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用戶4177784773553415

    1. 讀書人自稱(多見於早期白話) 2. 小生就是京劇中比較年輕的男性角色。

    小生的特點是不戴胡子,扮相一般都是比較清秀、英俊。

    在表演上最大的特點是唱和念都是真假聲互相結合。

    假聲一般說比較尖,比較細,比較高,聲音聽起來比較年輕,這樣就從聲音上跟老生有所區別。

    採用這樣一種發聲方法,是為了表示這種行當所扮演的角色,都是些青年人。

    可是小生所用的假聲,跟扮演女性的旦角所用的假聲並不一樣。

    如果小生所用的假聲跟旦角完全一樣的話,那就不對了。

    小生的唱法雖然也是用假聲,但是應該比較剛、勁、寬、亮,聽起來聲音很清脆,但是並不柔媚,很剛健,卻並不粗野。

    這種唱法和念法,要掌握得恰如其分是很不容易的。

    所以京劇小生這一行,歷來是人才較少的行當。

    小生也分成文武兩類。

    文小生裡又分為這麼幾類:袍帶小生、扇子生、翎子生、窮生等。

    袍帶小生也可以叫紗帽小生,扮演一般作官的青年人。

    這些角色大部分都是文人,扮出來以後,既不能帶殺氣,不能粗野,也不能帶稚氣,顯得挺天真活潑似的,那樣不行。

    袍帶小生的風度,一般說,應該是雍容端莊還要帶點儒雅穩重。

    例如《玉堂春》裡的王金龍,《陳三兩爬堂》裡的陳魁等,都是戴紗帽,穿蟒袍的。

    還有一種是穿官衣的,表示官階比較低的角色,像《奇雙會》裡的趙寵,《御碑亭》裡的柳生春(考中進士以後),《清風亭》最後出場的張繼保等。

    文小生裡還有一種扇子生,就是手裡拿把扇子,頭上戴的是文生巾,穿的是褶子,所以也叫作褶子生。

    扇子生所穿的褶子,一般都是身上繡著花的,表示年輕、瀟灑。

    為什麼叫扇子生呢?因為扇子本身就是一種舞蹈道具,可以輔助演員做出許多舞蹈動作。

    在京劇舞台上,扇子不是為了天熱才拿的,不管什麼天氣,都可以拿扇子。

    實際上扇子是一種特殊道具,主要是用來幫助角色表現他的風流瀟灑、文質彬彬的風度。

    例如《拾玉錫》裡的傅朋,《西廂記》裡的張生,《人面桃花》裡的崔護等;都是這類的角色。

    這類角色一般離不開愛情戲,所以經常是跟旦角在一起配合的。

    文小生裡還有一種叫窮生,專門指一些倒霉的窮困潦倒的念書的人,比如《評雪辯蹤》裡的呂蒙正,《金玉奴》裡的莫稽,《連升三級》裡的王明芳,《狀元譜》裡的陳大官等,都屬於這類角色。

    這些角色一般都穿富貴衣。

    富貴衣是一種專門名詞,就是在青道袍上補了許多花補丁,這樣的衣裳給它起個好聽的名詞叫富貴衣。

    還有一種說法,這些人雖然眼前很窮,將來肯定是要富貴的,現在雖然穿得這樣破,卻是將來富貴的象徵,所以這種衣裳叫作富貴衣。

    這是過去戲班裡的一種說法。

    在文小生裡還有一種是比較特殊的,就是翎子生。

    翎子,也叫雉尾,俗話就是野雞尾巴,尺寸很長很長,最長的要到二米左右,一般也要到一米四五、一米六七的樣子。

    兩根大野雞翎子,插在頭上,作為頭上的裝飾品。

    凡是頭上戴雉尾的小生,一般都是雄健,英武,扮相很英俊,氣勢很盛的青年角色。

    這種角色雖然劃在文生範圍裡,實際上可以說是文武兼備,也可以說是文武之間的一種行當。

    因為演翎子生的,一般都要有一些武功,主要憑工架,憑舞蹈,用翎子做出許多舞蹈動作來。

    比如《群英會》、《回荊州》、《黃鶴樓》的周瑜,《風儀亭》、《轅門射戟》的呂布,《四郎探母》、《穆柯寨》、《破洪州》的楊宗保等,都屬於這類,扮演這樣的角色,一般都要有些剛健、英武的風度。

    除了文小生外,還有武小生。

    有些武小生是由翎子生兼演的。

    純粹的武小生也分成兩種,一種是穿長靠的武小生,比如《鎮潭州》、《小商河》的楊再興,《磐河戰》、《借趙雲》的趙雲,《銀空山》的高思繼,《柴桑關》的周瑜等,都屬於這類的角色。

    還有一種是短打的武小生,就是穿短衣裳的。

    從武打的功夫來看,和武生差不多,可是唱和說白,都用小生的方法,,就是用小生的真假嗓結合。

    在有些工架和造型上,也與武生有些出入。

    例如《石秀探莊》的石秀,《雅觀樓》的李存孝等,都屬於這類角色。

    可是有些戲,像《八大錘》的陸文龍,現在也由武生兼演了。

    所以這樣的戲也叫“兩門抱”。

    所謂“兩門抱”,就是武小生可以演,武生,也可以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蒜薹豬肉餃子怎麼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