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用戶9352127914411

      曹操得⼀頭⼤象,讓官員想辦法稱象,曹操都不滿意,曹衝把⼤象趕到船上,船⾝下沉並標記,趕出裝石頭,船下沉標誌處,稱石。

      

      

      

      

      

      

      

  • 2 # 用戶6273667749401

    古代商鞅變法是創新、改進印刷術造紙術也是創新。現代有我們改進方法加強防沙治沙等。外國有愛迪生創新思維發明耐用燈泡、瓦特看到開水壺發明蒸汽機。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是誰發明的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是東漢宦官蔡倫發明的。主要依據是《後漢書·蔡倫傳》的記載。書上說:“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即按書寫需要裁好的絲織品)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發明、創造)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鹹稱‘蔡侯紙’。”因此,後來的一些中、外著作,都據以尊東漢時代的蔡倫是紙的發明者,把他向漢和帝劉肇獻紙的公元105年,作為紙的誕生年份。

    但自從1933年,已故考古學家黃文弼在新疆羅布淖爾地區發現了一片西漢中葉古紙後,對造紙術的發明問題產生了不同的看法。1957年5月8日,在陝西省西安市郊灞橋磚瓦廠工地古墓中又發現了成疊的古紙殘片88片。這成疊古紙墊在三面銅鏡下面,墊得很厚,雖然已成碎片,但邊沒有完全腐爛。這一發現,更引起了研究者的興趣。經考古學家考證,認為這一墓葬不會晚於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因此灞橋紙的年代也可大致確定在公元前118年以前。這個時間比蔡倫造紙的年代要早200多年。另外,1973年至1974年,在甘肅漢居延遺址又發掘出兩張西漢後期的麻紙。這裡特別需要指出的是,1986年6月至9月,甘肅省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者在天水馬灘西漢墓內發掘了一張地質地圖,此紙長5.5厘米,寬2.6厘米。這個最新發現的西漢紙質地圖是目前所街道的最早的紙張實物。這些都有力地證明了中國古代在西漢初期就發明了可用於書寫和繪畫的紙。

    除此以外,在史籍裡,早在蔡倫以前,也有一些關於紙的記載。如《三輔舊事》上曾說:衛太子劉據鼻子很大,漢武帝不喜歡他。江充給他出了個主意,教他再去見武帝時“當持紙蔽其鼻”。太子聽從了江充的話,用紙將鼻子掩蓋住,進宮去見壏帝。漢武帝大怒。此畫發生在公元前91年。又如《漢書·趙皇后傳》記載:漢武寵妃趙飛燕的妹妹趙昭儀要害死後宮女官曹偉能,就派人送去毒藥和一封“赫蹄書”,逼曹偉能自殺。據東漢人應劭解釋,“赫蹄”即“薄小紙也”(後來稱為絲棉紙)。再如《後漢書·賈逵傳》說,公元76年漢章帝令賈逵選二十人教以《左氏傳》,並“給簡、紙經傳各一通“。以上有關紙的文獻記載,都早於公元105年,即蔡倫向漢和帝獻紙那一年。

    持否定造紙術是蔡倫發明的同志認為,”發明造紙術的是西漢勞動人民。東漢勞動人民在繼承西漢造紙技術後,又有所改進、發展和提高。至和帝時,尚方令(職掌管理皇室工場、負責監造各種器械)蔡倫組織少府尚方作坊充足的人力、物力,監製出一批精工於前世的良紙,於元興元年奏上,經推廣後,‘自是天下莫不從用焉’。”這是爭論中的一種意見。

    另一種意見則堅持認為,蔡倫是中國造紙術的發明者,理由是“根據漢代許慎《說文解字》中有關紙的解釋,在蔡倫之前古代文獻中所提到的紙,都是絲質纖維所造的,實際上不是紙,只是漂絲的副產品,自古至今要造成一張中國式的植物纖維紙,一般都要經過剪切、漚煮、打漿、懸浮、抄造、定型乾燥等基本操作。而灞橋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理由是”從外觀看,其紙腩鬆弛,紙面粗糙,厚薄相差懸殊。經過實體顯微鏡和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發現絕大多數纖維和纖維束都較長,說明它的切斷程度較差,是由纖維自然堆積而成,沒有經過剪切、打漿等造紙的基本操作過程,不能算真正的紙。或許只是漚過的紡織品下腳料,如亂麻。線頭等 纖維的堆積物,由於長年墊襯在古墓的銅鏡之下,受鏡身重量的壓力而形成的片狀。此外,其餘幾種所謂西漢古紙,也都是十分粗糙,充其量不過是約紙的雛形。蔡倫及其工匠們在前人漂絮和製造雛形紙的基礎上總結提高,從原料和工藝上把紙的生產抽調到一個獨立行業的階段,用於書寫。誠然,“蔡倫紙”不會是蔡倫一手制作,但沒有他的“造意”,單憑尚方工匠也製造不出這種植物纖維紙來。因此,即使在雛形紙出土的今天,把蔡倫評作為中國造紙術的發明者或代表人物仍然是正確的,是有充分歷史根據的。

    另外中,中引《後漢書》有關蔡倫造紙的記載主要取自劉珍的《東觀漢記》。劉珍和蔡倫是同時代的人,應為可信。從記載中可知,蔡侯紙既能進貢皇帝,又能代替縑帛用作書寫,紙質必定達到一定水平。

    有些學者還認為,灞橋紙是不是西漢的產品,也值得進一步考證。他們提出的理由是“在墓葬人的生活時代未能確切查明以前,很難對古紙的生產年代作出令人信服的科學判斷。何況該墓葬有擾土層,曾受外來干擾,不能排除後代人夾帶進來的可能性;同是漢墓的長馬王堆,若無其事那樣完好,墓主有姓名可查,史料可靠,出土文物如此豐富,但除了千百根簡策和絲織古紙帛畫,並無一片麻紙。有的研究者還從出土的灞橋紙上辨認出上面留有與正楷體相仿的字跡,酷似新疆出土的東晉寫本《三國志·孫權傳》上的字體,據此認為灞橋紙可能是晉代的產品。

    曹衝稱象

  • 3 # 如影2874651

    中國古代創造了無數輝煌燦爛的文明成就,古代的創新思維並不比今天的人差,比如說兵仙韓信的背水一戰,在不利的條件下,用創造性的思維把軍心凝聚,把不利轉化為戰力,從而反敗為勝

  • 4 # thu hang

    她是故意讓厲斯年在機場等自己的,這樣他才會對這個還未見過面的設計師有著深刻濃厚的印象。

    厲斯年的目光落在了不遠處一大一小的身影上,眉頭微微動了動。只是人影很快沒入人群,消失不見了。

    看了看時間,厲斯年越發

  • 5 # 牛牛666

    古代蜀地(今四川)非澇即旱,有“澤國”、“赤盆”之稱。發源於成都平原北部岷山的岷江,沿江兩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往往衝決堤岸,氾濫成災。

    戰國時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李冰任蜀郡太守期間,與其子李二郎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為著名。該工程為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奠定堅實的基礎。都江堰是古代創新思維的典型事例。

  • 6 # 清酒不吃茶

    古代創新思維的例子大概就是運木吧!

    眾所周知,在古代,木材砍伐很容易,但是想要運輸的話,卻很難辦到,因為古代科技條件的限制,運輸全靠人力馬車推動,很是艱難,因此就決定了建房木材運輸的效率低下。

    但是,有一個山中寺廟的和尚卻巧妙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雖然寺廟是建在山上,運輸難度更大,但是主持想了一個辦法,他讓眾人把木材投到水中,漂浮著,水路直通寺廟旁邊,借助水的浮力,拉送木材,大大節省了人力物力,這就是創新思維的法子。

    有時候,一件麻煩的事情按照常規思維如果走不通,不妨換個角度思考,先考慮事物的特性,再借助已有的條件,或者最小損失地創造出符合的條件,達成任務目標的最優解,實現效率最大化,這就是古代最典型的創新思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早上問候語暖心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