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熱鬧晚風4Z

    史書上的劉邦以善於用人,心胸寬廣,能屈能伸的性格得到天下。劉邦與項羽的爭霸可以說是兩人性格的較量,劉邦能成為天下之主除了適逢亂世的外部原因,大部分原因是由其性格決定。用一句話形容,就是亂世梟雄,厚黑高手,胸懷天下,利己達人。

  • 2 # 王大爺

    劉邦從個人才能上可以說非常一般,他武功不如項羽,謀略不及張良,領兵打仗更比不上韓信,但他為何能夠讓張良、韓信們死心塌地為他效命,並最終打敗項羽,贏得天下呢?可以說得益於他的用人方略。

    《史記》中的劉邦有點無賴相,這主要是因為劉邦出身下層,又沒有多少文化,幹了個亭長,工資很低,都不夠他喝酒,所以他常常騙吃騙喝,說話也比較粗魯。即使後來成為一方諸侯甚至成為天子,他仍然會露出自己的本相。但劉邦卻絕對稱得上是一位雄主,他自己本領有限,卻能把天下各方面的英豪收到他的旗下,這才是他的長項。而這一個長項足以讓他奪取天下。關於劉邦的用人方略,可以歸結為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他重視人才,求賢若渴。

    劉邦從沛縣起兵就非常重視人才,當時跟他最早造反的蕭何、曹參不過是縣裡的小官,樊噲和夏侯嬰更是下層百姓,但劉邦卻能發現他們的才能,並充分利用他們的特長,在沛縣舉義。後來他每到一處都要訪求當地的英才,特別是將才。他在征討陳豨的時候,就曾問周昌:“你能給我推薦一下這裡的將才嗎?”周昌就給他推薦了四位。劉邦看到這四位,發現他們其貌不揚,但還是把他們封為千戶侯。有人給他提意見,說這些人未立寸功,為何給他們封侯。劉邦卻說,你們只看到爵位,我關心的是能夠爭取人才。

    但是劉邦也有農民式的偏見,他特別不喜歡知識分子——那時叫儒生,他就曾留下過拿儒生的帽子當夜壺的笑談。但是,有一個儒者聽說劉邦有過人之處,就親自來投奔他,此人就是酈食其。酈食其求見的時候,劉邦並不熱情,他說打仗用不著儒生。酈食其說,老子不是儒生,是高陽酒徒。劉邦知道其人不是凡庸之輩,于是召見。後來酈食其一人幫助劉邦拿下秦國一座縣城。

    第二,對人才不苛求完美。

    劉邦用人,並不苛求“又紅又專”,只要有本事,我就重用。陳平當初來投的時候,老部下灌嬰、周勃對劉邦說,陳平品性有問題,他曾經跟自己的嫂子私通,原先跟魏王、楚王都幹過,還收受賄賂。劉邦也很直接,就拿這事責問陳平。陳平回答說:“魏王不接受我的建議,楚王不信任我,所以我棄他們而去。至於受賄,確有其事,但是不受賄我哪來的盤纏投奔您?”于是劉邦就留下了陳平,委以重任。人們都知道陳平後來官拜宰相。

    第三,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

    楚漢戰爭,他以漢王的身份跟霸王項羽對陣,用現在的話說,這是不對等戰爭。但是劉邦卻非常善於團結各諸侯王。項羽分封諸侯,把原來的國家都分成兩到三個小國,他們對此非常不滿,而劉邦趁機承認六國原來的封地,于是很多國家紛紛投到劉邦的旗下,劉邦組成了反楚聯盟。

    對於項羽的部下,只要“棄暗投明”,他概不拒絕。韓信、陳平、英布都曾經是項羽的猛將、謀士,他們或主動來投,或者通過做工作加入劉邦集團。

    在戰爭中劉邦一些原來的部下不得已投降了對手,後來又轉投劉邦,劉邦也不計較,還是像以前一樣重用。比如韓王信曾經投奔劉邦,後來兵敗投降項羽,之後又投劉邦,劉邦照樣對他重用,漢朝建立後仍然對他封王。

    第四,與人同利。

    劉邦愛財、愛美女、愛土地,所以他認為跟他幹事的人也都有同樣的愛好,所以他打了勝仗不吝惜財產、土地,總是重賞部下。最後奪取天下後,他更是大封功臣,光王侯就封了一百多個。在關鍵時刻,他更是出手大方。垓下會戰,是楚漢之間的最後決戰。劉邦追擊項羽到固陵的時候,原本約好共同對付項羽的韓信和彭越,卻按兵不動,讓劉邦吃了一個大敗仗。劉邦馬上給他們分別增加了大片封地,韓、彭二人于是立即出兵,才最後打敗了項羽。

    第五,從善如流。

    劉邦的智謀不高,他也有自知之明,但他善於聽取部下的意見和建議,特別是對張良、蕭何等重臣的意見更是非常重視。韓信初投劉邦的時候,並不受重用,他負氣出走,才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佳話。蕭何追回韓信,對劉邦說韓信“國士無雙”,于是劉邦設壇拜將,從此重用韓信。

    劉邦和項羽在滎陽大戰之時,韓信占領了齊國,派使者要求劉邦封他為代理齊王。劉邦聽後非常惱火,當著使者的面大罵,說韓信在我需要幫助的時候,竟然要自立為王。一旁的張良、陳平給他使眼色。劉邦大悟,忙改口說:“說什麼代理齊王,要做就做真齊王!”

    劉邦各方面的才能都很一般,他的品德就更是不敢恭維,但他卻能在自己的身邊團結起當時最優秀的人才,並依靠這些人才,剪滅群雄,一統天下。對於這一點,韓信認識得最最清楚。一次劉邦問韓信,你看我能領多少兵。韓信說陛下能領十萬兵。劉邦問,那你呢?韓信說,多多益善。劉邦說,那為何你給我打工?韓信說,“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也就是說劉邦是統御將領的將領。實際上應該說劉邦是善於統御將領的將領,劉邦的勝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他的人才戰略的勝利。

  • 3 # 老秦人秦渭

    合理正確使用人才得以人盡才用,所以一統天下。當然這些的前提是,劉邦能收攏人才,發現人才駕馭人才,哪些人才都是人中龍鳳,不是普通人能夠駕馭的。

    所以韓信也說,劉邦能將將,這才是劉邦的最大優點和特長,相比之下,項羽這方面就差得太遠了。

  • 4 # 用戶5693394037350

    得人心,等忠臣,得用人。

    首先,劉邦得天下可以從3點看出。第1點以義的天下。劉邦為人十分仗義,每次戰勝項羽後,都會重金獎賞取得勝利的大臣。所以劉邦手下的大臣都願意賣力的幹。這也就是他屢屢獲勝的原因之一。第2點,以智。他的隨機應變,不是一般人可以比的。就拿他得知韓信稱王時來說,開始是十分生氣,自己身陷戰場,韓信卻要成王,可是當他手下人踢了一腳,使了個眼色之後,他就瞬間明白了,不應該去追捕韓信。它可以不限於某一種情緒之中。它的智是無人可以比的。第3點,劉邦靠得以人心而得以天下。他的所有的說到做到,重金獎賞,可舍可得,不僅保留了他的,大多手下,並且還有很多項羽的手下都前來投奔他。所有的手下都很信任他,他以得以人心而得以天下

  • 5 # 用戶7059519011252

    得人心,得忠臣,得用人。劉邦用他的行動說出了領導能力的強大。有實力不一定能得天下,但有實力且會領導,也一定會得天下。

  • 6 # sunpeng123456

    劉邦得天下後的經驗,總結為一句話靠的是:知人善用。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 7 # 陌上如玉shy

    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資本主義國家的皇室怎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