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正大光明麻醬kV

    李商隱在《龍池》中寫道:

    龍池賜酒敞雲屏,羯鼓聲高眾樂停。

    夜半宴歸宮漏永,薛王沉醉壽王醒。 李商隱踏破了諷刺的禁區,可見他的大膽與憤怒。而李商隱的憤怒不止於此,圍繞李隆基與楊玉環亂倫的行為,他又寫下了更加辛辣的一首詩。《驪山有感》:

    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

    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

  • 2 # 始終與終始

    是《馬嵬》,全文: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詩人不再敘寫人們已經知道的事實,而以玄宗貴妃七夕盟誓之情景逆挽,映襯今日六軍不發請誅貴妃之情景,其中悲劇之感不言而喻。

  • 3 # 明明思問

    1.《驪山有感》唐朝·李商隱

    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

    2.《馬嵬二首》唐朝·李商隱

    冀馬燕犀動地來,自埋紅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傾國,玉輦何由過馬嵬。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3.《馬嵬·其二》唐朝·李商隱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4.《碧城》唐朝·李商隱

    碧城十二曲闌干,犀闢塵埃玉闢寒。閬苑有書多附鶴,女床無樹不棲鸞。星沉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若是曉珠明又定,一生長對水晶盤。

  • 4 # 用戶545716215610

    唐玄宗跟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唐代有很多詩人都寫詩歌詠過,盛唐有李白的《清平調詞三首》,中唐有白居易的《長恨歌》,晚唐則有李商隱的《馬嵬二首》。

    今天小樓推薦《馬嵬二首》的第二首,這一首詩中的第三聯尤為絕妙。

    馬嵬二首(其二)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鳴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一、全詩解析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這一聯反用白居易《長恨歌》中“忽聞海外有仙山”之意。楊貴妃死後,唐玄宗聽說海外有仙山,便派方士作法去尋,方士在海外仙山找到楊貴妃,楊貴妃告訴方士,玄宗與她曾有生生世世為夫妻的誓言。

    李商隱用“徒聞”二字加以否定,並說”他生“再為夫婦之事,渺茫難卜,而今生卻生死異路。言外之意,今生尚不能同生共死,他生之事,無非空言。

    空聞虎旅鳴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虎旅:指跟隨玄宗入蜀的禁軍。宵柝(tuò):又名金柝,夜間報更的刁斗。

    雞人:皇宮中報時的衛士。漢代制度,宮中不得畜雞,衛士候於朱雀門外,傳雞唱。籌:計時的用具。

    這一聯以夜中報時的“宵柝”與“雞人”對比,從一個極小的視角,寫出了唐玄宗馬嵬之變時的狼狽。虎旅禁軍,本是護衛皇帝之軍,前綴”空聞“二字,便以透露中宵柝中有不祥之音,下承“六軍駐馬”的兵變之事。雞人報曉,是原本皇宮中報時,今無復聞,象徵著唐玄宗曾經富貴安寧的生活一去不復返。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此日”句:敘述馬嵬坡事變。白居易《長恨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七夕笑牽牛:唐玄宗與楊貴妃曾於七夕感嘆牛郎織女之事,併發下生生世世為夫婦的誓言。

    此聯上句寫馬嵬兵變,六軍不發,下句寫七夕夜月,共立誓言,兩相對比,諷刺玄宗沉迷女色,荒廢朝政,才導致了今天這樣不可挽回的局面。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四紀,古代一紀為十二年,玄宗在位四十四年,取其成數為四紀。

    莫愁:古洛陽女子,嫁為盧家婦,婚後生活幸福。

    尾聯說唐玄宗當了四十幾年的天子,卻守護不住一個楊貴妃,尚不如普通百姓夫妻那樣能白頭偕老。

    二、第三聯妙在哪裡?

    1)對仗精巧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一聯,首先在對仗上異常巧妙。

    《瀛奎律髓》中評:“六軍”、“七夕”、“駐馬”、“牽牛”,巧甚。善能鬥湊,“昆體”也。

    “六軍”與“七夕”,一言軍隊,一言時節,本不能對仗。然有數字相對;”駐馬“與“牽牛”,“駐馬”是動詞加名詞結構,“牽牛”純是人名,兩者更不對仗,但是從字面上看,“駐”與“牽”都是動詞,“馬”跟“牛”都是動物名詞,兩者不但相對,而且對得很好。

    這一聯完全是寫不同時間的兩件事,李商隱卻能湊出如此精妙的對仗來,不得不令人嘆服。

    2)句法高妙

    這一聯的另一妙處,便是用了逆挽句法。

    清人朱庭珍說:“此二聯皆用逆挽句法,倍覺生動,故為名句。所謂逆挽者,倒撲本題,先入正位,敘現在事,寫當下景,而後轉溯從前,追述已往,以反襯相形,因不用平筆順拖,而用逆筆倒挽,故名。且施於五六一聯,此係律詩筯節關鍵處。……二詩能於此一聯,提筆振起,逆而不順,遂倍精采有力,通篇為之添色。

    簡單來說,上句寫馬嵬兵變,但卻只寫到六軍駐馬,沒繼續寫陳玄禮逼唐玄宗殺楊貴妃,也沒寫唐玄宗無奈賜死楊貴妃,而是突然逆入當初兩人在七夕之夜盟誓之情景,是為逆挽。

    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呢?

    人們對馬嵬兵變的故事已經很熟悉了,直寫下去詩也就沒有什麼可讀性了,是以詩人不再敘寫人們已經知道的事實,而以玄宗貴妃七夕盟誓之情景逆挽,映襯今日六軍不發請誅貴妃之情景,其中悲劇之感不言而喻。

    綜上,“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一聯,對仗精巧,句法高妙,是以妙絕千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十幾年朋友重逢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