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只想暴富的貓咪
-
2 # 範範912
1、底質:海底要平坦最好是泥底或泥沙底,沙底較硬為次之。最差的是稀軟
2、泥底。也可以是岩礁底。泥沙底要打橛,岩礁底則要下砣。
3、水深:要根據養育形式和苗繩長短來確定水的深度。冬季大潮時-般水深在5米以上的海區,都適合筏式養殖技術。
4、水流、風流:流大、浪小的養殖區比較好。只要安全有保障,水深流大、浪大的海區,也很適合作為養殖區。有冷水團和上升流的海區養殖效果更好。
5、透明度:透明度較好的養殖海區,才能適合海帶生長,相對穩定海區透明度是海區養殖的關鍵。
6、營養鹽:營養鹽含量直接影響海帶的生長速度和品質,每立方米含氮量在100毫克以上才能達到要求。
7、汙水情況:汙水包括工農業生產汙水和生活汙水。受汙染海區不適合作為養殖海區。
一、種海帶
1.種海帶養殖環境 種海帶養殖區要求水流通暢、水深20~30米的外海區,水流速度不小於0.2米/秒,透明度變化小於3米。
2.種海帶挑選 每年5月底或6月初進行初次選種。選擇藻體葉片肥厚、柔韌、平展、中帶部寬、色濃、有光澤、柄粗壯且沒有形成孢子囊的海帶個體。清洗種海帶表面附生的汙泥及雜藻,暫養在養殖區。
6月中下旬或7月上旬,進行二次挑選,要求藻體生長良好、無病爛、附著物少、沒有形成孢子囊的海帶。剪去藻體邊緣波褶部和梢部以及叢生的假根團,洗去葉片的附著物,處理後的種海帶移入育苗池內。
3.種海帶室內培育 在種海帶培育室房頂外用竹簾,室內用布帘遮蓋育苗池,保持光照強度1000~4000 勒克斯。每天定時用攪拌機攪動池水,保持流水 16 小時以上,保持培育水溫 8~10℃,日換水量1/4~1/3。
每天定期觀察種海帶的發育情況,如發現有腐爛或者病變的個體,應及時清理。同時,要側重觀察種海帶表面是否形成孢子囊,可根據孢子囊形成的速度和麵積,及時調整光照和水溫,進一步促進孢子囊的發育。
二、繁育
1.種海帶的處理 將清洗後的種海帶掛於陰涼通風處3~4小時,保持溫度在12~18℃。如種海帶表面形成的孢子囊面積較大,可不採用陰干刺激的方式進行處理。
2.遊孢子的採集 將消毒後的育苗池放入低溫海水,將種海帶放到放散槽中(平均每個育苗簾大約需0.01株種海帶)。用撈網撈出水中的黏液,並不斷用攪耙攪動。水溫保持在6~9℃,光強不超過2000勒克斯。每10分鐘取水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每個視野有5~6個遊動活潑的遊孢子即可取出種海帶,停止放散。將孢子水清除黏液後將其定量倒入育苗池中(孢子附著密度要求在100倍顯微鏡下每個視野15~20個)攪拌均勻,並放入塑料框育苗簾,苗簾數為10個一組,豎放,通常遊孢子兩小時左右即可附著牢固。
3.育苗管理 育苗水質要求符合《GB 11607-1989 漁業水質標準》和《NY 5052-2017 無公害食品海水養殖用水水質》要求。採用平面式育苗,水位高於苗簾 10 厘米。育苗期間,清洗苗簾、清除雜藻是關鍵,一般採苗後兩天用具有多出水孔的塑料高壓噴水管噴刷沖洗苗簾。噴刷時,水流正對苗簾來回噴刷,要求噴刷均勻,每2~3天洗刷一次。採苗8天左右,海帶配子體發育至開始形成孢子體時,停止洗刷,待過4~5天,通過鏡檢發現有90%幼苗形成孢子體,再繼續洗刷。洗刷的次數和力度根據幼苗和雜藻的生長情況而定,規模育苗多為隔天洗刷一次。幼苗長至0.8厘米後,洗刷時苗體易被夾在苗繩間,應少洗刷或不洗刷。海帶不同發育階段水溫、光照、營養鹽及換水量見表1。每日除監測一次鹽度、pH、溶解氧及氨氮含量情況外,還要借助顯微鏡觀察孢子萌發、配子體發育、幼孢子體生長等狀況,發現異常及時採取措施解決。
4.夏苗出庫 水溫降至21℃以下(約11月中旬),夏苗長度2厘米左右即可下海暫養。要求出庫夏苗藻體健壯、葉片舒展、色澤光亮、有韌性;苗簾無空白段、雜藻少,2厘米以下每1厘米苗繩海帶苗數量為10~15株,附著均勻;2厘米以上海帶苗數量應多於6株。採用溼運法,將運輸器具(泡沫保溫箱)和苗簾用低溫海水沖洗,密封。避免Sunny曝晒,運輸時間為24小時以內。
5. 幼苗海上暫養 選擇風浪小,潮流暢通,水質肥沃,透明度1~3米,浮泥雜藻少的內灣近岸海區。將苗簾截段平掛至筏架上苗繩中間,下端系墜石使其穩定在一定水層。初掛 50~80 厘米,後經1~2次調節水層,最終提昇至20厘米。在有浮泥的海區,幼苗長到5厘米前應經常洗刷,每天兩次,以利於幼苗生長。
6.分苗 幼苗長成20厘米左右即可分苗。分苗時將育苗繩上的細苗剔下夾到苗繩上(苗繩直徑為 2~2.5 厘米,單繩長 200~300 厘米)。選葉片舒展、色澤光亮、藻體健壯、柔韌的幼苗。苗繩長 250 厘米,每 8 厘米夾苗一株,每繩夾苗 30~35株。採用雙繩平養法,繩間距50厘米,畝放苗量12000株(按照每畝1200米養殖繩計算)。暫養水層50厘米,隨著幼苗的生長逐漸調節至30厘米左右,後期調節至10厘米。夾苗前先將苗繩在海水中浸泡,使苗繩處於溼潤狀態。海帶苗夾好後,要及時掛於海中養殖浮筏上,採用平養等方法進行養成。
三、養成
1.養殖筏設置
(1)單式筏結構:浮綆的材料為聚乙烯、聚丙烯等化學纖維繩纜。根據海流風浪情況直徑1.5~2厘米即可,筏身長度標準為50~60米。橛纜的材料規格與浮綆相同,長度為水深的2倍(橛纜∶水深=2∶1);風浪,海流較大的海區為 2.5~3 倍[橛纜∶水深=(2.5~3)∶1]。木橛採用較軟質乾燥的木料去皮製成,直徑15厘米左右,長度1~1.5米。砣子為石砣或水泥砣,重量1000千克以上,砣子高度要偏低,砣子高為砣子底邊的1/3。
用塑料製成直徑28~30厘米、重1600克左右的浮子,浮力12.5千克。綁浮子繩材料為聚乙烯繩,直徑0.2~0.3毫米。吊繩的材料為聚乙烯繩,直徑3~5毫米,長度按海區養殖水層而定。苗繩為紅棕繩或紅棕絲與聚乙烯纖維混紡繩,均為三股合成,直徑為1.3厘米,鬆緊適宜,苗繩長3.5~4米。單筏排長60米,行間距5米,每排單筏掛苗100繩。
(2)單筏設置:筏間距 5~8 米,每小區設筏20~40 行,區間距 30~50 米,區與區之間成“田”字形縱橫排列。以順流設筏為主,在風浪和海流較大的海區偏流設筏。確定浮筏方向和筏身長度後,在筏身兩端打木橛或下砣子固定筏身。筏身建設的鬆緊程度應當在高潮時筏身保持較鬆弛的狀態,使筏身能夠隨風浪浮動有一定的幅度。綁系浮子的繩釦應結緊、結死,繩索與浮綆銜接處要綁緊。吊繩綁在浮綆上一定要牢固,不能使其左右滑動,防止吊繩和苗繩相互纏繞磨損而掉失。在風浪大的軟泥底海區,橛長度在1~1.5米,海區木橛長度不小於0.8米,橛纜要綁在木橛下端3/5~1/2處,以防拔木橛。
2.養成方法 採用平養法。浮筏設置與海流平行,連接相鄰兩行浮筏之間的苗繩,苗繩平掛於海水中,使海帶受光均勻,有利於海帶生長。初掛水層80~120厘米,根據透明度的變化適時提昇水層,當水溫上升至12℃以上時,應適當提昇水層至30~40厘米。平養後每30天倒置一次。
3.養成期病害防治 海帶養成期間的主要病害有綠爛、白爛、點狀白爛、卷曲等,常見病害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