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平凡而又多彩的人生

    在我們的印象中古時候的很多人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好象不所不通,而現在確沒有人能做到有那麼廣博的知識,原因就是現在學科越分越細,所要學知識越來越多,現在的人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習所有學科,在一個小得學科裡就有學不完的知識,而古代就沒有分那麼細,所有學科都可以學,所以感覺古人更有學問。

  • 2 # 用戶3216580737184

    中國古代流傳到現在的,在各行各業的文人學者都是那個時代代傑出的人物,都是在傳記中史策中記載的人物,他們都是大有學問的人,所以我們感覺古時候的人很有學問。中國古代的學問和現代的學問有一點不同,中國古代是以人文歷史為主,為了出人頭地,他們從小就學習人文歷史,諸子百家,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道儒佛,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策略等等知識,而現代還包括了對自然科學的探索應用這一塊的學問,除了繼承古代的優秀文化知識,現代學問還更高深,在學問上早已超過了古人。

  • 3 # 好運好物1

    因為古人小時候就很努力的學習,然後他們養成了那個重複性的習慣,比如一本經典的書,要經常的背誦好多遍,然後不斷的溫習模仿操練,操練到滾瓜爛熟,脫口而出,出口成章,達到終身不忘的本領。據我所知,自宋朝之後,把四書讀到上千遍的讀書人比比皆是。四書基本讀了一輩子,而且是每天唱讀。所以古時候的人都那麼的有學問

  • 4 # 自若芒果0I

    總體來說古時候的人有學問是指特定少數。畢竟古代文明燦若群星,文明的創造需要學問作支撐。術業有專攻,經過皓首窮經般鑽研苦讀,古代的人往往在某一領域獨占鰲頭,研學造詣頗深!例如唐代的詩歌詩人,宋代的宋詞詞人,明朝的航海技術等等。

  • 5 # 風雲帥氣範兒

    我就很欽佩古人,欽佩他們的學問,我們的祖先也就是古人的聰明才智是讓後人敬仰的,他們用質朴的語言,聰明的大腦,表現出高智商,而不像現代人,依靠的是編程,計算機,機械化的去想問題,去解決問題,完全是呆板的機械的做事,不如古人絕頂的頭腦思維,

  • 6 # 山中琴聲

    因在古時侯實行的科舉制,要想出人頭地,從小就要讀四書五經,習練書法。每年或兩年的進士,舉人,狀元考試,都層層選拔,取勝者才能進入更高一級的考試。

    因此民間普遍就很重視小孩從小讀書寫字,因此就造就了一大批文人墨客,這就不為奇了。

  • 7 # 美麗人生and健康心理

    為什麼說古時候很有學問,應該是現代人比古代要更有學問。從知識的積累的角度來算,後面的人借鑑了前人經驗,加上現在人人可讀書的年代,隨便怎麼比較也要比古代的人強。為什麼會認為古代人很有學問可能是因為我們在學習古代的文化時比較吃力吧。

  • 8 # 開心姥爺

    為什麼古時侯的人那麼有學問,要弄清這個問題,就得綜合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古代設立的課程極其少,看過不少傳統劇目都知道,古代的鄉試,縣市,直至殿試,沒有現在這麼多科目,古代看字寫的好不好,文章好不好,而沒有聽到過外語好不好,化學怎麼樣。

    第二,古代有古代的選才標準,古代是以文筆好壞為最高標準,所以古代文章詩詞好於當今吧。

  • 9 # 消失的左手

    這個問題我不敢苟同,古時候的文盲比現在更多,只是當時的社會是文言文的時代現在文言文學的少,很多大學生都不太懂一些文言文什麼意思,當時的人沒有其他的娛樂活動,不像現在的活動這麼豐富,加之有的人不讀書就得餓死,所以努力程度要遠勝現代人。比我們有學問就自然了。

  • 10 # 用戶3818358072818

    至於為什麼有人感覺古時候的人比現在的人有學問?那是因為很多人對學問的理解有偏頗。在我們的認識當中,比如說唐詩宋詞和那些文言文。似乎都很有學問,也很有韻味兒,欣賞水平都非常高。

    那是因為社會發展到不同的階段造成的。比如說唐詩宋詞,那時候的人們都喜歡那種格律詩。再說學問是多種多樣的,也是很複雜的。天文地理物理化學數學等等。總之除去詩詞歌賦,還是現代人比古代人有學問。

  • 11 # 麗姐1102

    不是古時候的人有學問,而是古時候的人學習比較單一,基本是學文的單學它,學醫的單字醫,字工科也是單學工,不象現代人年輕時要那麼多學課目,高中初中一個人至少學六種科目以上。所以不是古代人有學問,而現代人比古代人更有學問與才能。

  • 12 # 張慧敏Ms

    因為真正的原因是他們一生都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對經典的不斷研讀重複上,據我所知自宋朝之後,把四書讀到上千遍的讀書人比比皆是。

    我太爺小的時候讀過十年私塾,四書基本讀了一輩子,而且是每天唱讀。現在的人為啥沒學問沒智慧,原因在面前的書籍太多,自己都不知道讀什麼。小學到高中畢業語文課本就30多本,這樣子學語文一輩子也學不到真正的文化智慧。學了丟丟了學零零碎碎永無止境,根本不能一以貫之達到通讀背誦,何況還是低級無聊的近代語文居多。

    古人在私塾讀書每天主要是讀經典,讀四書五經,讀三百千。這樣的讀書要持續少則五六年,多則近十年。不斷地重複朗讀背誦這些大文章,這些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智慧的結晶,讀經典真正讓你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破萬卷,讀了經典自然能破萬卷,而不是讀一萬卷書破萬卷。

    經典造就幸福人生。我們現在人處在五色令人目盲,無音令人耳聾的時代,腦子都是亂七八糟胡思亂想,想要有點見識有些智慧只有讀經典這一條路,否則最後都被知識科技無聊了。有見識見地一定要讀經典,要聰明也要智慧一定要讀經典,要家庭和諧一家人一定要一起讀經典,要讓自己活的健康不蹉跎不墮落一定要讀經典。要麼成為手機的主人,要麼成為手機的奴隸。這一切取決於你對經典的認識。

  • 13 # 吃狼的綿羊2019

    聰明的古人是運用了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的原理來用人體科學感知自然科學。這種形式的無知之知是現代科學無法達到或超越的!或許是以走進《道》的形式吧!應該說《道》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正喻《老子》所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反其道而行之的推翻了羅輯思維是不被大部分人認可,《老子》早有預見:我道甚易知,甚易行。世人莫能做,莫能行!至此古人的聰明在於自身以無為體道,無為又在於無不為!這才是古人聰明之本源!

  • 14 # lihui12388

    首先,這種提法是有問題的,古代,那是上下千年,用現代幾十年和上下千年的成就相比,自然覺得古代人才輩出,文化發達。

    而且所謂落後也是相對的,和現代相比的古代的生產力是落後,但在當時的生產力相比並不落後,在古代文化發達的地方,比如古希臘,古中國,在周邊生產力哪個不是領先的。

  • 15 # 用戶9504890136926

    古時候從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這種詩詞的雛形了。而是詩詞開始是作為當國家遇到什麼事情的時候用詩詞來寫代表心情的祈禱,也是巫術傳承的一種。

    寫得好的人得到王君的賞識從而做官,而普通人想要學習這些東西,需要很多的物資和金錢的,一般的平民根本受用不起。

    到了秦時期,對教育逐漸開始重視,當時是統一言和統一文字、量具,這被視為正是教育的開始,到了漢則對王氏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就是,需要王家子弟不停的讀書,從三歲一直到16歲這十幾年都是要讀書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平字甲骨文圖片及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