不孝;貪戀錢財,偏袒妻子兒女,不管父母的生活,三不孝;放縱耳目的欲望,使父母受到恥辱,四不孝;逞勇力好打架,危害了父母,五不孝。”
孟子曰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
[譯文] (孟子說:)“同情別人的心,人人都有;知道羞恥的心,人人都有;對別人恭敬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屬於仁,羞惡心屬於義,恭敬心屬於禮,是非心屬於智。這仁義禮智,不是外人強加給我的,是我本來就有的,不過是沒有去思考追求罷了。”
孟子曰:“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
[譯文] (孟子說:)“仁是人的心,義是人的路。放棄正路不去走,喪失了良心不去求,太可悲了!人丟了雞犬,都知道去找,良心丟了卻不知去找,治學問的道理沒有別的,就是把喪失了的良心找回來就行了。”
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養之者。至於身,而不知所以養之者,豈愛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告子上)
[譯文] (孟子說:)“僅僅一兩把粗的桐樹梓樹,人們要想叫它生長起來,都知道怎樣去培養它。至於對自己,卻不知道怎樣去培養,難道愛自己還不如愛桐樹梓樹嗎?真是太不動腦子了。”
孟子曰:“體有貴賤,有大小。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養其大者為小人,養其大者為大人。”(告子上)
[譯文] (孟子說:)“身體有重要部分和不重要的部分,有大處也有小處。不要因保養小的部位而影響大的部位,不要因為保護次要的部分而影響了重要的部分。只保養小部位的人是道德低下的小人,而養其身體中大部位的人則是高尚的君子”
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盡心上)
[譯文] (孟子說:)“人不可以沒有羞恥,不知道羞恥的那種羞恥,是真正的羞恥了。”
曹交問曰:“人皆可以為堯舜,有諸?”
孟子曰:“然。”(告子下)
[譯文] 曹交問道:“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這樣的好人,有這話嗎?”
孟子說:“有的。”
孟子曰:“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盡心上)
[譯文] (孟子說:)“羞恥之心對於人關系重大,幹詭詐投機事情的人是沒有地方用得著羞恥之心的。如果不以趕不上別人為羞恥,那又怎樣能趕上別人呢?”
孟子曰:“飢者甘食,渴者甘飲,是未得飲食之正也,飲渴害之也。豈惟口腹有飢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無以飢渴之害為心害,則不及人不為憂矣。”(盡心上)
[譯文] (孟子說:)“飢餓的人吃什麼都美,乾渴的人喝什麼都甜,這是由於沒有嚐到飲水和食物的正常味道,因為飢餓與乾渴損害了他的味覺。難道只有嘴舌和肚子有飢餓乾渴的損害嗎?人心也都有類似的損害。如果人能夠不使飢餓乾渴造成的那種損害,成為人心的損害,那就不會把比不上別人作為憂慮了。”
孟子曰:“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帶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於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輕。”(盡心下)
[譯文] (孟子說:)“語言淺近而意義深遠的話,這屬於善言;運用簡單但影響廣泛的方法,這屬於善道。君子的語言,看去平平凡凡但都含著很深的道義;君子的操守,以修養本身入手進而達到使天下太平。 一般人的毛病就在於放下自己的田不去種而來耕別人的田——對別人要求十分嚴格,可自己承擔的卻很少。”
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盡心下)
[譯文] (孟子說:)“修養心性的辦法最好是減少物質欲望。一個人如果欲望不多,他的善性雖然有點喪失,但不會多;一個人如果欲望很多,他的善性雖然有所保存,但是極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