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結果補語
結果補語表示述語的結果。
結果補語主要由形容詞來充當,也可由少數單音節動詞來充當。
結果補語與述語之間不加“得”。
例如:
寫錯 變好 壓低 抬高 抓緊 煮熟 哭腫 踢壞 做完 洗乾淨 說清楚
說完 改成 聽懂 學會 拿走 推倒 抹掉 打死 拉住 撞翻 叫醒
結果補語與述語結合得比較緊密,其間不能加入別的成分。結果補語後面可以帶動詞助詞“了”和“過”,也可以帶賓語。
抓緊時間 壓低標準 抬高價格 哭腫了眼睛 踢壞了足球 洗乾淨衣服
叫醒他 抹掉痕跡 推倒了圍牆 寫完了作文 拿走了工資 學會了上網
②趨向補語
趨向補語表示事物運動的方向,主要由趨向動詞“來”、“去”、“出”、“上”、“下”、“回”、“上來”、“出來”、“回來”、“上去”、“下去”等充當。趨向補語和中心語之間不加“得”。例如:
走進 流進 取回 跑回 送來 拿來 交上 貼上 脫下 換下
走出去 跑進來 拿出來 蹲下來 爬起來 扔過去 縮回去 堅持下去
由趨向動詞“來”、“去”作補語的格式裡,賓語可以放在述補短語之後,也可以放在述補短語之間。例如“送來兩本雜志”可以改為“送兩本雜志來”。但賓語是表示處所的,只能放在“來”、“去”之前,“進”、“出”、“上”、“下”、“回”、“過”之後,例如“進門來”、“回家去”、“跑回家”、“走進裡屋”。
有時趨向動詞並不表示動作的真正趨向,而是趨向動詞的引申用法。例如:
夜晚久久地平靜不下來了。
他慢慢變得堅強起來。
動詞“了”一般加在補語後面、賓語前面,例如:
他匆忙走進了辦公室。
“了”也可以出現在補語之前,這時述語後面就不再出現賓語,例如:
叫聲使樓道里過往的人聚了過來。
周圍的人都“轟”地笑了起來。
③可能補語
可能的補語表示能怎麼樣或不能怎麼樣。
可能補語主要有兩種表示方法:
Ⅰ在述語和結果補語之間加入“得”或“不”,表示動作的結果、趨向可能或不可能出現。例如:
寫得(不)完 聽得(不)懂 出得(不)去
解決得(不)好 看得(不)清楚
Ⅱ“得”或“不得”用在述語之後作補語,表示結果可能實現或不能實現。例如:
去得(去不得) 吃得(吃不得) 認得(認不得)
丟不得 去不得 大意不得 耽誤不得
此外,“得了(liǎo)”或“不了(liǎo)”也可以用在述語後面作補語。例如:
走得了(走不了) 辦得了(辦不了) 決定得了
④數量補語
數量補語表示述語動作行為的數量。
數量補語可由表動量的數量短語來充當,表示動作發生的次數。例如:
看了兩眼 說過三遍 來過三次 打了一下
數量補語還可以由表示時量的數量短語來充當,表示動作持續的時間。例如:
等了三年 來了一個月 憂鬱了半天 坐了三分鐘
⑤狀態補語
狀態補語表示由於動作或性狀而呈現出來的狀態。述語和補語之間一般加助詞“得”。例如:
來得猛 變得殷紅殷紅 想得太簡單 講得眉飛色舞氣得臉都發青
說得上氣不接下氣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高興得眼淚都流了出來
狀態短語在一定的語境裡可以省略。這種句子表示的是,或者含有無須形容的意味,或者有讓對話者自己體會的意味。例如:
你急得 看你的頭髮亂得 你看她的臉紅得
有時狀態補語前不用“得”,而用“個”、“得個”。例如:
雨下個不停 說個沒完 拼個高低 打了個稀巴爛 鬧得個雞犬不寧
①結果補語
結果補語表示述語的結果。
結果補語主要由形容詞來充當,也可由少數單音節動詞來充當。
結果補語與述語之間不加“得”。
例如:
寫錯 變好 壓低 抬高 抓緊 煮熟 哭腫 踢壞 做完 洗乾淨 說清楚
說完 改成 聽懂 學會 拿走 推倒 抹掉 打死 拉住 撞翻 叫醒
結果補語與述語結合得比較緊密,其間不能加入別的成分。結果補語後面可以帶動詞助詞“了”和“過”,也可以帶賓語。
例如:
抓緊時間 壓低標準 抬高價格 哭腫了眼睛 踢壞了足球 洗乾淨衣服
叫醒他 抹掉痕跡 推倒了圍牆 寫完了作文 拿走了工資 學會了上網
②趨向補語
趨向補語表示事物運動的方向,主要由趨向動詞“來”、“去”、“出”、“上”、“下”、“回”、“上來”、“出來”、“回來”、“上去”、“下去”等充當。趨向補語和中心語之間不加“得”。例如:
走進 流進 取回 跑回 送來 拿來 交上 貼上 脫下 換下
走出去 跑進來 拿出來 蹲下來 爬起來 扔過去 縮回去 堅持下去
由趨向動詞“來”、“去”作補語的格式裡,賓語可以放在述補短語之後,也可以放在述補短語之間。例如“送來兩本雜志”可以改為“送兩本雜志來”。但賓語是表示處所的,只能放在“來”、“去”之前,“進”、“出”、“上”、“下”、“回”、“過”之後,例如“進門來”、“回家去”、“跑回家”、“走進裡屋”。
有時趨向動詞並不表示動作的真正趨向,而是趨向動詞的引申用法。例如:
夜晚久久地平靜不下來了。
他慢慢變得堅強起來。
動詞“了”一般加在補語後面、賓語前面,例如:
他匆忙走進了辦公室。
“了”也可以出現在補語之前,這時述語後面就不再出現賓語,例如:
叫聲使樓道里過往的人聚了過來。
周圍的人都“轟”地笑了起來。
③可能補語
可能的補語表示能怎麼樣或不能怎麼樣。
可能補語主要有兩種表示方法:
Ⅰ在述語和結果補語之間加入“得”或“不”,表示動作的結果、趨向可能或不可能出現。例如:
寫得(不)完 聽得(不)懂 出得(不)去
解決得(不)好 看得(不)清楚
Ⅱ“得”或“不得”用在述語之後作補語,表示結果可能實現或不能實現。例如:
去得(去不得) 吃得(吃不得) 認得(認不得)
丟不得 去不得 大意不得 耽誤不得
此外,“得了(liǎo)”或“不了(liǎo)”也可以用在述語後面作補語。例如:
走得了(走不了) 辦得了(辦不了) 決定得了
④數量補語
數量補語表示述語動作行為的數量。
數量補語可由表動量的數量短語來充當,表示動作發生的次數。例如:
看了兩眼 說過三遍 來過三次 打了一下
數量補語還可以由表示時量的數量短語來充當,表示動作持續的時間。例如:
等了三年 來了一個月 憂鬱了半天 坐了三分鐘
⑤狀態補語
狀態補語表示由於動作或性狀而呈現出來的狀態。述語和補語之間一般加助詞“得”。例如:
來得猛 變得殷紅殷紅 想得太簡單 講得眉飛色舞氣得臉都發青
說得上氣不接下氣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高興得眼淚都流了出來
狀態短語在一定的語境裡可以省略。這種句子表示的是,或者含有無須形容的意味,或者有讓對話者自己體會的意味。例如:
你急得 看你的頭髮亂得 你看她的臉紅得
有時狀態補語前不用“得”,而用“個”、“得個”。例如:
雨下個不停 說個沒完 拼個高低 打了個稀巴爛 鬧得個雞犬不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