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東虢國(前1046年至前767年):姬姓。周武王滅商後,封周文王之弟虢仲於制邑(今河南滎陽市汜水鎮),建立虢國,史稱東虢國。周平王四年(前767年),東虢國被鄭武公所滅,其後裔虢序則被周平王封於夏陽(今山西平陸縣),建立北虢國。周惠王二十二年(前655年),晉獻公採納荀息的“假道伐虢”之計,攻滅北虢國。
2、西虢國(前1046年至前655年):姬姓。始封君為周文王之弟虢叔,與兄長虢仲同時就封,被封於雍邑(今寶雞陳倉區虢鎮),建立虢國,史稱西虢國。周厲王、周宣王時期,西虢東遷至河南三門峽一帶,史稱南虢國,都上陽。西虢東遷後,還曾在原地留下一個小虢國,被秦武公於周莊王十年(前687年)攻滅。南虢國則於周惠王二十二年(前655年)被晉獻公以“假道伐虢”之計攻滅。
3、虞國(前1046至前655年):姬姓。根據《史記·吳太伯世家》的記載,周武王滅商之後,派人尋找周太王之子太伯和仲雍的後代,封仲雍的曾孫虞仲於虞(今山西平陸縣北),建立虞國。周惠王二十二年(前655年),晉獻公採納荀息的“假道伐虢”之計,晉軍滅虢國後,回軍途中突襲虞國,虞國滅亡。
4、宋國(前1039年至前286年):子姓。商朝滅亡後,按照分封禮法,國家即使滅亡,勝利者也不能讓前朝貴族宗祀滅絕,因而周武王分封時,仍分封紂王之子武庚於殷。周武王死後,武庚發動叛亂,被周公所殺。周成王四年(前1039年),紂王的兄長微子啟被封於商朝舊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國號宋,以奉商朝宗祀。宋國先後傳承三十四位君主,至宋康王子偃時,因接連與四鄰為敵,周赧王二十九年(前286年),宋國爆發內亂,齊國趁機聯合楚國、魏國攻滅宋國。
5、邢國(立、亡時間不詳):姬姓。周成王為感謝周公旦的輔佐,于是封周公旦第四子姬苴於商代邢國舊地(今河北邢臺)。西周邢國是太行山以東具有征伐權的元侯之國,歷史上多次率領諸侯與北方的戎狄作戰,邢侯搏戎在當時中國北方占有重要地位。春秋末年,邢國衰弱,北方戎狄侵犯,邢君南遷,亡於衛國,後轉為晉國趙襄子的采邑。
6、滕國(前1046年至前296年):姬姓。周武王滅商之後,分封周文王第十四子叔繡於滕(今棗莊滕州西),建立滕國。滕國共歷23位國君,期間曾於周威烈王十二年(前414年)被越王朱勾所滅,但不久又復國,最終於周赧王十九年(296年)被宋康王所滅。
7、管國(前1046年至前1039年):姬姓。西周建立後,周武王分封三弟叔鮮于管(今河南鄭州管城區),建立管國。周武王去世之後,管叔鮮勾結蔡叔度、霍叔處、武庚發動武庚之亂,最終被周公旦所滅,管國被廢。
8、蔡國(前1046年至前447年):姬姓。西周建立後,周武王分封五弟叔度於蔡(今河南駐馬店上蔡),建立蔡國。後蔡叔度參與武庚之亂,被放逐於郭鄰。蔡叔度死後,周公旦分封其子蔡仲重立蔡國。周景王十四年(前531年),蔡國被楚國所滅,三年後又復國,遷都於新蔡(今河南新蔡縣)。後因隨吳國攻楚,而在楚國逼迫下又遷都於州來(今安徽鳳臺縣)。周貞定王二十二年(447年),蔡國終被楚國所滅。
9、陳國(前1046年至前478年):媯姓。陳國的首封君是舜帝的嫡裔媯滿,周武王建立西周後,便將長女太姬嫁給了他,並其於陳之株野(今河南拓城),後遷都陳之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陽區),讓其奉承舜帝的宗祀。陳國共歷二十五位君王,期間曾兩次亡國,又兩次復立,最終於周敬王四十二年(前478年)被楚國所滅。
10、薊國(西周初至前七世紀):祁姓。薊國本為商朝時期小國,根據《史記·周本紀》的記載,周武王建立西周後,封堯帝后裔於薊(今北京市區西南)。公元前七世紀前後,薊國被燕國吞併,薊後來成為燕國的都城。
11、杞國(西周初至前445年):姒姓。杞國早在夏商時期便已經存在,周武王建立西周後,派人找到夏禹的後代東樓公,並將其分封到杞地(今河南杞縣),建立杞國,奉承夏朝君主的祭祀。杞國初封時為公爵,但後來降為侯爵,至春秋後又降為伯爵。杞國先後多次遷都,最終於周貞定王二十四年(前445年)亡於楚國之手。
12、紀國(前1046年至前690年):姜姓。紀國的始封君為姜尚次子,於西周初年被分封於紀(今壽光市),是位於齊國以東、萊國以北的諸侯國。因齊哀公被烹事件,齊國與紀國結怨,一直想要吞併紀國,紀國則與魯國結盟抗齊。然而,由於周莊王六年(前691年)分裂,紀國最終還是於次年被齊國所滅。
13、楊國(前786年至前7世紀):楊姓。西周末年,為了抵禦獫狁的進攻,周宣王於前786年分封自己的兒子尚父為楊侯,建立楊國(今山西洪洞縣一帶)。楊國最終被晉獻公所滅,楊地則被封給了晉獻公的弟弟伯僑。
14、曹國(前1046年至前487年):姬姓。西周立國後,周武王冊封六弟叔振鐸於曹,建立曹國。曹國西接成周,東連齊魯,北臨河濟,南控江淮,乃是西周時期的大國,與魯國一起鎮守東方。春秋時期,隨著周王室的衰落,曹國也淪為了二流國家,更成為了晉楚爭霸的直接受害者,國勢一日不如一日。曹伯陽十五年(前487年),曹國被宋景公所滅。
15、郕國(前1046年至前408年):姬姓。西周立國後,周武王冊封弟弟姬武於郕,建立郕國(今山東濟寧汶上縣古城村)。春秋時期,郕國夾在衛、齊、魯等大國中間,逐漸淪為附庸。郕國曾於前686年被魯國和齊國所滅,但之後又得以復國。周威烈王十八年(前408年),郕國最終被齊國所滅。
16、霍國(前1122年至前661年):姬姓。西周建立後,周武王分封自己的八弟姬處於霍(今山西霍州一帶),建立霍國。武庚之亂後,姬處被廢為平民,但其封國則由其子繼承。
周惠王十六年(前661年),霍哀公姬求認為周成王對於祖先姬處處置不當,于是自稱霍公,變伯爵為公爵。晉獻公得知後,遂出兵攻滅霍國
17、莒國(不詳至公元前431年):己姓。莒國本為東夷古國,因輔佐武王伐紂,在西周立國後,仍被封為諸侯國,乃是當時山東地區僅次於齊國、魯國的大國。早期的莒國,簡直就像個難民營,附近諸侯國的國君或貴族遭難,往往會跑到莒國躲避。前431年莒國為楚國所滅。後疑似復國,最終為齊所滅。
18、邾國(不詳):曹姓。周武王時期,分封孫挾於邾,為魯國附庸,邾國雖然自周初立國,但直到春秋時期的邾君克(儀父)之時都沒受周天子冊封,無爵位,其國君只稱“邾君”,後至春秋時才在齊桓公的奏請下,得以冊封為子爵。戰國時期,邾國被楚國所滅。
19、巴國(西周初至前316年):姬姓。巴人早在夏朝時便已經建國,後因參與武王伐紂,而在西周立國後被封為子爵國。春秋時,巴國與蜀、楚、鄧、庸等為鄰,後因楚國崛起而受到壓迫,從漢水流域南遷至長江幹流,多次與楚國交戰。戰國時,巴國與蜀國交戰,卻被秦國趁虛而入,最終於周慎靚王五年(前316年)被秦國所滅
20、許國(約前1043-前375):姜姓。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許文叔於許(今河南許昌),建立許國,許國是目前唯一可以確定的西周時期的子爵國。周敬王十六年(前504年),許國被鄭國所滅,次年又在楚國的扶持下復國。周烈王元年(前375年),許國最終被楚國攻滅。
除了以上之外,西周時期的諸侯國還有韓、鉅、剡、任、藤、費、倪、曾、繒、邳、巢、隨、鍾吾、劉、六、召、周、道、房、沈、申、蘇、溫、廖、舒、舒鳩、舒庸、舒廖、南燕、徐、黎、無終、中山、安陵、鄧、賈、甘、榮、蜀、單、州、胡、唐、賴、權、萊、逼陽、遂、譚、代、黃、項、耿、息、梁、芮、滑、薛、邿、章、頓、陸渾、肥、鼓、赤狄潞國、江、根牟、應、羅、樊、毛、程、宿、詹、焦、祝、呂、聶等國。
1、東虢國(前1046年至前767年):姬姓。周武王滅商後,封周文王之弟虢仲於制邑(今河南滎陽市汜水鎮),建立虢國,史稱東虢國。周平王四年(前767年),東虢國被鄭武公所滅,其後裔虢序則被周平王封於夏陽(今山西平陸縣),建立北虢國。周惠王二十二年(前655年),晉獻公採納荀息的“假道伐虢”之計,攻滅北虢國。
2、西虢國(前1046年至前655年):姬姓。始封君為周文王之弟虢叔,與兄長虢仲同時就封,被封於雍邑(今寶雞陳倉區虢鎮),建立虢國,史稱西虢國。周厲王、周宣王時期,西虢東遷至河南三門峽一帶,史稱南虢國,都上陽。西虢東遷後,還曾在原地留下一個小虢國,被秦武公於周莊王十年(前687年)攻滅。南虢國則於周惠王二十二年(前655年)被晉獻公以“假道伐虢”之計攻滅。
3、虞國(前1046至前655年):姬姓。根據《史記·吳太伯世家》的記載,周武王滅商之後,派人尋找周太王之子太伯和仲雍的後代,封仲雍的曾孫虞仲於虞(今山西平陸縣北),建立虞國。周惠王二十二年(前655年),晉獻公採納荀息的“假道伐虢”之計,晉軍滅虢國後,回軍途中突襲虞國,虞國滅亡。
4、宋國(前1039年至前286年):子姓。商朝滅亡後,按照分封禮法,國家即使滅亡,勝利者也不能讓前朝貴族宗祀滅絕,因而周武王分封時,仍分封紂王之子武庚於殷。周武王死後,武庚發動叛亂,被周公所殺。周成王四年(前1039年),紂王的兄長微子啟被封於商朝舊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國號宋,以奉商朝宗祀。宋國先後傳承三十四位君主,至宋康王子偃時,因接連與四鄰為敵,周赧王二十九年(前286年),宋國爆發內亂,齊國趁機聯合楚國、魏國攻滅宋國。
5、邢國(立、亡時間不詳):姬姓。周成王為感謝周公旦的輔佐,于是封周公旦第四子姬苴於商代邢國舊地(今河北邢臺)。西周邢國是太行山以東具有征伐權的元侯之國,歷史上多次率領諸侯與北方的戎狄作戰,邢侯搏戎在當時中國北方占有重要地位。春秋末年,邢國衰弱,北方戎狄侵犯,邢君南遷,亡於衛國,後轉為晉國趙襄子的采邑。
6、滕國(前1046年至前296年):姬姓。周武王滅商之後,分封周文王第十四子叔繡於滕(今棗莊滕州西),建立滕國。滕國共歷23位國君,期間曾於周威烈王十二年(前414年)被越王朱勾所滅,但不久又復國,最終於周赧王十九年(296年)被宋康王所滅。
7、管國(前1046年至前1039年):姬姓。西周建立後,周武王分封三弟叔鮮于管(今河南鄭州管城區),建立管國。周武王去世之後,管叔鮮勾結蔡叔度、霍叔處、武庚發動武庚之亂,最終被周公旦所滅,管國被廢。
8、蔡國(前1046年至前447年):姬姓。西周建立後,周武王分封五弟叔度於蔡(今河南駐馬店上蔡),建立蔡國。後蔡叔度參與武庚之亂,被放逐於郭鄰。蔡叔度死後,周公旦分封其子蔡仲重立蔡國。周景王十四年(前531年),蔡國被楚國所滅,三年後又復國,遷都於新蔡(今河南新蔡縣)。後因隨吳國攻楚,而在楚國逼迫下又遷都於州來(今安徽鳳臺縣)。周貞定王二十二年(447年),蔡國終被楚國所滅。
9、陳國(前1046年至前478年):媯姓。陳國的首封君是舜帝的嫡裔媯滿,周武王建立西周後,便將長女太姬嫁給了他,並其於陳之株野(今河南拓城),後遷都陳之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陽區),讓其奉承舜帝的宗祀。陳國共歷二十五位君王,期間曾兩次亡國,又兩次復立,最終於周敬王四十二年(前478年)被楚國所滅。
10、薊國(西周初至前七世紀):祁姓。薊國本為商朝時期小國,根據《史記·周本紀》的記載,周武王建立西周後,封堯帝后裔於薊(今北京市區西南)。公元前七世紀前後,薊國被燕國吞併,薊後來成為燕國的都城。
11、杞國(西周初至前445年):姒姓。杞國早在夏商時期便已經存在,周武王建立西周後,派人找到夏禹的後代東樓公,並將其分封到杞地(今河南杞縣),建立杞國,奉承夏朝君主的祭祀。杞國初封時為公爵,但後來降為侯爵,至春秋後又降為伯爵。杞國先後多次遷都,最終於周貞定王二十四年(前445年)亡於楚國之手。
12、紀國(前1046年至前690年):姜姓。紀國的始封君為姜尚次子,於西周初年被分封於紀(今壽光市),是位於齊國以東、萊國以北的諸侯國。因齊哀公被烹事件,齊國與紀國結怨,一直想要吞併紀國,紀國則與魯國結盟抗齊。然而,由於周莊王六年(前691年)分裂,紀國最終還是於次年被齊國所滅。
13、楊國(前786年至前7世紀):楊姓。西周末年,為了抵禦獫狁的進攻,周宣王於前786年分封自己的兒子尚父為楊侯,建立楊國(今山西洪洞縣一帶)。楊國最終被晉獻公所滅,楊地則被封給了晉獻公的弟弟伯僑。
14、曹國(前1046年至前487年):姬姓。西周立國後,周武王冊封六弟叔振鐸於曹,建立曹國。曹國西接成周,東連齊魯,北臨河濟,南控江淮,乃是西周時期的大國,與魯國一起鎮守東方。春秋時期,隨著周王室的衰落,曹國也淪為了二流國家,更成為了晉楚爭霸的直接受害者,國勢一日不如一日。曹伯陽十五年(前487年),曹國被宋景公所滅。
15、郕國(前1046年至前408年):姬姓。西周立國後,周武王冊封弟弟姬武於郕,建立郕國(今山東濟寧汶上縣古城村)。春秋時期,郕國夾在衛、齊、魯等大國中間,逐漸淪為附庸。郕國曾於前686年被魯國和齊國所滅,但之後又得以復國。周威烈王十八年(前408年),郕國最終被齊國所滅。
16、霍國(前1122年至前661年):姬姓。西周建立後,周武王分封自己的八弟姬處於霍(今山西霍州一帶),建立霍國。武庚之亂後,姬處被廢為平民,但其封國則由其子繼承。
周惠王十六年(前661年),霍哀公姬求認為周成王對於祖先姬處處置不當,于是自稱霍公,變伯爵為公爵。晉獻公得知後,遂出兵攻滅霍國
17、莒國(不詳至公元前431年):己姓。莒國本為東夷古國,因輔佐武王伐紂,在西周立國後,仍被封為諸侯國,乃是當時山東地區僅次於齊國、魯國的大國。早期的莒國,簡直就像個難民營,附近諸侯國的國君或貴族遭難,往往會跑到莒國躲避。前431年莒國為楚國所滅。後疑似復國,最終為齊所滅。
18、邾國(不詳):曹姓。周武王時期,分封孫挾於邾,為魯國附庸,邾國雖然自周初立國,但直到春秋時期的邾君克(儀父)之時都沒受周天子冊封,無爵位,其國君只稱“邾君”,後至春秋時才在齊桓公的奏請下,得以冊封為子爵。戰國時期,邾國被楚國所滅。
19、巴國(西周初至前316年):姬姓。巴人早在夏朝時便已經建國,後因參與武王伐紂,而在西周立國後被封為子爵國。春秋時,巴國與蜀、楚、鄧、庸等為鄰,後因楚國崛起而受到壓迫,從漢水流域南遷至長江幹流,多次與楚國交戰。戰國時,巴國與蜀國交戰,卻被秦國趁虛而入,最終於周慎靚王五年(前316年)被秦國所滅
20、許國(約前1043-前375):姜姓。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許文叔於許(今河南許昌),建立許國,許國是目前唯一可以確定的西周時期的子爵國。周敬王十六年(前504年),許國被鄭國所滅,次年又在楚國的扶持下復國。周烈王元年(前375年),許國最終被楚國攻滅。
除了以上之外,西周時期的諸侯國還有韓、鉅、剡、任、藤、費、倪、曾、繒、邳、巢、隨、鍾吾、劉、六、召、周、道、房、沈、申、蘇、溫、廖、舒、舒鳩、舒庸、舒廖、南燕、徐、黎、無終、中山、安陵、鄧、賈、甘、榮、蜀、單、州、胡、唐、賴、權、萊、逼陽、遂、譚、代、黃、項、耿、息、梁、芮、滑、薛、邿、章、頓、陸渾、肥、鼓、赤狄潞國、江、根牟、應、羅、樊、毛、程、宿、詹、焦、祝、呂、聶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