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將起源於中國,原屬皇家和王公貴胄的遊戲,其歷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
在長期的歷史演變過程中,麻將逐步從宮廷流傳到民間,到清朝中葉基本定型。
由來一 麻將本名應是「抹將」,抹的是水滸傳的108個好漢。
相傳元末明初有個名叫萬秉迢的人,非常推崇施耐庵筆下的梁山好漢,欲將水滸傳的故事讓達官貴人也知水滸故事,進而愛民護民遂發明麻將,將水滸英雄融入這個遊戲中。
麻將以108張為基數,分別隱喻108條好漢。
如牌中九條喻為「九條龍」史進,二條喻為「雙鞭」呼延灼,一餅喻為「黑旋風」李逵。
之所以分為萬、餅、條三類,是取其本人姓名的諧音。
每類從一到九各有四張牌,剛好108張。
108條又是從四面八方匯聚梁山,所以加上東、西、南、北、中午個方為各掭四張牌計20張。
這些好漢有富貴貧窮各階層,所以再加上「發」、「白」隱喻富有及窮白,加上八張牌,整副牌共計136張。
後來又加上各種花牌,整副牌共計144張。
另有一種民間趣話,打麻將用四方桌既是東西南北四個方位,也是指春夏秋冬四季,每人十三張牌,因為一季有十三個星期。
四季合五十二周,共三百六十四天,加上贏了時的那一張,代表一年最後一天共三百六十五天,恰好一 年。
這也是另一種趣話。
由來二 麻將起源於護糧倉麻將牌起源江蘇太倉,這是蘇州雜文作家"谷新之"研究得出的結論。
太倉在古時是皇家糧倉,倉內常年囤積稻穀,以供「南糧北運」。
糧倉既設,雀患便生。
守倉兵丁以捕雀取樂,倉官變鼓勵為獎勵,發給竹製籌牌記數酬勞。
這籌牌上刻有字,可用來作遊戲的工具;這牌子又是賞錢,有證券價值,於是便可以用來作輸贏。
這種遊戲流傳下來,演變定型,便成了麻雀牌,即今天的麻將。
其玩法,術語等都與捕捉麻雀有關。
譬如筒、索、萬。
筒的圖案是火槍的象形符號(截面圖)。
幾筒表示幾具火槍。
索即束,是細束捆串起來的鳥雀,所以一索圖案的是鳥,二索上像竹節,表示鳥雀的腳,官吏驗收時以鳥足計數,兵丁將鳥雀集合成「束」。
萬,即賞錢。
另外,東、西、南、北為風向,土槍無力,發射時要考慮風?。
中,即打中,故塗紅色。
白,即白板,打空槍之謂。
發,即得賞發財。
「碰」, 即「砰」,槍聲。
成牌之「胡」,實為「鶻」;屬鷹的一種,有高強的捕鳥本領,有了鶻就不愁抓不到麻雀,故每局牌勝皆曰「鶻」。
除此,麻將中的「吃」,槓」 等術語幾乎都要與捕捉麻雀聯繫起來。
那麼,麻雀牌又怎麼叫作「麻將牌」呢?原來太倉方言的「鳥雀」就叫作「麻將」,「打鳥」或者「打麻雀」統稱「打麻將」,故麻雀牌也叫「麻將牌」。
由來三鄭和於公元1405年至1433年先後七次奉旨率船隊出使西洋,一說為弘揚國威,加強聯繫;二說尋找失蹤的建文帝。
其歷時28年,行程10萬餘里,可謂世界航海的壯舉,鄭和也就成為世界航海界的先驅。
而今天人們稱為“麻將”的遊戲就是他在航海期間發明的。
明宣德年間,鄭和率領船隊直駛西洋群島。
十幾日乃至幾十日的海上生活,水手們感到很無聊。
鄭和為了給水手解悶,就在船上設計了一種竹牌遊戲,以此來打發水手們的“業餘生活”。
這種所謂的竹牌遊戲就是今天為廣大民眾所接受的“麻將”。
明朝時的船隻無動力可言,主要以風為動力,所以出海航行的人最關心的事情就是辨別刮什麼風,所以這種竹牌遊戲即以“東、南、西、北”風4張牌為始。
有了風要撐起風帆以及靠岸拋錨就是繩索,所以麻將中又有一至九條(索)的牌名。
在海上航行,淡水是必不可少的,而裝水的器具當時叫竹筒,放在船倉常常排列成行,一直要排九行,于是在麻將裡便有一至九筒的名目。
九張萬字牌緣於出海前朝廷按級別撥給每個船員一至九萬串銅錢,這些錢分給水手們上岸後買水酒喝。
那時航海沒有現代化的日期記錄,只能以日出日落和節令的變化來辨別一年四季,就這樣,鄭和便在竹牌上加上“春、夏、秋、冬”四個“花牌”。
明代的中國,已處在世界經濟強國之列。
富有的船員上岸後用皇家的銅錢購進了不少當地的物產,顯示了當時中華民族的神威。
于是聰明的發明者又在竹牌中加入“中、發、白”三張牌。
這便是今日人們稱之為“麻將”牌的歷史由來
麻將起源於中國,原屬皇家和王公貴胄的遊戲,其歷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
在長期的歷史演變過程中,麻將逐步從宮廷流傳到民間,到清朝中葉基本定型。
由來一 麻將本名應是「抹將」,抹的是水滸傳的108個好漢。
相傳元末明初有個名叫萬秉迢的人,非常推崇施耐庵筆下的梁山好漢,欲將水滸傳的故事讓達官貴人也知水滸故事,進而愛民護民遂發明麻將,將水滸英雄融入這個遊戲中。
麻將以108張為基數,分別隱喻108條好漢。
如牌中九條喻為「九條龍」史進,二條喻為「雙鞭」呼延灼,一餅喻為「黑旋風」李逵。
之所以分為萬、餅、條三類,是取其本人姓名的諧音。
每類從一到九各有四張牌,剛好108張。
108條又是從四面八方匯聚梁山,所以加上東、西、南、北、中午個方為各掭四張牌計20張。
這些好漢有富貴貧窮各階層,所以再加上「發」、「白」隱喻富有及窮白,加上八張牌,整副牌共計136張。
後來又加上各種花牌,整副牌共計144張。
另有一種民間趣話,打麻將用四方桌既是東西南北四個方位,也是指春夏秋冬四季,每人十三張牌,因為一季有十三個星期。
四季合五十二周,共三百六十四天,加上贏了時的那一張,代表一年最後一天共三百六十五天,恰好一 年。
這也是另一種趣話。
由來二 麻將起源於護糧倉麻將牌起源江蘇太倉,這是蘇州雜文作家"谷新之"研究得出的結論。
太倉在古時是皇家糧倉,倉內常年囤積稻穀,以供「南糧北運」。
糧倉既設,雀患便生。
守倉兵丁以捕雀取樂,倉官變鼓勵為獎勵,發給竹製籌牌記數酬勞。
這籌牌上刻有字,可用來作遊戲的工具;這牌子又是賞錢,有證券價值,於是便可以用來作輸贏。
這種遊戲流傳下來,演變定型,便成了麻雀牌,即今天的麻將。
其玩法,術語等都與捕捉麻雀有關。
譬如筒、索、萬。
筒的圖案是火槍的象形符號(截面圖)。
幾筒表示幾具火槍。
索即束,是細束捆串起來的鳥雀,所以一索圖案的是鳥,二索上像竹節,表示鳥雀的腳,官吏驗收時以鳥足計數,兵丁將鳥雀集合成「束」。
萬,即賞錢。
另外,東、西、南、北為風向,土槍無力,發射時要考慮風?。
中,即打中,故塗紅色。
白,即白板,打空槍之謂。
發,即得賞發財。
「碰」, 即「砰」,槍聲。
成牌之「胡」,實為「鶻」;屬鷹的一種,有高強的捕鳥本領,有了鶻就不愁抓不到麻雀,故每局牌勝皆曰「鶻」。
除此,麻將中的「吃」,槓」 等術語幾乎都要與捕捉麻雀聯繫起來。
那麼,麻雀牌又怎麼叫作「麻將牌」呢?原來太倉方言的「鳥雀」就叫作「麻將」,「打鳥」或者「打麻雀」統稱「打麻將」,故麻雀牌也叫「麻將牌」。
由來三鄭和於公元1405年至1433年先後七次奉旨率船隊出使西洋,一說為弘揚國威,加強聯繫;二說尋找失蹤的建文帝。
其歷時28年,行程10萬餘里,可謂世界航海的壯舉,鄭和也就成為世界航海界的先驅。
而今天人們稱為“麻將”的遊戲就是他在航海期間發明的。
明宣德年間,鄭和率領船隊直駛西洋群島。
十幾日乃至幾十日的海上生活,水手們感到很無聊。
鄭和為了給水手解悶,就在船上設計了一種竹牌遊戲,以此來打發水手們的“業餘生活”。
這種所謂的竹牌遊戲就是今天為廣大民眾所接受的“麻將”。
明朝時的船隻無動力可言,主要以風為動力,所以出海航行的人最關心的事情就是辨別刮什麼風,所以這種竹牌遊戲即以“東、南、西、北”風4張牌為始。
有了風要撐起風帆以及靠岸拋錨就是繩索,所以麻將中又有一至九條(索)的牌名。
在海上航行,淡水是必不可少的,而裝水的器具當時叫竹筒,放在船倉常常排列成行,一直要排九行,于是在麻將裡便有一至九筒的名目。
九張萬字牌緣於出海前朝廷按級別撥給每個船員一至九萬串銅錢,這些錢分給水手們上岸後買水酒喝。
那時航海沒有現代化的日期記錄,只能以日出日落和節令的變化來辨別一年四季,就這樣,鄭和便在竹牌上加上“春、夏、秋、冬”四個“花牌”。
明代的中國,已處在世界經濟強國之列。
富有的船員上岸後用皇家的銅錢購進了不少當地的物產,顯示了當時中華民族的神威。
于是聰明的發明者又在竹牌中加入“中、發、白”三張牌。
這便是今日人們稱之為“麻將”牌的歷史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