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唯吾獨尊86111747
-
2 # 用戶2464012213589
世界四大溼地排行
1.潘塔納爾沼澤地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溼地,主要位於巴西西部,以及玻利維亞和巴拉圭境內。以種類繁多的野生生物而聞名,潘塔納爾沼澤地被稱為是巴西主要旅遊勝地之一。潘塔納爾沼澤地雨林覆蓋面積小而濃密,被譽為是全美洲欣賞美洲豹的最佳選擇。
2.孫德爾本斯三角洲
孫德爾本斯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沿海紅樹林,延至印度的孟加拉國和孟加拉邦,其名字用孟加拉語可直譯為“美麗的叢林”。一些食肉動物居住在由河道、樹枝和樹根組成的類似迷宮的地方,那裡棲息著500多隻孟加拉虎。
3.奧卡萬戈三角洲
奧卡萬戈三角洲是世界上大型內陸水道之一。在奧卡萬戈河的水流全部傾入卡拉哈里沙漠流域,而該沙漠流域的水卻全部蒸發,從而形成了奧卡萬戈三角洲。該三角洲野生生物種類繁多,有大象、河馬、長頸鹿、鱷魚、獅子、獵豹、犀牛和斑馬。
4.佛羅里達的大沼澤地
大沼澤地,位於佛羅里達州,從奧基喬比湖延至佛羅里達灣,其特點是面積廣闊,以淺河流為主,水流緩慢。旱季,在大沼澤地,唯獨比較深的'地方才不至於乾涸。該地區棲息著20多種不同的鳥類,以及成百上千的其他物種
-
3 # 青瑤4
溼地是全球四大生態系統之一,被譽為“地球之腎”。高寒溼地是高海拔地區因其獨特的高寒環境而形成的特殊溼地類型,基於地貌、水文、生物及土壤等基本因素,及其與高寒溼地相互作用的高寒生物群落的影響,使得高寒溼地具有獨特的生態蓄水及氣候調解等功能。
-
4 # 用戶4510654793905
溼地是指潮溼或淺積水地帶發育成水生生物群和水成土壤的地理綜合體,包括陸地上天然的和人工的,永久的和臨時的各類沼澤、泥炭地、鹹、淡水體,以及低潮位時6米水深以內的海域。雖然溼地的類型多種多樣,但通常分為自然和人工兩大類:自然溼地包括沼澤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灘和鹽沼等,人工溼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庫、池塘等。據相關資料統計,全世界共有自然溼地855.8萬平方公里,佔陸地面積的6.4%。
溼地是地球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森林、海洋一起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對人類的生存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溼地處於陸生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地帶,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環境下,生長著眾多的具有溼地特徵的植物,擁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例如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遷徙都離不開溼地,因此它被譽為“鳥類的樂園”;溼地具有強大的生態淨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腎”的美稱;溼地參與地下水的交流,可以涵養地下水、調節地表徑流,對防止乾旱和洪澇有重要影響……此外,在旅遊業高速發展的今天,溼地巨大的景觀價值也逐漸被人們認可,例如九寨溝、洞庭湖、鳥島等都是著名的溼地風景區。
溼地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態系統,其潛在價值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回覆列表
從老工業區到城市溼地樂園
英國在溼地保護利用上的一大經驗是將城市附近荒廢的老工業區改造成為溼地公園。倫敦溼地中心是世界上第一個建在大都市中心的溼地公園,距離白金漢宮只有25分鐘車程很少有人知道,這裡曾經只是四個廢棄的水庫在建設倫敦溼地中心的過程中,當地人始終抱著這樣一個意識:溼地是一個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的建立和運轉需要一定的時間,不能急於求成,因此這個溼地公園在建成8年後才對外開放其間,科技人員定期監測生物的恢復狀態,直到這裡水草豐盈、樹木繁茂.
如今,這裡已成為了歐洲最大的城市人工溼地系統,種植了30多萬株水生植物和3萬多棵不同的樹木,常年棲息和遷徙經過的鳥類達到180多種.
科學管理促進溼地健康發展
在保護好溼地的同時,如何既能產生一定經濟效益,又能開展科研工作?日本在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鑑
首先是嚴格控制遊客數量為避免人類活動對溼地造成重大影響,一旦遊客臨近或達到事先設定人數,溼地公園就不再放行;二是注重寓教於樂不少溼地公園裡的動物模型都是用軟木彫刻成的這樣做既減少了製作費用,又不會傷害動物公園還出售軟木,供遊客親手制作小動物模型;三是合理設計公園設施北海道溼地公園為遊客設計了能看到最多景觀的路線,製定最佳觀賞時間,並提供大量資料供遊客取閱工作人員估算遊客感覺疲憊的行走距離,恰到好處地設置可供休息的小亭子待遊客坐下一看,還能發現旁邊正好就有一些溼地動植物的小圖片、小資料一趟旅行下來,遊客們玩得儘興,也學得開心.
溼地風景區還應成為良好的科研基地日本瓢湖溼地保護區多年來一直堅持觀測候鳥,從第一只鳥飛來的那天開始,直到最後一隻鳥離開,都記錄在案工作人員還在保護區兩公里內設置了大量攝像頭,需要時可隨時拉近鏡頭,在不打擾鳥類的同時,方便了科研人員或遊客的近距離觀察.
在實踐中提高溼地保護意識
不打擾小動物是研究和觀賞溼地生物的要求之一在歐美一些國家的溼地公園裡,常常可以看到父母向小孩示意安靜,因為旁邊的那隻小鳥正在睡覺呢作為回報,公園也會開闢專門的區域供遊客近距離接觸溼地動植物.
明尼阿波利斯是美國明尼蘇達州最大的城市,該市有一個著名的野生動物保護所,每年吸引了大量遊客,尤其是中小學生前來參觀小遊客們可以親自用小網兜等工具捕撈魚蝦和昆蟲,在顯微鏡下觀察並學習相關的生物知識;在日本琵琶湖溼地公園的體驗區,遊客可以伸手到水池裡摸一摸魚,捏一捏海參,大人小孩都捋袖子齊上陣,玩得不亦樂乎;在南韓安山市的溼地實驗學校,學生們可以自己踩水車揚水,將水引入曬池曬鹽,曬好的鹽學生們可以自己帶走在學校附近的灘塗,工作人員還種上各種溼地常見的植物,讓學生們辨識
區域聯動共同保護溼地資源
相當一部分溼地資源跨越了多個國家和地區,因此,區域聯動、通力協作就成為保護溼地及其他生態環境的必然選擇斑尾塍鷸的遷徙就是一個成功例子.
每年3月下旬,500多萬隻斑尾塍鷸都要從南半球的紐西蘭出發,一刻不停地飛抵北半球的中國、北韓和日本等國家的灘塗它們在這裡停歇約5周後繼續飛往美國阿拉斯加繁衍後代,之後再飛回紐西蘭這趟超過35萬公里的旅程跨越了22個國家和地區,只有這些國家和地區共同努力,這趟遷徙才能順利完成.
為此,澳洲、日本每年都會出資召開研討會,供沿途的國家交流數據,共享資料美國還為一些鳥裝上了價值5000美元的小型衛星跟蹤裝置,並動用了3顆衛星進行全程監測,所得數據無償提供給這22個國家和地區的相關組織更重要的是,各個國家和地區都儘力保護沿途溼地,不輕易開發這些一年可能只被小鳥使用幾周的溼地,大家深知一旦路途中的某塊溼地受到破壞,這個跨越22個國家和地區的旅程就無法繼續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