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曇花一現71742
-
2 # 用戶4642660199581
從小就沒有感受過父母的愛,可能父母過於嚴厲,也可能從小就被父母拋棄過。
-
3 # 用戶6966529079363
應該是生疏的心理,或許是從小沒在父母身邊長大,但你要相信,父母永遠是愛你的
從小就沒有感受過父母的愛,可能父母過於嚴厲,也可能從小就被父母拋棄過。
應該是生疏的心理,或許是從小沒在父母身邊長大,但你要相信,父母永遠是愛你的
小時候沒有和父母親近過的人,長大後也難以和父母親近,這並非自私和涼薄,而是有內在的心理原因的。
父母想跟你親近,抱怨你不親近他們,你想親近他們卻又害怕他們親近,這是一種親密關係障礙。作為孩子的你需要與父母親近時,卻被冷漠對待,或被攻擊、被傷害,讓你內心有了陰影。
人的本能是追求快樂避免痛苦,這些不愉快的記憶和痕跡,讓你害怕親近他們,久而久之形成了這種關系的障礙。
01
親密關係障礙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方面,是源於在早期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沒有給予孩子良好的陪伴和及時的愛的回應,孩子與父母之間沒有建立起安全型的依戀關系,孩子會發展成矛盾型或回避型依戀風格。
● 安全型依戀關系是——我覺得你是一位好媽媽,願意和你在一起,不願離開你,也不希望你離開我。(父母能夠即時給予孩子愛的回應。)
● 矛盾型依戀關系是——我覺得你不是一位好媽媽,但我又離不開你,但你在身邊我又討厭你。(父母有時候關心孩子,有時候又不在乎孩子,給予的回應是斷斷續續的。)
● 回避型依戀關系是——我覺得我討厭媽媽,我不想跟你在一起,我自己一個人玩開心一些。(父母疏離而冷漠,經常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那麼孩子就把這種依戀的需要回避掉了,才不會感受到痛苦。)
另一方面,是源於父母自身早年的依戀關系未處理好。他們也並未發展出安全型的依戀關系。
當父母早期的依戀關系良好,在許多方面是能夠自然而然地去和孩子建立起感受的鏈接。
若父母是矛盾型依戀者,他們在依戀子女的時候,會倒過來把子女當作父母,一方面需要子女多關心他、問候他,另一方面又去攻擊、指責、抱怨子女。
父母好像在攻擊你,其實是在攻擊他們自己的父母,只是把這個事情移情到你身上了。
面對這樣的父母,很多子女內心積壓了很多情緒,感到很壓抑、憤怒,也不知道如何處理好與父母的關系。
02
面對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一、表達、釋放自己的情緒
看清並承認我們對父母的愛、恨、憤怒、焦慮、恐懼等情感,並處理好這些情緒,是自我修復之路的開始。
處理情緒,這並不意味著,在現實生活中直接向父母大吼大叫。但可以通過自我宣洩、找信賴的人傾訴、或者通過專業的心理諮詢,來釋放自己的情緒。
二、接納父母,理解他們有自己的局限
當我們從負面情緒走出來,我們才能用一個成年人的心態,重新看待父母當時所有讓你無法親近的原因,重新理解幼時的事件。
原來父母也有不堪的童年,他們並不是不好,並不是不愛你,而是他們在早年沒有建立良好的依戀關系,無法跟孩子親近,不懂得如何愛孩子,所以他們跟父母之間的關系有障礙,跟孩子之間也會有障礙。
在很多方面,他們自己都沒有辦法把自己的感情、情緒處理好,他們沒有做好自己、過好生活的能力,卻也許並未意識到,他們對待子女的行為方式有著很大的錯誤,給子女的生活和心靈帶來了很大的傷害。
比如,他們對你冷暴力,可能是因為他們兒時也曾被這樣對待過,因此缺乏愛的能力,他們甚至不愛自己;他們管教嚴格,從未肯定過你,是否因為他們太過想讓你不走他們曾經的彎路,用心良苦,但卻拙劣於表達方式?
父母的性格已經定型,不會輕易改變了,也許一直到父母離開的那一天,他們也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或者他們也根本不會認為自己的行為有錯。
無論是父母還是自己,都不是安全型的依戀關系,承認親密關係有障礙這樣的事實。這不能在短期內化解,特別是父母不可能去改變。我們要做的,是接受自己早年有這樣的經歷,接納自己有這樣的父母。
當你去理解了父母自身的局限和缺陷,你內在的小孩能夠釋然和接受。當放下對他們的期望,就是放過自己,真正從內心與他們達成和解。
三、保持恰當的邊界
成年人健康的親子關係,應該是以合理的界限為前提的。
特別是當父母是矛盾型依戀風格,恰恰要和他們保持恰當的距離。
過於親密,反而導致衝突,鬧得更不愉快。適當的距離,增加了安全的邊界,彼此相處要更輕鬆。
與父母的保持距離,相互尊重,不僅僅是在生活學習,甚至是職業、婚戀選擇中保持自由,更需要你能自食其力,不向家人過度求助。
可以在物質上給到足夠的關懷,逢年過節留出一定時間看望,平時可以通過微信、電話、信息等方式保持聯繫和問候。在父母生病有需要時,陪伴在身邊。
雖然我們羨慕他人安全型的關系,但我們需要去接受、接納自己的現狀,只有真正的接納才會帶來關系的改變。
四、自我修復
雖然不能要求父母改變,但你可以自己改變。如何進行自我的修復呢?
你可以用自己希望父母對你的方式,跟自己相處,好好愛自己。有些女孩子會買一個公仔,把其當成自己去關愛和呵護,給自己良好的陪伴,補償一下自己。
成年之後,我們可以通過良好的婚姻、生孩子或者與心理諮詢師建立的職業關系,來重新塑造自己的依戀關系。
在一段良好的婚姻中,和一個安全型依戀的伴侶結為夫妻,可能會改變自己的依戀類型,不斷地從伴侶那裡吸收了一些安全的回應,你漸漸就處理了你的不安全的感受。
婚後養育自己的孩子時,把孩子當成自己,給予孩子充分的陪伴和愛,這也是對自己很好的修復。
一段良好、穩定的心理諮詢關系中,諮詢師可以用和母親不同的方式來回應你,通過一段時間的互動,來改變你之前不適應的依戀模式,重新發展出更好更安全的新模式。
當你自己內在修復了,內心更穩定、平和,雖然父母還是那個父母,當他們再去指責、攻擊、抱怨時,你內心會有力量去化解。
更重要的是,修通了親密關係障礙,你就可以享受愉悅的兩性關係和良好的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