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執著的雪碧8h
-
2 # 老樹醜枝
釣鰱鱅水深1米多的,幾乎可以肯定釣底無疑。因為池塘大淺了。
可以通過幾個方面來分析解答。
鰱鱅線組的搭配也是有要求的,
1米多深釣鰱鱅除了正口釣上來以外,還有很大的機會錨到魚,這是不可避免的,有些時候不是吃口錨到魚,而是窩點魚聚集的比較多導致。
鰱鱅魚本身個體偏大,所以一般搭配4號主線3號子線,有時候也用2.5號子線,所以子線的型號普遍偏大。
作釣鰱鱅,是需要通過作窩產生霧化效果,才會促使魚開口吃餌的,所以一般我們會加長子線,或是不能用太短的子線,避免線號太大,導致柔韌度太差,影響吃口效果。
釣鰱鱅是需要打頻率拋竿的,其實也是在做窩,這種作釣方式會導致,小魚聚集窩點,浮漂的選擇上,也是需要考慮,穩定性高的,小魚在吃口上需要絕對的區分,一般選漂身比較長的,特別是浮漂的碳腳要硬度高點的。通過上面對一般作釣的特性分析,線組搭配的最小極限作釣深度。
正常子線70cm長度,為適中。
浮漂長度為60長度,比較普遍。
在做釣的時候,一般最少也要釣一浮漂的深度,這樣才好操作。
通過上面的計算可以初步證明在你這個1米多的水深的情況下,必須釣底。
我們知道鰱鱅是依靠,拋竿做窩效果,來促使魚吃口的,我們現在的作釣水深在1米多深內,假如我們現在釣浮水、用小漂、短子線釣60深度,
如果按5斤一條的個體來算,魚從吃餌的位置到水下,還剩下20cm,也剛好是一個魚的身位距離。
所以我們即便釣浮水,從餌霧化漂落,到魚過來吃餌,基本也是在水底,也相應於在釣底。
鰱鱅是群體活動的魚,一般把魚誘進窩後,都會是幾條,假如我們釣浮水,把魚聚集後,起竿,拋竿的過程都會驚動魚,這樣周而復始,只看到魚在窩點活動,一下跑一下來,它也吃不到鉤。
如果水太淺,你又通過浮水做窩,即便你將魚誘惑進窩後,隨便一個拋竿的動作,都有可能把魚驚擾,導致無魚吃鉤。
所以今天的問題,1米多的水深,釣底才有比較大的幾率上魚。
通地上面的問題分析,不難看出,魚反復打花,也是因為密度太高導致,如果你再,在浮水做窩,基本可以肯定,魚過來吃餌的時候,會反復被新進窩的魚驚擾,是看到有魚來,根本沒有可能吃鉤,如果這樣持續時間太長,今天都有可能報廢。
水比較淺的時候,魚越聚集多,越容易被驚擾,也就越容易受驚後不吃鉤。
這個時候把子線改短,剛好釣離底一點就可以了。
開始做窩的時候,還是和正常作釣一樣跑竿做窩,考慮霧化效果。
等於進窩後,將一部分餌打死打粘,用雙鉤上小餌團。
餌料不霧化不用提竿,可以持續等待。
盡量避免無吃口,不用力抖竿,保持安靜,不驚動魚。
在上魚後,盡量不在窩點遛魚,還需要在窩點補窩。
-
3 # 用戶9223102822757
子線長度控制在20厘米以內。
鰱鱅垂釣我們通常採用浮釣,主要是鰱鱅屬於中上層水域活動魚類,對於提問講的1米多深的水域垂釣鰱鱅,我們子線長度的控制,這裡要考慮兩個因素,一是浮漂的長度,二是浮漂到子線的長度。浮漂長度一般使用40厘米即可, 加上浮漂到子線長度控制在10厘米,再加20厘米的子線總長度是70厘米,所以子線長度必須控制在20厘米以內。
-
4 # 魔法師0k
釣鰱鱅子線長度20到25厘米最好。在垂釣鰱鱅時,由於不同個體體型不同,10到50厘米的子線也都可能用到,不過使用頻率最高且效果最好的還是20到25厘米的。這裡的長度指的是子線在折疊過後的長度,原始長度則是40到50厘米。因為鰱鱅是中上層魚,在深層活動的頻率低,所以一般用不到太長的子線。
回覆列表
一米水深,還要釣浮,目標魚是鰱鱅,說明水深不足,一定是短子線,釣短平快,釣可靠,浮漂不要出現行程,所以釣鰱鱅要用短子線,一般也就15~20公分左右子線足夠用。
淺水釣鰱鱅,餌料霧化效果不明顯,行程能縮短就縮短,餌料比重稍微加重,減少霧化,減少行程,直接打死口,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