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膽小不怕死
-
2 # 822046
一 技工貿和貿工技之爭,導致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
聯想不重視人才,早在二十年前,聯想總工程師倪光南就提出建議,聯想應該自主創新,應該研製自己的核心技術。但Quattroporte柳傳志不同意,不但不同意,還把有遠見卓識的工程師趕走,造成聯想至今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這也就是聯想戰略中的技工貿向貿工技轉型。(當時聯想還是中科院說了算,我都不知道這個決議是什麼通過的)現在,聯想呈走下坡路狀態,股票也不斷下跌,企業發展後勁不足。最根本的原因,是聯想缺少自己的核心技術。縱觀聯想幾十年的發展史,不重視人才,把工程師趕走,是聯想犯的最致命的錯誤。也是柳傳志柳老做為老一代企業家此生一大敗筆!
柳傳志曾說他最佩服和欣賞的是任正非。“聯想是根據市場做事,十步一紮營的做市場。但華為不是跟著市場做事,而是引領市場,拼命做事;有困難不停的調整做法,建立自己的品牌。”不過最近幾年來,聯想在研發投入(包括聯想研究院)不少,也開發出了高性能計算機,其CEO楊元慶提高聯想技術創新能力的決心很明顯。但“貿工技”耽誤了聯想七年。

這兩個人還是一條心,聯想帝國已成
二 聯想整個管理層的動蕩。
姜震去年空降聯想移動;神奇工場聯合創始人、ZUK手機CEO常程已經於2017年的12月28日回歸聯想移動中國區;12月初,上任不滿十個月的聯想MBG中國業務常務副Quattroporte馬道傑從聯想離職,而原來服務於聯想手機的彭貝力則回歸聯想,擔任聯想手機業務中國業務銷售副Quattroporte;而在馬道傑之前虞杲已經離職。(虞杲空降後是負責聯想移動中國區的銷售。虞杲此前是中國移動浙江分公司總經理,聯想曾寄望於虞杲能夠打通運營商渠道。)相信大家還記得柳傳志柳老2009年出山救場,聯想的人員動蕩由此可見一斑。而長期動蕩的管理層對於一個企業的殺傷力有多大,不言而喻!

(2月5日13:00消息,聯想集團今日公布截至2008年12月31日止第三季度業績,淨虧損9700萬美元。柳傳志重新擔任公司董事局主席,楊元慶重新擔任CEO接替威廉阿梅里奧的職位,羅裡·裡德(Rory Read)被任命為新設立的Quattroporte兼COO。)
三 民族情節和國際化的衝突。聯想一直以來都宣傳自己是個中國的民族企業,給自己貼上民族企業的標籤。
我們有失誤,就要以非常謙虛、開放的態度,面對現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聯想30多年的成長過程中,一路跋山涉水,經歷九死一生,我們靠的就是團結一心,眾志成城。今天我們不能容許有人朝我們潑髒水,甚至冠以“賣國”的帽子,如純屬巧合也就罷了,若是有意為之,試圖沖擊我們的軍心,打垮我們的士氣,踐踏聯想人的尊嚴,打擊一個民族品牌的驕傲,我們所有的人,都絕不能、也絕不會有半分容忍!以上節選自柳傳志老爺子在16日,以《行動起來,誓死打贏聯想榮譽保衛戰》

但是我們來看看聯想在產品定價上,聯想在美國市場奉行低價戰略,因而往往產生聯想在美國出售的產品“物美價廉”,而在中國市場的產品“價高質次”。這一點在一些高端機型上尤為明顯。2017年,聯想發布的Thinkpad X1 Carbon 2017款,美版的售價是1500美金,折算約9750元人民幣;國內版定價是24999元人民幣,國內比美國貴了1.5萬人民幣。定價上的差異,直接體現在財務報表上。2017年,聯想國內銷售總額佔全年銷售總額的比值為28%,國外佔72%。然而,72%的海外銷售總額,導致聯想虧損了2.44億美元,而28%的國內銷售總額,卻讓聯想狂賺5.39億美元。
這種定價策略明顯是和聯想打出來的民族企業的宣傳是相悖的。也是對聯想民族企業宣傳的致命一刀。這也是美帝良心的由來。也是華人對聯想最大的怨念!
而聯想現在的掌門人楊元慶又在某些方面有意削弱中華民族對於聯想國際化的影響,比如楊元慶前幾個月的聯想不是中國的這種言論(智者見智),又比如下面楊元慶對於5G事件的發言:

科技沒有國界就是最大的笑話
比如聯想現在的總部是在美國的,試想一家民族企業的總部都不在原來的國家,你什麼讓華人對你產生歸屬感!根據公開信息,聯想是一家全球性公司,成立於香港,總部設在香港,北京的聯想只是營運中心和研發中心,聯想的另一個總部在美國紐約,可以說,聯想的兩個總部都不在中國內地,聯想只是把代工廠放在中國內地,主要是看重中國工人的高勞動效率和明顯低於美國的勞動力成本。這也是聯想所標榜的民族企業論站不住腳的原因之一!
而聯想其實也不算一個標準的國際化企業,而現在國內唯一公認的國際化科技企業恰恰是聯想的對頭華為,因為只有華為的海外營收利潤率才達到了國際化的標準,而聯想,地球人都知道他在海外是虧損的!

華為各地區營收比
三 上市對聯想的景響
上市的利弊大家都知道,有的就有失,我們獲得了資金,資本獲得市場和利潤,一切都合情合理。 但是在這次美國的科技股出現大範圍的調整期,不少的互聯網企業都出現大範圍的下跌,中國的互聯網企業也皆遭到重挫。其中特別是阿里巴巴重挫達到萬億人民幣。
這件事出現後,我覺得我們應該開始思考中國的互聯網企業上市,是否是一個正確的選擇。我們都知道因使用外部資金,大多數企業的股權都被外部資金控制,(參考假藥停)而創始人借助自己在公司的威信和同股不同權的方式控制企業,這種方式在快速成長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但一旦公司碰到發展天花板,增長放緩就有問題了。作為上市公司,他們的這種控制建立在企業可以不斷獲得利潤上,也就是說緊緊的受到股價的影響。(參考華晨的下場)

我們的公司控制人為了得到董事會的支持就要不斷獲取利潤,保證資本的利益。但我們都知道獲取利潤要符合實際的發展,要保持一種持續發展的理念,要在發展的同時去不斷滋養市場的成長。但是這種建立在股價的控制權,會綁架企業領導者,為了獲取大量的利潤,他們會不斷榨取市場,只獲取不去回報市場,最後就會破壞市場的生命力,企業也會走向滅亡。而對於不上市的公司來說,他們前期可能艱難一點,但是後期絕對少很多麻煩事(參考華為)
這次聯想股價暴跌,對於聯想來說也不完全是壞事,可能也是個機會!沒看到騰訊正在大力收攏股份嗎?
做為一個華人,不管聯想以後走到哪裡,我還是希望聯想能夠狠下心來做做內功,擁有屬於自己的核心技術,買辦之路是長不了的,拿來主義更是死路一條,你能買到的都是別人玩不下去的東西,(聯想能買來華為,蘋果的手機技術嗎?)投機取巧只會讓自己的路越走越窄,最後無路可走!大家認為呢?
回覆列表
聯想的手機之所以這幾年會出現一個嚴重的,衰落的情況,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聯想手機本身,他的自主創新能力非常的差,基本上都是靠國外的配件來組裝的,他自己擁有的知識產權非常非常的少,這樣在市場上根本就沒有競爭優勢,它的價格和其他品牌手機相比較的話,還是比較偏貴了,不能夠贏得消費者的理解和尊重,從而選擇的人就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