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葉愛剪輯
-
2 # 勇往直前的雪碧1J3
爺爺那一輩住的是窯洞和草房。我爺爺是清朝人,我沒有見過我的爺爺,聽父親給我們講過爺爺的故事。爺爺姊妹兄弟四個,爺爺是大哥,由於沒錢蓋房子,帶領弟兄幾個自己挖土打窯洞,經過了幾年不懈的努力。吃盡了苦頭,流盡了汗水,分別打了五口窯洞,弟兄幾個才娶了媳婦分了家。
過著饑飽不定的生活,爺爺一生聰明善良,勤儉持家,1945年在逃亡抓壯丁的路上被日本強盜殺害,年僅四十五歲
-
3 # 金樽榮耀
爺爺那一輩住的是土牆房子,我們老家現在還有土牆房子,是我的父母蓋的房子,至今我都能想起房子是怎麼蓋起來的。
那是上世紀七十年代,農村還很窮,蓋房子要用泥土,把泥土和上麥秸,用鐵叉,一叉一叉的把泥土壘起來,一般一次壘半米多高,等泥牆晒乾了,再往上接著壘泥,一般要壘三次,慢慢有了房子的形狀,然後再蓋上屋頂,一座土牆房子就蓋好了。土房子冬暖夏涼,
-
4 # 莊彥73019
爺爺那一輩住的什麼房子:
我是七零後,爺爺住的是那種土坯房,在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代應該磚瓦廠很少,就是有也不便宜,家家戶戶蓋房子都會用泥自己做土坯,牆是土坯壘的,房蓋是茅草,或者是麥秸的,房子又矮又小,有時候下雨還會漏,晴天在修。
-
5 # 美麗心情1447
爺爺那一輩現在是80歲左右的老人,農村老人依然住在農村,農村老人的房子仍然是平房,三間磚房,中間一個房間一般是客廳,左右兩邊的房子是居室。農村的廚房、浴室和衛生間都是在院子裡的廂房裡,一個房間一個用處,也安裝有暖氣,不比樓房差!
-
6 # 用戶南方之燕
爺爺那一輩住的是土坯房,我爺爺是農村的,那時候,家裡窮,爺爺和叔公兩弟兄住一棟房子裡,那個時候的房子是用泥土磚徹的牆,房頂上蓋著村里自己做的青瓦片,屋裡沒有衛生間,一般的都是在外面挖個早廁,非常的不方便。家裡做飯燒的是木柴,有時燒火做飯被煙嗆得滿眼是淚。
-
7 # qd4530
我爺爺那一輩住的是四合院。我的老家在山東省西南部的農村,我小時候在爺爺奶奶家長大,記得爺爺家的家是有一個大院子,有堂屋、東廂房、西廂房、耳房、門樓,院子裡還有六棵棗樹。進到門樓後有一個屏風,雕龍畫棟。長大後才知道這就是四合院。
-
8 # 劉宏偉725
爺爺那一輩,他應該住的是土坯房,他們在當時那個年代沒有工業化當時大部分都用的是黏土做成的土坯或者是那種水泡的青磚組成的半土半磚式的房子
-
9 # 艾米2018yb
每個家庭條件不一樣的,我爺爺那一輩的人,他們住的是土房子,就是泥巴房,我一個堂爺爺家裡有錢住的樓房,是紅磚房子,就外面是紅磚的,沒有粉刷什麼的,也有人住草房子的,四面是泥巴,房頂是稻草鋪的,還有住的是石頭房子,用石頭碼的房子
-
10 # 一個二二的女孩子
我感覺不同的地區爺爺輩的人住的也都是不一樣的吧,比如像我是山東農村的,我記得我小的時候我爺爺奶奶住的房子就是用泥土做的,裡面是石頭,外面是用泥土糊起來的,裡面還有麥秸什麼的,但是城市裡的爺爺奶奶大概就是會住到比較好的水泥做的房子吧
-
11 # 幽默常在
我們出身的時候就沒有見到祖父母。但我們居住的房子應該是祖輩遺留下來了。
雖說我們又經過了幾代人。且祖輩的老屋早已由政府統一規劃拆遷幾十年了。
但老屋的印象還記得是木質結構。房型分三大幹,兩邊有廂房,中間是堂屋,再由木質屏風隔斷後是廚房。
-
12 # 觀點隨眾
我的爺爺在農村住。住的是茅草房,家裡沒有廁所,是在外面挖了一個坑的,搭成簡易的矛廁房。房裡頭也沒有床,只有一個大炕,一家人都睡在炕上。冬天冷了,可以燒火暖床。沒有電燈泡,只有煤油燈,更別說有電視,冰箱,空調了。但一家子在這簡陋的房子裡,非常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
13 # 用戶4573321764128
爺爺那一輩兒住的什麼房子,這個問題要具體看。首先要看是誰的爺爺。如果是五十歲左右人,那麼他們的爺爺那一輩,住的房子,如果是普通老百姓,基本上都是泥牆草房子,甚至是窩棚。
如果是二十歲左右的人,那麼他們的爺爺那一輩,住的房子,條件就好多了,基本上都是瓦房子,個別人條件好的,有可能就是兩層樓的房子
-
14 # 用戶2267256302441
爺爺那一輩住的是在山上撿來的各種式樣的石的用泥漿堆起來的毛草房在後期改成了瓦房。
回覆列表
現在的年輕人,不知道還記不記得從前住什麼房子,我還清楚的記得小時候,家中找了十幾個人,院裡拉了一推土,一大堆的麥毛,有的人挑水,有的人把麥毛摻到土裡攪成泥,有的人把泥一叉一叉的壘成牆,然後一顆大樹當梁,屋頂用蘆葦細木頭,然後用稻草覆蓋在表面,再用泥把稻草固定在上面,這就是爺爺那一輩住的草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