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蒙娜麗莎
《蒙娜麗莎》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創作的油畫,現收藏於法國盧浮宮博物館。
該畫作主要表現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靜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
該作品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學方向,作品折射出來的女性的深邃與高尚的思想品質,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於女性美的審美理念和審美追求。
《蒙娜麗莎》是達·芬奇最喜愛的作品,作者生前一直把它留在自己的身邊。
直到達·芬奇去世後,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用了一萬二千金幣,才從達·芬奇的弟子手中買下。
2.最後的晚餐
《最後的晚餐》是藝術家達·芬奇於文藝復興時期創作的大型壁畫,是達·芬奇代表作之一,世界著名畫作,收藏於意大利米蘭聖瑪利亞感恩教堂。
達·芬奇以《聖經》中耶穌跟十二門徒共進最後一次晚餐為題材,將人物的驚恐、憤怒、懷疑、剖白等神態,以及手勢、眼神和行為,都刻畫得精細入微,惟妙惟肖。
1980年該畫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這幅在格雷契寺院食堂牆壁上的宏大畫面,嚴整、均衡,而富於變化,無論從構思的完美、情節的緊湊,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現手法的純熟上都堪稱畫家藝術的代表。
它也是人類最優秀的繪畫作品之一,由於它的問世而使達·芬奇名揚世界。
3.格爾尼卡
《格爾尼卡》是西班牙立體主義畫家帕勃洛·魯伊斯·畢加索於20世紀30年創作的一幅巨型油畫,長7.76米,高3.49米。
該畫是以法西斯納粹轟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鎮格爾尼卡、暴殺害無辜的事件創作的一幅畫,採用了寫實的象徵性手法和單純的黑、白、灰三色營造出低沉悲涼的氛圍,渲染了悲劇性色彩,表現了法西斯戰爭給人類的災難。
這幅畫運用立體主義的繪畫形式,以變形、象徵和寓意的手法描繪了在法西斯獸行下,人民驚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慘情景。
畫面左側,一位悲痛欲絕的母親懷抱因戰爭而死去的嬰兒仰天哭喊,她的身後立著一個恐怖的牛頭,牛臉上流露出殘忍的獰笑。
根據畢加索曾在其他繪畫作品中以牛頭表示邪惡的習慣分析,這個牛頭代表了法西斯的殘暴和黑暗。
畫的中間部分,一匹被刺傷的馬昂頭張著嘴,發出哀鳴,據畫家本人說,這匹馬象徵西班牙人民,它代表受難的西班牙。
馬的身下躺著一名死去的戰士,他的右手握著被折斷的劍,劍旁有一朵鮮花,這朵花是對死去戰士的悼念。
一個婦女從窗子裡探出身體,右手舉著一盞油燈,油燈的左上方有一盞像眼睛似的電燈,燈光像鋸齒一樣射向四周,這些象徵揭露,畫家要將這一切罪惡和黑暗置於光照之下,讓全世界都明了。
4.星月夜
摯愛深夜的梵高在聖-雷米的初期所畫的這幅"星月夜"是凡·高深埋在靈魂深處的對世界的感受。
在這件作品中, 閃爍於碧藍色夜空中的星星, 格外奪人眼目。
每一顆大星、小星回旋於夜空中, 新月也形成一個漩渦, 星雲與稜線宛如一條巨龍不停地蠕動著。
暗綠褐色的柏樹像一股巨形的火焰, 由大地的深處向上旋冒;
山腰上, 細長的教堂、尖塔不安地伸向天空。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回旋、轉動、煩悶、動搖, 在夜空中放射豔麗的色彩……
這幅油畫是他所畫的為數不多的, 不靠直接觀察對象, 而用虛構的形與色, 憑想像創造某種氣氛的作品中的一幅。
5.大宮女
安格爾的藝術“清高絕俗,莊嚴肅穆”,這一切可以通過他的重要作品《大宮女》體現出來。
畫中,安格爾放棄了很多不必要的細節,使之統一在一片安詳靜謐的和諧氣氛之中,就像是精心計算過一樣,每一個“數字”所代表的都是和整體息息相關的極其“危險”的事件,隨意改動其中的任何一處,都會使整個畫面徹底坍塌。
這也似乎驗證了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數與和諧”的理論,畢氏仰望夜空,都能感覺到星辰的組合像是用數字組成的音樂,他曾說他有很多次真的聽到了“諸天音樂”。
在這幅畫上,比例、色彩像數字一樣按一種奇妙的秩序排列著,華麗而不失平和。
安格爾早年游學意大利時,也一定通過古希臘的藝術作品感受到了畢達哥拉斯哲學的這種富於神性的美。
故意拉長的身體,似乎體現了一種古希臘彫刻的肅穆莊嚴的美感。
藝術並不是盲目地複製現實,而是對傾入全部感情的生活中綻放的精神之花的傾力表達。
這是一種美感,不需要任何理由。
齊白石說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在形體脫開世俗的桎梏之後,精神才會完滿。
這也表現在他的很多絕妙的素描之中。
6.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十七世紀荷蘭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於1665年創作完成的一幅油畫。
該畫描繪了一名身穿棕色衣服,佩戴黃、藍色頭巾的少女,以少女戴著的珍珠耳環作為視角的焦點。
該畫背景鋪滿黑色,襯托出少女的形象。畫面中的少女穿一件棕色的外衣,白色的衣領、藍色的頭巾與垂下的檸檬色頭巾相互映襯,她側身轉頭面向畫外,嘴唇微微張開,左耳佩戴的珍珠耳環若隱若現,少女的形象與黑色的背景形成對比,凸顯立體。
7.維納斯的誕生
《維納斯的誕生》一畫,原是為裝飾勞倫佐的別墅而作。
據說,畫家從波利齊安諾一首長詩《吉奧斯特納》中受到啟迪,詩中形容維納斯女神從愛琴海中誕生,風神把她送到岸邊,春神又從右邊急忙迎來,正欲給她披上用天空的星星織成的錦衣,紛飛的鮮花加強了這種詩的意境。
畫家處理這個場面時,捨棄了原詩中一些喧鬧的描寫,把美神安排在一個極幽靜的地方,背景是平靜而微有碧波的海面。
維納斯憂鬱地站在象徵她誕生之源的貝殼上,她的體態顯得嬌柔無力,對迎接者以及這個世界似乎缺乏熱烈的反應。
它告訴觀者,女神來到人間後對於自己的未來,不是滿懷信心,似乎充滿著惆悵。
維納斯這個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藝術家自己這個時期對現實生活的驚惶與不安。
古代希臘人想象中的維納斯,是成人般地從海中誕生的,即生下來就是個少女。
8.創造亞當
《創造亞當》 是米開朗基羅於1511年至1512年創作的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是《創世紀》的一部分。
該壁畫描繪的是《聖經·創世紀》中上帝創造人類始祖亞當的情形,按照事情發展順序是創世紀天頂畫中的第四幅。
作為世界名畫之一,後世出現了許多《創造亞當》的仿作。
西斯廷屋頂壁畫面積達500平方米左右,是美術史上最大的壁畫之一。
米開朗基羅在大廳的中央部分按建築框邊畫了連續9幅大小不一的宗教畫,均取材於《聖經》中有關開天闢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分別名為《神分光暗》、《創造日,月,草木》、《神水分陸》、《創造亞當》、《創造夏娃》、《誘惑與逐出樂園》、《挪亞獻祭》、《洪水》、《挪亞醉酒》。
這幅巨型壁畫歷時4年多才完成,由於長期仰面艱苦作畫,他頸項僵直,書信都要置頭頂仰視。
壁畫中以《創造亞當》最為出色,畫中亞當的形象體態健壯,氣魄宏偉,具有強烈的意志與力量,顯示了藝術家在寫實的基礎上非同尋常的理想加工,予同時代人深刻的啟示。
9.亞維農的少女
亞維農的少女 即 亞威農少女。
畢加索的一副畫過去的畫家都是從一個角度去看待人或事物,所畫的只是立體的一面。
立體主義則是以全新的方式展現事物,他們從幾個角度去觀察,把正面不可能看到的幾個角度去觀察,把正面不可能看到的幾個側面都用並列或重疊的方式表現出來。
畫面描繪的是一家妓院的妓女形象。
因為當時有很多人在性病中死去,畫家本意是要通過這幅把放縱性慾和死亡聯繫在一起的畫作,警告人們性病的危險,以警示那些放縱性慾的人們。
畫面上的五個妓女都裸露著病態的身體,搔首弄姿,擺出招搖和引誘的姿態。
然而她們的身軀卻明顯被病魔纏繞著,呈現出恐懼的憔悴臉色,其中一個的臉上籠罩的黑影正是病魔的影子,另一個女人的臉簡直被描繪成了病毒的樣子。
10.日出·印象
《日出·印象》是法國著名畫家莫奈於1873年在阿弗爾港口畫的一幅寫生畫。
《日出·印象》作為一幅海景寫生畫, 整個畫面籠罩在稀薄的灰色調中,筆觸畫得非常隨意、零亂, 展示了一種霧氣交融的景象;
日出時, 海上霧氣迷朦,水中反射著天空和太陽的顏色.岸上景色隱隱約約,模模糊糊看不清,給人一種瞬間的感受。
莫奈在阿弗爾港口創作了《日出·印象》和《日落》兩幅畫,而在首屆印象派畫展時,兩幅畫都沒有標題。
1.蒙娜麗莎
《蒙娜麗莎》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創作的油畫,現收藏於法國盧浮宮博物館。
該畫作主要表現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靜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
該作品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學方向,作品折射出來的女性的深邃與高尚的思想品質,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於女性美的審美理念和審美追求。
《蒙娜麗莎》是達·芬奇最喜愛的作品,作者生前一直把它留在自己的身邊。
直到達·芬奇去世後,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用了一萬二千金幣,才從達·芬奇的弟子手中買下。
2.最後的晚餐
《最後的晚餐》是藝術家達·芬奇於文藝復興時期創作的大型壁畫,是達·芬奇代表作之一,世界著名畫作,收藏於意大利米蘭聖瑪利亞感恩教堂。
達·芬奇以《聖經》中耶穌跟十二門徒共進最後一次晚餐為題材,將人物的驚恐、憤怒、懷疑、剖白等神態,以及手勢、眼神和行為,都刻畫得精細入微,惟妙惟肖。
1980年該畫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這幅在格雷契寺院食堂牆壁上的宏大畫面,嚴整、均衡,而富於變化,無論從構思的完美、情節的緊湊,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現手法的純熟上都堪稱畫家藝術的代表。
它也是人類最優秀的繪畫作品之一,由於它的問世而使達·芬奇名揚世界。
3.格爾尼卡
《格爾尼卡》是西班牙立體主義畫家帕勃洛·魯伊斯·畢加索於20世紀30年創作的一幅巨型油畫,長7.76米,高3.49米。
該畫是以法西斯納粹轟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鎮格爾尼卡、暴殺害無辜的事件創作的一幅畫,採用了寫實的象徵性手法和單純的黑、白、灰三色營造出低沉悲涼的氛圍,渲染了悲劇性色彩,表現了法西斯戰爭給人類的災難。
這幅畫運用立體主義的繪畫形式,以變形、象徵和寓意的手法描繪了在法西斯獸行下,人民驚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慘情景。
畫面左側,一位悲痛欲絕的母親懷抱因戰爭而死去的嬰兒仰天哭喊,她的身後立著一個恐怖的牛頭,牛臉上流露出殘忍的獰笑。
根據畢加索曾在其他繪畫作品中以牛頭表示邪惡的習慣分析,這個牛頭代表了法西斯的殘暴和黑暗。
畫的中間部分,一匹被刺傷的馬昂頭張著嘴,發出哀鳴,據畫家本人說,這匹馬象徵西班牙人民,它代表受難的西班牙。
馬的身下躺著一名死去的戰士,他的右手握著被折斷的劍,劍旁有一朵鮮花,這朵花是對死去戰士的悼念。
一個婦女從窗子裡探出身體,右手舉著一盞油燈,油燈的左上方有一盞像眼睛似的電燈,燈光像鋸齒一樣射向四周,這些象徵揭露,畫家要將這一切罪惡和黑暗置於光照之下,讓全世界都明了。
4.星月夜
摯愛深夜的梵高在聖-雷米的初期所畫的這幅"星月夜"是凡·高深埋在靈魂深處的對世界的感受。
在這件作品中, 閃爍於碧藍色夜空中的星星, 格外奪人眼目。
每一顆大星、小星回旋於夜空中, 新月也形成一個漩渦, 星雲與稜線宛如一條巨龍不停地蠕動著。
暗綠褐色的柏樹像一股巨形的火焰, 由大地的深處向上旋冒;
山腰上, 細長的教堂、尖塔不安地伸向天空。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回旋、轉動、煩悶、動搖, 在夜空中放射豔麗的色彩……
這幅油畫是他所畫的為數不多的, 不靠直接觀察對象, 而用虛構的形與色, 憑想像創造某種氣氛的作品中的一幅。
5.大宮女
安格爾的藝術“清高絕俗,莊嚴肅穆”,這一切可以通過他的重要作品《大宮女》體現出來。
畫中,安格爾放棄了很多不必要的細節,使之統一在一片安詳靜謐的和諧氣氛之中,就像是精心計算過一樣,每一個“數字”所代表的都是和整體息息相關的極其“危險”的事件,隨意改動其中的任何一處,都會使整個畫面徹底坍塌。
這也似乎驗證了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數與和諧”的理論,畢氏仰望夜空,都能感覺到星辰的組合像是用數字組成的音樂,他曾說他有很多次真的聽到了“諸天音樂”。
在這幅畫上,比例、色彩像數字一樣按一種奇妙的秩序排列著,華麗而不失平和。
安格爾早年游學意大利時,也一定通過古希臘的藝術作品感受到了畢達哥拉斯哲學的這種富於神性的美。
故意拉長的身體,似乎體現了一種古希臘彫刻的肅穆莊嚴的美感。
藝術並不是盲目地複製現實,而是對傾入全部感情的生活中綻放的精神之花的傾力表達。
這是一種美感,不需要任何理由。
齊白石說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在形體脫開世俗的桎梏之後,精神才會完滿。
這也表現在他的很多絕妙的素描之中。
6.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十七世紀荷蘭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於1665年創作完成的一幅油畫。
該畫描繪了一名身穿棕色衣服,佩戴黃、藍色頭巾的少女,以少女戴著的珍珠耳環作為視角的焦點。
該畫背景鋪滿黑色,襯托出少女的形象。畫面中的少女穿一件棕色的外衣,白色的衣領、藍色的頭巾與垂下的檸檬色頭巾相互映襯,她側身轉頭面向畫外,嘴唇微微張開,左耳佩戴的珍珠耳環若隱若現,少女的形象與黑色的背景形成對比,凸顯立體。
7.維納斯的誕生
《維納斯的誕生》一畫,原是為裝飾勞倫佐的別墅而作。
據說,畫家從波利齊安諾一首長詩《吉奧斯特納》中受到啟迪,詩中形容維納斯女神從愛琴海中誕生,風神把她送到岸邊,春神又從右邊急忙迎來,正欲給她披上用天空的星星織成的錦衣,紛飛的鮮花加強了這種詩的意境。
畫家處理這個場面時,捨棄了原詩中一些喧鬧的描寫,把美神安排在一個極幽靜的地方,背景是平靜而微有碧波的海面。
維納斯憂鬱地站在象徵她誕生之源的貝殼上,她的體態顯得嬌柔無力,對迎接者以及這個世界似乎缺乏熱烈的反應。
它告訴觀者,女神來到人間後對於自己的未來,不是滿懷信心,似乎充滿著惆悵。
維納斯這個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藝術家自己這個時期對現實生活的驚惶與不安。
古代希臘人想象中的維納斯,是成人般地從海中誕生的,即生下來就是個少女。
8.創造亞當
《創造亞當》 是米開朗基羅於1511年至1512年創作的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是《創世紀》的一部分。
該壁畫描繪的是《聖經·創世紀》中上帝創造人類始祖亞當的情形,按照事情發展順序是創世紀天頂畫中的第四幅。
作為世界名畫之一,後世出現了許多《創造亞當》的仿作。
西斯廷屋頂壁畫面積達500平方米左右,是美術史上最大的壁畫之一。
米開朗基羅在大廳的中央部分按建築框邊畫了連續9幅大小不一的宗教畫,均取材於《聖經》中有關開天闢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分別名為《神分光暗》、《創造日,月,草木》、《神水分陸》、《創造亞當》、《創造夏娃》、《誘惑與逐出樂園》、《挪亞獻祭》、《洪水》、《挪亞醉酒》。
這幅巨型壁畫歷時4年多才完成,由於長期仰面艱苦作畫,他頸項僵直,書信都要置頭頂仰視。
壁畫中以《創造亞當》最為出色,畫中亞當的形象體態健壯,氣魄宏偉,具有強烈的意志與力量,顯示了藝術家在寫實的基礎上非同尋常的理想加工,予同時代人深刻的啟示。
9.亞維農的少女
亞維農的少女 即 亞威農少女。
畢加索的一副畫過去的畫家都是從一個角度去看待人或事物,所畫的只是立體的一面。
立體主義則是以全新的方式展現事物,他們從幾個角度去觀察,把正面不可能看到的幾個角度去觀察,把正面不可能看到的幾個側面都用並列或重疊的方式表現出來。
畫面描繪的是一家妓院的妓女形象。
因為當時有很多人在性病中死去,畫家本意是要通過這幅把放縱性慾和死亡聯繫在一起的畫作,警告人們性病的危險,以警示那些放縱性慾的人們。
畫面上的五個妓女都裸露著病態的身體,搔首弄姿,擺出招搖和引誘的姿態。
然而她們的身軀卻明顯被病魔纏繞著,呈現出恐懼的憔悴臉色,其中一個的臉上籠罩的黑影正是病魔的影子,另一個女人的臉簡直被描繪成了病毒的樣子。
10.日出·印象
《日出·印象》是法國著名畫家莫奈於1873年在阿弗爾港口畫的一幅寫生畫。
《日出·印象》作為一幅海景寫生畫, 整個畫面籠罩在稀薄的灰色調中,筆觸畫得非常隨意、零亂, 展示了一種霧氣交融的景象;
日出時, 海上霧氣迷朦,水中反射著天空和太陽的顏色.岸上景色隱隱約約,模模糊糊看不清,給人一種瞬間的感受。
莫奈在阿弗爾港口創作了《日出·印象》和《日落》兩幅畫,而在首屆印象派畫展時,兩幅畫都沒有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