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九世之仇尤可復

    半坡和河姆渡屬於史前文明 。中國的人文歷史——史前文明(170萬年前——公元前2000年)

    半坡和河姆渡居民都屬於新石器時代。

    河姆渡文化是長江下游地區的典型文化,而半坡文化則是黃河流域仰韶文化的一個典型代表,它們同屬於新石器時代中期。

    半坡人居住的地方,叫半坡村。無論是方形的還是圓形的房屋,多為半地穴式房屋,而且以小屋居多,大屋僅一座,位於中央,小屋圍大屋而築。

    河姆渡人,距今7000多年生活在長江下游的古人類。他們建造幹欄式房屋,用船、筏載人和物、浮水採集,使用刀、匕、錘、鏟、矛、碗、筒、小棍、器柄、紡輪、蝶形器等木器,栽培人工水稻,家養羊、鹿、猴子等牲畜。

    半坡和河姆渡居民都為母系氏族公社時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已經普遍使用磨製石器。

    半坡文化屬黃河中游地區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位於陝西省西安半坡村。年代距今約6800—6300年,半坡村的原始居民是定居的,以氏族或部落為單位,建立村落。

    半坡是一個沒有貧富差別的原始社會。居住區有壕溝圍繞,以防野獸侵害。房屋為地面和半地下式的,呈方形或圓形。居住區中央有長方形大屋,可能是氏族集體活動的場所。多種農具、魚獵工具的出土,反映半坡居民的經濟生活為農業和漁獵並重。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等。

  • 2 # 6974中國紅

    半坡遺址是黃河流域一處典型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遺址,距今6000-6700年之間,。該遺址1953年春發現,遺址面積50000平方米。從1954年9月到1957年夏季,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組織近200名考古工作者,前後發掘5次,延續近4年時間,揭露遺址面積達10000平方米,獲得了大量珍貴的科學資料。共發現房屋遺跡45座、圈欄2處、窖穴200多處、陶窯6座、各類墓葬250座(其中成人墓葬174座、幼兒甕棺73座)以及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約近萬件文物。

      半坡聚落的範圍為不規則圓形。居住區在中央,分南北兩片,每片有一座供公共活動用的大房屋,還有若干小房子,其間分布著窖穴和牲畜圈欄。居住區有濠溝環繞,溝北是公共墓地,溝東有陶窯場。據研究,此聚落是集聚兩個氏族的部落住地。

      半坡居民的經濟生活為農業和漁獵並重。出土斧、鋤、鏟、刀、磨盤、磨棒等石制農具,鏃、矛、網墜、魚鉤等漁獵工具。還現粟的遺存和蔬菜籽粒,以及家畜和野生動物骨骸。常見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缽。彩陶十分出色,紅地黑彩,花紋簡練朴素,繪人面、魚、鹿、植物枝葉及幾何形紋樣。

      從陶器上發現22種刻劃符號,有人認為可能是一種原始文字。半坡成人死後埋入公共墓地,常隨葬陶器及骨珠等裝飾品。發現兩座同性合葬墓,分別埋著2個男子和4個女子,一般認為是母系氏族社會的葬俗。死亡兒童埋在居住區,多采用甕棺葬。一座女孩土坑墓中隨葬品精緻豐富,有木板葬具,表明當時對女孩的愛重。

      坡先民們的生產與生活情景。半坡居民大多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這種房屋冬暖夏涼。屋內有灶炕,供炊煮和取暖用。並且當時的半坡人已經學會了人工取火以及保留火種。建房時他們先在地上挖出一個圓形或方形的坑,在坑中埋設立柱,然後用樹枝等材料沿炕壁建起圍牆,有的還在內外抹上草泥,以增強牢固性,最後在立柱和圍牆上架設屋頂。

      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製石器。他們的主要糧食作物是慄。白菜和芥菜。是最早種植芥菜的國家。半坡居民飼養豬、狗等動物,還會制作彩陶,紡線,織布,製衣,並且會骨制箭頭、魚叉、魚鉤打獵捕魚1958年,在考古發掘的基礎上建立了中國第一座遺址性博物館-西安半坡博物館。半坡博物館現有2個陳列室和1個遺址大廳。

      第一展室主要展出在半坡遺址發現的生產工具,有石器、漁具、紡輪、骨針、魚鉤、魚叉等,我們可以由此了解半坡人生產活動的各種場面及表明半坡人過著以農耕為主的定居生活。第二展室展出的文物反映出半坡人的社會生活、文化藝術和各種發明創造。

      【結束語】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具有原始村落風格的大門裝飾,魚池中聳立的正在汲水的半坡姑娘的石雕以及遺址大廳正面郭沫若先生題寫的“半坡遺趾”四個遒勁雋美的大字,都為半坡博物館的文化氛圍平添了一種情趣,使人們產生一種回歸自然、回歸歷史、回歸藝術的真情實感,此情此景,常使許多觀眾流連忘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