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周維鳳0987654

    這兩者之間意思不同。忘恩負義的意思是忘記別人對自己的好,對自己的恩情。進而對自己的恩人進行打擊報復,恩將仇報。

    見利忘義意思是看到有利於自己的事,有利益可圖就不顧朋友之間的道義。

    前者是沒有良心的人,後者是因“利”負義的人。兩者都是小人作為。

  • 2 # 用戶2384132280820

    忘恩負義和見利忘義都是辜負了義字的義詞。忘恩負義:忘卻了撫育的恩情,辜負了人間的道義和有情。是百姓間流傳的白眼狼。

    見利忘義:是看到了眼前的金錢或誘惑後,忘卻了一切情義或應盡的義務。忘恩負義是小人,見利忘義是偽君子。民間最痛心疾首的是忘恩負義的人。最敵防的是見利忘義的人。

  • 3 # 用戶悠閒呼呼

    忘恩負義是指一個人忘記了恩情辜負了情義。見利忘義是指因見到了錢財而忘記了情義。二者區別是,忘恩負義是指這個人沒有一顆感恩的心,不值得同情幫肋。見利忘義,特指見到錢財就忘記了情義的小人。二者同樣都是不值得同情幫助的小人。

  • 4 # 李老樂兒

    忘恩負義和見利忘義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忘恩負義指有專屬對象,如國家,單位,對方對你有恩,你卻做出負於上言三方之言語行動,見利忘義泛指人的行為品德,處事三觀,如此人不顧大局不顧顏面唯利是圖,利益面前喪失理智做出忘恩負義的不恥行徑。

  • 5 # 用戶8278373953975

    忘恩負義的意思大概是:忘記別人對自己的恩情,做出對不起別人的事。

    近義詞有:恩將仇報、背恩忘義、孤恩負德等等。

    例句:此人喜歡誇大其詞,切忘恩負義,你要仔細認識他才好。

    見利忘義的意思大概是:看到有利可圖就不講道義。

    近義詞有:監守自盜、利令智昏、利慾薰心、見錢眼開等等。

  • 6 # 老尹6666

    忘恩負義與見利忘義是有本質區別的,忘恩負義是指某人,在自己艱難困苦時期,受到別人的幫助走出困境後,對於幫助他的人不但不感恩,反而去詆毀人家。

    而見利忘義,則是指某些生意場上的人,在金錢面前,不顧親情或友情,不惜用見利忘義的手段去獲取利益。

  • 7 # 遇見44637

    忘恩負義的意思忘了恩德,背棄信義。指做對不起自己恩人的事。

    見利忘義,就是不懂感恩,也是沒有道德。

    見利忘義與忘恩負義意思 當然不同,一個是因“利”負義,一個純粹的就是沒良心連對自己有恩的人都忘記。

    忘恩負義是在感情和親情,見利忘義是在金錢和利義。

  • 8 # 老不懂事的

    忘恩負義的意思是一個人原本對他是有恩在先,比如說救過命,或者在他落難中支持幫助過他,而他現在卻忘記了這些,反而對救難之人不仁不義,就叫做忘恩負義。

    而見利忘義則是兩個好朋友之間有一個人見到某件事有利可圖,可卻要傷害朋友的利益而不管不顧,只管自己賺錢發財而任意傷害朋友,這個是見利忘義。

    大概這就是這兩個成語之差別吧。

  • 9 # 用戶榮光

    區別是有沒有利使他或她負義。

    忘恩負義是指這個人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負義,可能是有利,也可能是一個人的性情使然,不一定其中就有利,而見利忘義一定是其中有利,可能是財物,可能是前程的利等,所以利字當先。

    在我們生活中,不管何種忘義都是不道德的。

  • 10 # 嫣語1616

    忘恩負義是指那種對待自己有過幫助甚至是養育之恩的人,不想別人對自己的好,而做出損害別人的事。而見利忘義是指那些為了個人利益,而不顧和道義的行為。區別在於忘恩負義是針對對自己有幫助的人,而見利忘義有對朋友親情不顧的成分,但廣義上還是意識形態方面的,為了私利而丟棄所有正義和道義,並不特指對自己有幫助的人。

  • 11 # dahuitongzhou

    這個問題的參考答案:

    一、忘恩負義,漢語成語,拼音是wàng ēn fù yì,意思是忘記別人對自己的好處,反而做出對不起別人的事。出自《魏書·蕭寶夤傳》。

    二、見利忘義(拼音:jiàn lì wàng yì)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東漢·班固《漢書·樊酈滕灌傅靳周傳》。

    見利忘義指見到有利可圖就忘記道義;比喻為了私利,而不顧正義和道義。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 12 # 手機用戶60723238484

    1、見利忘義:

    拼音:[ jiàn lì wàng yì ]

    釋義:看見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而去幹。

    成語出處:《漢書·樊酈滕灌傅靳周傳贊》:“當孝文時,天下以酈寄為賣友。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譯文:孝文帝時,天下人都說酈寄是出賣朋友的人。所謂出賣朋友的人,就是看到了有利可得而為之, 就丟掉道義去做。

    2、背信棄義:

    拼音:[ bèi xìn qì yì ]

    釋義:不守信用,不講道義。

    成語出 處:《北史·周本紀》:“背惠怨鄰;棄信忘義。”譯文:違背諾言,放棄信用,忘記道義。

    擴展資料:

    見利忘義的近義詞有:見錢眼開, 忘恩負義, 財迷心竅, 過河拆橋, 唯利是圖。

    1、見錢眼開:見到錢財,眼睛就睜得大大的。形容人非常貪財。

    2、忘恩負義:忘掉了別人對自己的恩情,做出對不起別人的事。

    3、 財迷心竅:指人一心想發財而失去正常認識和思維能力。

    4、 過河拆橋:比喻達到目的以後,就把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一腳踢開。

    5、 唯利是圖:也作惟利是圖。一心為利,別的什麼也不顧:損人利己,~,是資本家的本性。

    背信棄義與見利忘義的區別在哪裡?

    義與利,是中國倫理思想史上一對重要的範疇。“義”一般是指人們的行為符合一定的標準,表示一定的社會倫理道德規範。“利”,則是指物質利益、功利。利是義的存在基礎,義是利的價值導向。馬克思主義者是義利關系的辯證統一論者,主張言利的同時必須講義,講誠信,反對在索取利益時不擇手段,背信棄義,見大義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見利忘義,歷來為人們所不齒。

    見利忘義的故事

    漢高祖死後,呂后專權,對娘家的人封王封侯,排斥異己,誅殺功臣。不久,呂后也死了,她在

    遺詔中指定內侄呂產為相國,呂祿統領京都禁衛軍。呂氏家族掌權,激起一批功臣不滿,太尉周勃與丞相陳平密議對策。他們巧使妙計,把呂黨要人酈寄爭取過來,由他去說服呂祿,把兵權還給周勃。

    這時,大將軍灌嬰聯合齊王劉襄等劉家軍,回京師欲誅呂氏家族。酈寄與呂祿本是知交,呂祿聽了酈寄的話,終於把北軍歸周勃指揮。前相國曹參的兒子曹窋(zhu)又配合朱虛侯劉章控制了南軍,在未央宮殺死了呂產。其餘呂氏大官,也都被周勃派人抓獲,一一斬首。呂氏勢力全被消滅後,周勃、陳平等大臣迎立代王劉恆為帝,就是漢文帝。在誅呂這場鬥爭中,酈寄也出了力,所以襲父爵為曲周侯,但輿論說他出賣朋友。

  • 13 # 是小8呀Zzz

    忘恩負義跟見利忘義是貶義詞。忘恩負義比建立萬億要徹底一些。因為萬一服役是忘記了恩惠,也辜負了道義而建立,萬一是見到老利益才會忘記道義,所以二者從詞語本身來說,萬付毅確實程度要深一些。

    他兒子也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都是形容一個人。忘記了別人曾經的恩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一級能效5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