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中午飯

    1琅琊王氏,2太原王氏,3三槐王氏,4開閩王氏,5廬陵王氏,6京兆王氏,7晉陽王氏,8北海王氏 9元城王氏。

    一、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興起於漢末,鼎盛於東晉至南朝。西漢時的琅琊王氏,經過文化途徑而演變為士族。琅琊王氏始遷祖王元的四世孫王吉,西漢宣帝時徵為博士、諫議大夫,出任益州刺史。從此,王家漸漸發跡,子孫代代為官,傳至第八代,王家又出了個遠近知名王的孝子王祥。東漢末年,王祥隱居二十年,直到後母謝世後才出來做官,晉武帝時官拜太保,進爵睢陵公。王祥弟王覽也官至光祿大夫,賜爵即丘子。王覽之孫、王裁之子王導,隨晉室南渡,開江左王氏興盛之先河。王導扶持司馬容建立東晉並歷事元帝、明帝、成帝三朝。王導有六子,均入仕為官,顯貴當朝。王導被稱為“王氏金凌祖”。自是王氏一姓,盛於江左,世稱望族,與謝安一門,號為“烏衣巷世家”。

    二、太原王氏

    1、始祖:王子喬(約前567年—前549年),姬姓,名晉,字子喬。是東周靈王長太子,幼時天資聰穎,溫良博學,不慕富貴,喜愛靜坐吹笙,樂聲優美如鳳凰鳴唱;15歲行冠禮後,以 太子身份輔政。晉平公派當時名流師曠前往朝見,問他以君子之德、治國之道,他旁徵博引、侃侃而談,師曠欽佩不已。記載太子晉事的先秦文獻主要有《 逸周書 · 太子晉解 》和《 國語 ·周語下》。三,三槐王氏

    1、始祖:來自王祜,字景叔,王徹之子,大名莘縣人,自幼聰慧過人,年輕時曾任魏縣、南樂二縣縣令。五代十國時期,歷任監察御史,官至兵部侍郎知制誥。入宋以後,拜為兵部侍郎,於上任後月餘去世,終年64歲,葬在陝西華州安豐裡,追封晉國公,先後有兩位妻子:娶任氏,繼邊氏。生三子:王懿、王旦、王旭,後代憑三槐預言衍生出三槐王氏而頗為著名

    2、淵源:是太子晉後裔太原王氏的分支,系由爵位而來,意指“帝王之裔”或“王家之後”。追本溯源,都是黃帝後裔。黃帝,是少典次子,姓公孫,名軒轅,生於壽丘,長於姬水,故又改姬姓。始祖王祜,剛正耿直,曾被宋太祖疏遠,但王祜仍以國為重,且將希望寄託於後代。周代慣例為:宮廷外植三株槐樹、九株荊棘,當百官朝見天子之時,三公面對槐樹而立,九卿面對荊棘面立。後世便以三槐代指三公官職,以九棘代指九卿官職。開寶三年(970年)春,王祜拖著病體親手在自家庭院中栽了三株槐樹,並自信地發出預言說“吾之後世,必有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

    四、開閩王氏

    1、始祖:王審知(862年—925年12月30日)字信通,一字詳卿,唐朝淮南道光州固始 (今河南固始)人,威武軍節度使王潮之弟,五代十國時期閩國建立者,太子晉第十九代孫。閩同光三年(925年),王審知去世,終年六十四歲,諡號忠懿王。王延鈞稱帝後,追諡為昭武孝皇帝,廟號太祖。因對福建發展貢獻很大,尊稱為“開閩尊王”、“開閩聖王”。

    2、淵源:開閩王氏是指入閩“三王”的後裔家族,開閩王氏的先源是琅琊王氏流脈。唐德宗貞元年間,琅琊王后裔王曄任固始(今河南固始縣)縣令。公元885年,天下大亂,王曄的五世孫王潮、王審邦、王審知三兄弟率領中原子弟向南發展,很快占領了閩中五州之地。後梁太祖朱溫封王潮的三弟王審知為閩王,加拜中書令。王審知把閩地治理得安定富庶,使閩王政權30年未受打擊,被世人尊稱為“開閩第一”。由福建遷徙居港臺及東南亞各地的王氏後裔都尊奉王審知為他們的先祖。

    五、廬陵王氏

    1、始祖:王該,字元仁,晚號長者,太原郡之晉陽人也。高祖臻,曾祖泰叔,祖謀,父吉,官吉州刺史,母曾氏。公因盜賊四起不圖祿仕,擇地隱居,唐中和間,爰棄晉陽,攜家人入西蜀,自西蜀徙于吉安之東岸,自東岸旋遷於吉之河山。

    2、淵源:吉安市古稱廬陵,以“廬陵”命名的廬陵王氏是太原晉陽支中的四房王氏南遷家族中的一個重要支派,史稱“廬陵王氏”。王該父親王吉在唐僖宗中和年間,為避戰亂,王該輾轉來到父親的官宦相者親篆其之地廬陵。921年,五代十國時期南吳君主楊溥游說王該將房產捐出為寺,並要他離開舊居“北去百里,遇三白即止,後子孫當繁昌,多文士”,在此重新安家,繁衍後代。

    六、京兆王氏

    1、始祖:亦為姬姓傳人,據說其始姐是戰國時期的魏公子無忌。秦滅六國之後,無忌的子孫逃至泰山,始以王為姓。西漢時,泰山王姓被遷至霸陵(今陝西西安東北),因此地屬京兆尹,後來便被稱為京兆王氏。

    2、淵源:在從唐朝建立到大中年間的200多年中,京兆王氏家庭有18人登進士科,30多人登臺省之位。唐玄宗年間,這個家庭中有3人曾任鳳閣舍人,故京兆王氏之被稱為鳳閣王家。隨著唐王朝的消亡,京兆王氏也漸漸銷聲匿跡。

    七、晉陽王氏

    1、始祖:王霸,今河南許昌襄城縣人,被光武帝拜為上谷太守、討虜將軍等職,大敗敵軍蘇茂、周建,攻克榮陽、中牟盜賊。34年,王霸率領六萬軍隊討伐盧芳部將賈覽及匈奴聯軍。王霸與匈奴、烏恆交戰總計大小上百次,多次上書要求與匈奴結親講和,建議得到採納和實施。

    2、淵源:以鹹公為主系,王鹹,霸公次子,子孫長期不顯。晉陽王氏自柔、澤兄弟開基後,便成為魏晉盛門。自晉初至此僅40餘年,王氏可考者十三人,除一人早卒外,餘十二人全部進入仕途,且三人三公,一人尚書,官位都在中級以上,真正鼎貴一時,是晉陽王氏的黃金時代。

    八、北海王氏

    1、始祖:世人所說的北海王氏,一般指北海劇縣王氏。獻帝初年,營陵王氏開基祖王修初顯於仕途,任高密令。王修有二子忠、儀,忠仕魏,官至東萊太守,散騎常侍,儀魏末任司馬昭安樂府司馬,因事得罪了司馬氏,終身不事晉,以教授為業,門徒多達數千人。所以其始祖為王修,字叔治。

    2、淵源:北海王氏出自媯姓,為虞舜後裔,在後漢時即已載諸史傳。世居北海郡劇縣(今山東昌樂縣西)、營陵縣(今山東安丘縣西北)、密縣(今山東昌邑縣東南)。因所居地望不同,以縣分為三支。三支之中,營陵王氏知名最早,劇縣王氏影響最大,密縣王氏家富於財。

    九、元城王氏

    1、始祖: 王賀,字翁孺,西漢東平陵人,齊國田氏後人,祖上曾經為王,乃以官名為氏。 自此,元城王氏便開始繁衍生息。

    2、淵源: 西漢武帝徵元城委粟裡新從東平陵遷來一個大口之家王賀。王賀為齊王室嫡裔田安的四世孫。西漢初,田安失去封國,其子孫淪為庶民。因其先人貴為王族,時人稱之為“王家”,久而久之,因此演變為王氏。

  • 2 # 用戶7367311182332

    ①源出東周畢公之後。周武王之弟畢公高封於畢國,春秋時其裔孫畢萬任晉國司徒,受封於魏,戰國時魏、韓、趙三家瓜分晉國。秦滅魏後,後裔魏無忌之孫魏卑子逃入山東泰山,漢初,魏卑子奉詔做官,被封於蘭陵郡。因其是王家之後,故稱其族為“王家”,從此以王為姓。

    ②源出春秋初周平王之後。周平王在位51年,太子早夭,周平王死後,由其孫姬赤繼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奪了王位,史稱周桓王。姬赤出奔晉國,子孫以其曾為王者而改姓王。一直到唐朝,這支姬姓王一直生活在山西臨猗一帶,史稱河東猗氏王姓。

    ③源出週考王胞弟桓公揭之後。桓公揭封於王城,古城在今洛陽王城公園。其封地雖小但處於東周王城的西部,史稱其為西周桓公。國亡之後,子孫遷到河南伊川和昭汝,以居王城改姓王,後來稱為王城王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mfc怎麼將菜單連接主窗口與子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