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用戶4845605620914
-
2 # 用戶2774785651903262
做滿月 出生滿一個月叫「滿月」,一般男嬰在出生後的第三十天,女嬰則是第二十九天,滿月時所做的慶賀稱「做滿月」,有些人是選在第二十四天,取二十四孝之意,以其小孩長大後會如同二十四孝中的人物一樣孝順父母。 這一天要剃掉嬰兒的頭髮,稱做「理胎髮」。理胎髮的規矩很多,要先備妥蔥、紅鴨蛋、紅雞蛋、石頭、金鎖片、銅錢放在浴缸內,嬰兒剃髮前須先沐浴,並用紅雞蛋及鴨蛋在嬰兒頭上輕輕滾動三次,取其「紅頂」,希望他平步青雲、功成名就;蔥取聰明之意;紅雞蛋有再生、繁殖及圓滿之意,也希望長個雞蛋臉;紅鴨蛋希望他長得高壯的寓意。而蔥取意「聰明」、石頭取意「壓膽」,期待小朋友頭殼快快長硬,如同石子般堅硬、健壯;金鎖片及銅錢取意財運及好運、「大富大貴」。 這一天,要做雞酒油飯祭拜神明、祖先及床母。 這天產婦的娘家會派產婦的兄弟,給外甥送「頭尾」。所謂「頭尾」指的是嬰兒從頭到腳所穿的所有衣物而言,包括帽子、衣服、銀牌或金鎖、手鐲、腳鐲、鞋襪等。這種「頭尾」,在以前非常講究,尤其是有錢人家,一共要送「做滿月」、「做四月日」、「做週歲」等三次,其中以做滿月和做週歲送的衣物最多。 此外還要送蠟燭和「紅龜粿」。現在生孩子時一般朋友也會送衣物來,所以就另作「油飯」和「米糕」以為答禮,也有人用「酥餅」與「湯圓」為答禮的。對方為了表示回禮,就把少許的米放在鍋、盆等的容器中,上面再放一些豆子,用意是祈求嬰兒健康。 嬰兒出生的第三天及滿月這一天,除了要祭拜家中神明及祖先外,還要準備雞酒油飯祭拜床母,此後,每年中元、端午、七夕、除夕等節日及每月初一十五都要祭拜床母,直到小孩滿十六歲行成年禮為止。 步驟及程序 先將石子、硬幣及蔥加入煮蛋水; 將搗碎之蔥及蛋黃抹在嬰兒頭髮上,再將頭髮洗淨; 剃髮; 將紅蛋放在嬰兒頭上,輕輕的來回滾三次,口唸:『鴨卵身、雞卵面,好親成,來相勻』。 (有紅頂之意,象徵未來功成名就、生官吉兆。) 將胎髮及石頭包在紅紙內,放於屋頂上。 或有舊俗例:由長輩將嬰兒抱至戶外進行喊老鷹的習俗,經嬰兒抱著繞行屋子一圈,用趕雞竹棒敲地邊唱說:「老鷹飛上山、囡子緊做官、老鷹飛高高、囡子中狀元、老鷹飛低低,囡子緊做父。」或說「老鷹飛高高、生子生孫中狀元、老鷹飛低低、囡子快做老父」。這些童謠大多是為小孩祈福,期待將來有所成就。古時女孩不能做官,故大多只叫老鷹老鷹幾聲。最後將紅蛋分給圍觀或鄰近的小朋友。 親友禮俗: 外家: 嬰兒外婆此天會備「頭尾賀禮」及「外婆圓」送來女兒家。現今大多用禮金代替。 頭尾賀禮即是嬰兒從頭到腳所需穿戴的衣物,包含所需的鞋襪、手環及金飾。 外婆圓就是外婆送的粉紅色圓子。 親友: 多半送衣物、金飾及紅包等禮品,俗稱「送庚」; 或用紅線作一小袋將錢幣或銀元放入袋中,再將袋子掛在嬰兒脖子上,俗稱「掛領」。 喜家: 備油飯、米糕、酥餅、紅圓,現代人有用蛋糕、餅乾等答謝親友; 親友在回禮時依古禮須放少許白米及幾粒小石頭於容器中,以期嬰兒身體健康。 若是第一胎為男嬰,舊俗由父親帶著一隻雞、六瓶米酒及一盤油飯的「媒人禮」,去答謝媒人,媒人則以金飾回禮,且留下雞與油飯,但退回一半米酒。 嬰兒出生三天及滿月這天要祭拜家中神明及祖先,並備雞酒油飯祭拜床母,此外,到小孩滿十六歲行成年禮前皆須於每年中元、端午、七夕、除夕或初一、十五等日祭拜床母。 祭拜家中神明: 半生熟三牲; 水果; 清茶三小杯; 酒三小杯; 油飯、米糕、發粿、紅蛋; 點燭火; 神前獻茶、酒; 焚香三柱迎神,並祈求嬰兒平安順利長大; 香燒至三分之一時,雙手捧持金只拜供神明; 燒壽金、刈金、福金等三色金; 將酒撒於紙灰上; 收拾供品,禮成。 祭拜祖先: 拜好神明的供品可再拜祖先; 全熟三牲; 水果; 清茶三小杯; 酒七、九或十一杯; 油飯、米糕、發粿、紅蛋、湯圓三碗; 上供品,酒供幾杯、筷子同樣擺雙; 點燭; 獻茶、酒; 焚香三柱,並祈求祖先保佑嬰孩快快長大; 香燒至三分之一時,雙手捧持紙錢拜供祖先; 燒刈金、大銀; 將酒撒於紙灰上; 收拾供品,禮成。
回覆列表
雖然每個地方滿月酒的習俗有所差別,但還是存在一些大同小異的習俗。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滿月酒的風俗有什麼。
1、小孩滿月吃紅蛋。農村生了小孩,特別是生了頭胎,從小孩出生的那天到滿一個月,其舊俗很多。
2、報喜。小孩出生的當天,孩子的爸爸必須去岳父家敬祖放鞭,報告喜訊、報母子平安,告訴岳父岳母添了外孫。
3、出窩。小孩做了滿月,女兒要抱著孩子到娘家過門,外孫出生後第一次隨母親到外婆家過門俗語叫“出窩”。孩子回家時,外婆還要給外孫肩上搭花線,頸上掛銀墜,以示祝願外孫長命富貴。
4、送米酒。女兒生了外孫,母親要釀米酒、備雞蛋,第三天挑著米酒和雞蛋去看女兒和外孫。小孩滿一個月,家裡人要忙著為孩子做滿月,以示慶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