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用戶4869690976529

    首先,端妃的家世很好,娘家的背景夠硬。

    第二,端妃飽讀詩書,知書達理,她的話對皇上而言有時候比太后還管用

    第三,皇上對端妃的虧欠。當年華妃的孩子小產,是皇上替端妃背的鍋,而且還讓端妃永遠的喪失了做一個母親的權利,所以皇上對端妃是心中有愧的。

  • 2 # 手機用戶84550337610

    01

    《甄嬛傳》中端妃的戲份不多,而且出現的大部分時候,都是面無人色的樣子,就是這麼一位病秧子,做到了真正的“躺贏”。

    在後宮之中,但凡能活到最後的女人,都不簡單,端妃更甚。

    有一幕,是端妃看似受辱受欺的劇情,富察貴人小產之後,甄嬛懷孕了,當場華妃就難過了,別人都能生,自己卻不能,於是就跑到端妃宮裡發洩她的怨火和不甘心。

    畢竟,在華妃的心裡,已經認定了當年就是端妃一碗藥讓她滑胎,並且再也無法生育,端妃雖說知道真相,但元凶是皇帝,端妃又怎麼能說出口,這也是端妃無法再侍寢,卻還能有端妃的名號的原因之一,這是皇帝對她的一種補償。

    而後,華妃將自己受到的氣全部撒到端妃頭上,而端妃心裡也很清楚,如果不讓華妃出了這口惡氣,華妃不會善罷甘休。

    直到華妃揚言要殺了端妃,端妃才知道自己當晚陷入險境,畢竟華妃雖然心狠手辣,但凡事走嘴不走心,做事不過腦子,再加上以華妃性格、權勢,在後宮想殺一個無權無勢無寵愛的女人,真的易如反掌。

    所以,端妃開始示弱,表示讓華妃看到自己生不如死的樣子,豈不是更痛快。

    就這麼一句話,讓華妃稍稍消氣,這一仗,華妃覺得自己贏了,因為自己正得寵,而端妃卻無緣再與自己爭寵。

    再到後來,端妃又進一步示弱,直接承認自己“認命”,讓華妃感受到踐踏她的快感。

    眼看已經這樣了,華妃還沒有離開的趨勢,端妃才拿出必殺技——太后,這才讓華妃有所忌憚,紛紛離去。

    端妃就是這樣,能忍常人不能忍。

    一個是因為她本身身體羸弱,當年無意害了華妃,華妃為了報復端妃,一碗滑胎藥強行給端妃灌了下去,端妃也只能忍氣吞聲,從此落下病根,這也讓端妃有了大把韜光養晦的時機。

    二個是因為端妃知道自己不得勢,不能像那些嬪妃一樣爭寵,現在這樣,更能使得皇帝對她產生內疚和保護的心情,這是維持妃位唯一的手段。

    三個是端妃是宮裡少有清醒的女人,在後宮之中,無權無勢無寵愛,真是不配有尊嚴,只有將自己尊嚴、心氣、物質全都交付出去,才能讓自己的妃位不成為別的嬪妃擠兌的方向。

    只有活下去才有翻盤的機會。

    02

    想想剛剛進宮的甄嬛,就特別能忍,可甄嬛真的是無慾無求,想一直拒絕侍寢嗎?

    當然不是,進了後宮就等於是進了修羅場,表面風光靚麗,實則只不過是虛有其表。

    所以,甄嬛這麼做,這麼忍耐,無非是為了獲得更長久的寵愛,也是為了避免一開始就成為宮中“老人”的眼中釘,如同沈眉莊一樣。

    為了更長遠的發展,甄嬛忍受白眼、物質的匱乏、下人的區別對待等等,但這對於甄嬛來說,都不重要。

    因為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甄嬛就脫穎而出,成為皇帝面前的寵兒,成為華妃不可撼動的寵妃。

    可為什麼我說甄嬛不如端妃呢?

    因為端妃時時刻刻都很清醒,而甄嬛卻被皇帝一時的寵愛給蒙蔽了洞察人心的智慧。

    皇帝對甄嬛有諸多的偏愛,將甄嬛喜歡的花種在宮裡,將原先只有皇后和華妃才有的珍品也會給甄嬛一份,給甄嬛剝桔子,給甄嬛一個別出心裁的生日宴等等,尤其是在一個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的夜晚,皇帝想到甄嬛怕打雷,拋下懷中侍寢的妃子,奔向甄嬛,給予她安全感。

    這些事情並非錢的作用,而在於用心,這份心意,很難讓世間女子不動心的。

    所以,甄嬛也昏了頭,徹底放下了心防,把這份愛意當做永恆,肆意享受寵愛和幸福。

    直到甄嬛被皇后設計,穿上了純元的衣服,皇帝一怒之下,給了甄嬛一巴掌,甄嬛的美夢破碎了,一下子覺得所有的一切都是假的,崩潰就在那一瞬間。

    進宮前的那些謀劃和隱忍的決心,都拋之腦後,負氣離開了。

    想想如果是端妃,斷然不會做出糊塗的決定,讓壞人得逞。

    也不知道該說萬幸還是不幸,甄嬛在凌雲峰和果郡王在一起了,但也因此陰差陽錯,甄嬛還是回到了皇帝的身邊,最後還害死了果郡王。

    而回宮之後的甄嬛,沒有什麼不能忍,就連親手給果郡王送上毒酒,她也能做到,因為自己要報仇,要保護好自己和果郡王所生的孩子。

    還有回宮之後,眼看著自己的女兒不願意回到她的身邊,為了穩定敬妃的“軍心”,所以告訴敬妃,那就是她的女兒。

    甄嬛真的捨得將自己的孩子拱手讓人嗎?自然是捨不得,但為了大局,該忍還得忍。

    也就是這些諸多忍耐,讓甄嬛最後大仇得報,讓果郡王的孩子安全地長大。

    要是一開始甄嬛就領悟端妃的精髓,後面這麼多慘痛經歷也不會都趕上了,這也是甄嬛事後仍不敢動端妃的原因,畢竟甄嬛沒把握自己能是端妃的對手。

    03

    “忍”非常人所為。

    歷史上有一位叫孫臏的軍事奇才,被同門師兄弟龐涓陷害成為一個叛國賊,被魏王處以大刑,將兩個膝蓋骨給挖掉了,成為終身殘疾之人。

    而龐涓並沒有因此放過孫臏,將孫臏丟到豬圈,時不時拿孫臏當反面教材,帶人來觀看、奚落。

    這要放在其他人身上,早就想著要輕生,而孫臏沒有。

    他整天裝瘋賣傻,忍辱偷生,最後在齊國派使臣來訪時,想方設法讓自己得救,並且成為齊國田忌的門客。

    有了這個機會,孫臏一次又一次幫助田忌,得到田忌的信任,再到後來兩軍交戰的時候,田忌也是基於孫臏的計策,讓龐涓死於亂箭之下。

    雖說有句話叫“死有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這句名言,但如果要報仇,如果要完成使命,總歸還是活下來才有機會。

    孫臏是,甄嬛是,端妃也是。

    —— END ——

  • 3 # 想養只耄

    首先,端妃是將門之女,娘家足夠有背景,資歷又深,從潛邸就伺候皇上。甄嬛雖然得寵,但是她無端攻擊王府老人也是要為人詬病的。

    其次,端妃在皇帝心中頗有分量,皇上因當年墮下華妃的胎讓端妃背鍋一直心有愧疚,端妃又知書達理,不吵不鬧,一副與世無爭的樣子,所以頗得皇上敬重。

    她的話對皇上而言有時候比太后還管用,甄嬛滴血驗親的時候,關鍵時刻是端妃的一句“怎可損傷龍體”,才保住了甄嬛和六阿哥。崔槿汐和蘇培盛的事情被皇后揪住之後,也是端妃三言兩語就解決了問題,而且還明哲保身,不讓皇上覺得自己是在向著誰,肉眼可見的蕙質蘭心。

    再次,端妃心機頗深,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又始終保持清醒。端妃能在盛寵的華妃的惡意磋磨下苟活這麼多年,還能抓住時機聯合甄嬛扳倒華妃給自己報仇,心機不容小覷。

    最後,沒有和端妃作對的必要。最後甄嬛已是太后之尊,處理一個病弱的太妃還不是手到擒來。只不過端妃一直和甄嬛頗有默契,很多事情上都是甄嬛的助力,二人並沒有什麼利益衝突。即使因皇帝得死疑心是甄嬛下手,但也沒有做出什麼事情,只是稱病與甄嬛疏遠,甄嬛實在沒有必要非要致端妃於死地。

    這四點就是甄嬛不敢惹端妃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屯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