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衛歲魚月
-
2 # 漫山遍野的花香
足不是古仄仄聲
聲調中一聲二聲是平聲,三聲四聲是仄聲。足讀二聲,所以不是仄聲
現代漢語普通話的聲調有四種:陰平聲、陽平聲、上聲、去聲。把這四種聲調分為平仄兩類,陰平、陽平是平聲,上聲、去聲是仄聲
在詩歌、對聯中仍然應用講求平聲和仄聲相互交替,使聲調諧協,有一定格式,稱為調平仄。
-
3 # 安如山495
不是。
足 zú
〈名〉
(1) (會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腳,合起來指整個腳。本義:腳)
(2) (同本義。秦漢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腳”;“腳”表示小腿。魏晉以後,三者都表示腳,但在書面語中,多用“足”) [foot]
足,人之足也,在下,從止口。——《說文》。按,膝下至蹠之總名也。從止,即趾字,從口,象膝形。
震為足。——《易·說卦》
足恭而口聖。——《大戴禮記》
手足胼胝,面目黧。——《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韓非子》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勸學》
折臂斷足。——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東坡現右足。—— 清· 魏學洢《核舟記》
魯直現左足。
細若文足。
(3) 又如:足心(腳底的中心);足爐(用來暖腳的小火爐);足不出戶(形容深居家門很少出門);足衣(襪子);足音跫然(形容久處寂寞,聽到人的腳步聲,便感到歡欣)
(4) 支撐器物的腳 [leg]
鼎折足,覆公餗。——《易·鼎》
如此則荊、 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資治通鑑》
(5) 又如:鼎足
詞性變化
◎ 足 zú
〈形〉
(1) 充實;完備;足夠 [enough;complete;ample]
國無九年之畜曰不足。——《穀梁傳·莊公二十有八年》
殺所不足。——《墨子·公輸》
取於食客門下足矣。——《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兵甲已足。——諸葛亮《出師表》
力不足。——唐· 韓愈《雜說》
方是時,餘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一缽足矣。——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足紋(成色十足的銀子);足錢(每貫足實一百枚的錢幣);足食足兵(指國內糧食兵備均甚充足)
(3) 純的 [pure]。如:十足(成色純)
(4) 富裕的 [prosperous]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賈誼《論積貯疏》
古之畜天下者,無慾而天下足。——《莊子》
(5) 又如:足民(富足,民生富足);豐足(富裕)
◎ 足 zú
〈動〉
(1) 使滿足 [satisfy]
采色不足。——《孟子·梁惠王上》
聲音不足。
皆不足用。——明· 魏禧《大鐵椎傳》
不足子所乎。——明· 劉基《賣柑者言》
(2) 重視 [attach importance to]
法禮足禮,謂之有方之士。——《荀子·禮論》
(3) 止 [stop]
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老子》
(4) 完成 [complete]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左傳》
◎ 足 zú
〈副〉
(1) 值得 [be worth]
不足為外人道也。(為,向、對。)——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豈足託乎。——《資治通鑑》
不足與圖大事。
何足道。——清·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2) 又如:足信(值得信賴);不足(不值得;不夠格)
回覆列表
不是。
足 zú組詞造句,足球,我班是全校最優秀的班級。
七、校長召集全校老師開會,討論新學年的工作計劃。
八、媛媛是全校出名的小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