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聽風書法

    200萬左右。戰後的德華人淪為了“下等公民”,任人宰割,據統計大概有50萬德國婦女遭到了明目張膽的侮辱,一位蘇聯軍官曾誇耀過:蘇聯至少在德國的土地上,留下了200萬蘇聯後裔。

    而作為戰敗國,德國被蘇聯和波蘭割去了1/4的國土,其中包括“龍興之地”普魯士,著名的西西里亞工業區,東部重要的產糧區,這些領土是永久性的失去了的,一直到現在都無法拿回來。

  • 2 # 卓然不凡8816

    大概有200多萬人。

    德國和俄羅斯都是世界性的大國,從歷史角度來說,這兩國在二戰中結下血仇——蘇德戰爭可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從文化角度來說,俄羅斯文化和德意志文化差別也很大;從地理角度來看,俄羅斯和德國也並不接壤。可以說這兩國既無地緣相近,也無人文相親。但是,德國卻有一個很奇特的現象:德國國內竟然有200多萬俄裔!

    這個數字相當驚人,給大家看一張表,這張表是世界上俄語人口佔該華人口的比例:

    大家可以看到,人口數量比較多的或者比例比較大的,除了前蘇聯國家外,只有以色列、美國和德國三國。

    美國不用解釋了,這畢竟算是全球霸主,對世界各國吸引力都很強;以色列是因為蘇聯時代到俄羅斯建國那一陣時期有大量俄語猶太人移民過去;但德國就有些費解了,德國全國有225萬人、超過2.8%的人說俄語,那這個顯然就有意思了。

    這些人都是誰呢?

    其實,如果思維放寬一點就會理解了:德國可以說是歐洲事實上的領頭羊,經濟發達,而且對移民條件較為寬鬆。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之後,自然會有大量的東歐地區居民被吸引到德國,而前蘇聯國家由於最為動蕩,所以自然會有很多俄語居民移居到德國。

    不過,德國的俄語人口另外有特殊的地方:這裡面很多人從血統上來說是德意志人!

    是的,這些人是德意志人,但是母語卻是俄語,這又是啥情況?這也是由於東歐集團後期的衰敗,自1987年來,近300萬德意志人(多數來自前蘇東集團國家)行使其回歸權移居德國。

    那問題就變了:在東歐的這些德意志人又是哪裡來的?

    這涉及一段特殊的歷史了,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歷史知識——俄羅斯歷史上立下豐功偉績的葉卡捷琳娜女皇是德華人,她原本是普魯士公主,嫁到俄國的時候甚至一句俄語不會,後來罷黜其丈夫彼得三世,自己當了俄羅斯的女沙皇。

    當時畢竟不是現在,民族國家還沒成型,大家民族認同感也不強,對於政權的認同更重,比如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羋月,不也是幫秦國建立功業嗎?雖然她自己是楚華人。

    葉卡捷琳娜二世在1762年和1763年兩次發詔,邀請除了猶太人之外的歐洲人移居俄羅斯,開墾土地,並允許他們保留自己的語言和文化。雖然第一次詔命只是得到了很少的響應,但第二次詔命由於提高了優惠條件,所以更加成功。除了開墾荒地之外,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另一個重要的考慮是在俄羅斯的臣民和東部的游牧民族之間建立一個緩衝帶。當時有些國家,比如法華人和英格蘭人更傾向於移民美洲而不是俄羅斯;另外的一些國家,比如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地利禁止移民,而德國(普魯士)人不一樣,由於家鄉貧窮,大量的德華人遷徙到俄國。

    二戰前歐洲德語人口分布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不得志的普魯士貴族選擇響應自己“老鄉”葉卡捷琳娜的號召,去俄羅斯開拓新事業,而且由於葉卡捷琳娜的政策,這些德裔俄羅斯人仍保留著自己祖國的語言和宗教傳統。

    由於這批人是生活在俄羅斯的南部,伏爾加河流域的薩拉托夫(伏爾加河下游港口)周邊,所以被稱為“伏爾加德意志人”。

    1917年俄國革命之後,1924年蘇聯設立“伏爾加德意志人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直到1942年,首府是恩格斯城。蘇德戰爭爆發後,斯大林擔心伏爾加德意志人會起而呼應,于是在1941年8月28日下令撤銷“伏爾加德意志人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並強迫居住在當地的德意志人遷移,同時也遷徙了包括了其他住在伏爾加區域的當地民族。他們的土地、房屋被剝奪,被遷移到中亞的哈薩克斯坦、西伯利亞阿爾泰邊疆區以及其他遙遠的地區,數十年間不被允許回到當地。

    當然,他們的德國文化也早被磨滅了,蘇聯數十年來規定在公共場合不能說德語,這造成許多伏爾加德意志人已只能說少量的,甚至完全不會說德語。這些德裔都是夾著尾巴做人,甚至覺得自己和俄華人沒區別了。

    蘇聯解體後,重歸統一的德國歡迎海外僑民回歸,德國的法令允許那些被證實為難民,以及能證明是德意志人後裔或源自德意志民族的人取得公民資格,大批德國裔居民回歸德意志,儘管很多人已經不會說德語。直到90年代的後期,德國政府提高了來自俄國的德裔人取得德國居留權的難度,尤其是對於那些不會說伏爾加德語方言的人,這股移民潮才減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對世界氣候變化,我們青年人應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