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兵馬俑的歌唱

    答:造紙是在漢朝時期發明的,紙張代替了竹簡,人類文明進步了一大步,特別是書籍的出現,更讓人們喜歡。魏晉時期,書籍只有豪門貴族才有,百姓幾乎看不到。到了隋唐,科舉制的實施,激發了天下人讀書熱情,紙張書本更加昂貴。北宋時期,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又一次將紙張價格抬升。因此,北宋時期紙張是非常昂貴的。

  • 2 # 快樂火車uK

    宋元時期,中國造紙技術更加成熟,可以說是登峰造極。以前名紙,無不仿造,尤以澄心堂紙為最佳,宋代的許多著名書畫家多用此紙。至於箋紙、匹紙、各色箋紙和藏經紙更是名目繁多,不可屈數。

    造紙原料進一步擴大,出現了麥莖紙與稻稈紙,並收集舊紙,與新料摻在一起,打出混合紙漿造紙,稱之為“還魂紙”。當時還發明了紙藥,即用植物的汁放入紙漿中,作為漂浮劑。

    宋代能生產3丈餘長的巨幅紙,稱為匹紙。宋元名紙眾多,有浙江海鹽金粟寺所造的金粟山藏經紙及謝景初所造十色信箋等。

    據說,謝景初是受唐代“薛濤箋”的啟發,在四川益州加工製造。謝公有十色箋,即深紅、粉紅、杏紅、明黃、深青、深綠、淺綠、銅綠、淺雲,即十色也,又名“十色箋”。這種紙色彩豔麗新奇,雅致有趣。

    元代造紙中的特異者,有白鹿紙、黃麻紙、鉛山紙、常山紙、英山紙、觀音紙、清江紙、上虞紙,箋紙則有彩色粉箋、蠟箋、黃箋、羅紋箋等。元代名紙則有“明仁殿紙”等。

    白鹿紙產於元代,最早是江西的道士寫符用紙,後因趙孟頫用以寫字作畫,嫌符用紙之名不雅、不吉。他看到造紙的抄簾上繡有形態各異的鹿圖,紙成後隱約可見鹿紋,而鹿又是吉祥的象徵,與福緊密地結合,所以更名為白鹿紙。

    宋元時期大量用紙印刷書籍,也有道士用紙畫符,雖有若幹因年久或戰亂而不存,但後來保存下來的仍多處可見。此外,用紙作畫、寫經較前更為普遍,也有不少流傳下來。當時紙的用途廣泛,甚至用以包裹火藥,製造火槍上的火藥筒。

    宋代最偉大的科技成就是畢A發明活字版印刷。造紙和印刷的結合,使宋元明清的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質量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

    紙自宋元起大部分用於印刷書籍、佛經、會子等。會子是早期的紙幣。在日常生活上也出現很多紙製品,如紙織畫、紙衣、紙被、紙枕等。

    考古研究人員曾經在浙江富陽確認發現一個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的宋代造紙遺址。該遺址規模之大、工程保存之完整、工藝水平之高,為研究中國造紙工藝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根據考古人員對出土瓷器、日常用品、土層等的考察,該遺址至少為南宋時期,而其中出土的“至道二年”、“大中祥符二年”等紀年銘文磚,則有可能將遺址的時代上推至北宋早期。據了解,此前發現的國內最早的造紙遺址是江西高安明代造紙作坊遺跡。

    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內,出土於敦煌石室的宋太祖幹德年間的967年寫本《救諸眾生苦難經》就採用的是還魂紙,其背面有3塊未及搗碎的故紙殘片,考古學家鑒定其為再生紙。

    另外,據元代馬端臨《文獻通考》卷9《錢幣考》記載南宋時,湖廣等地的紙幣會子,曾經採用還魂紙。

    除了採用故紙回槽的循環再造方法外,早在漢代時,古人還直接在字紙背面重新寫字或印刷,稱為“反故”,這些用作反故的紙多為官府文牘。

    宋代文化昌盛,造紙業和印刷業都比較發達,儘管如此,宋人卻是想盡一切辦法對廢紙加以利用。宋人葉釐的《愛日齋叢抄》卷二載:王沂公以簡紙數軸送人,皆他人書簡後截下紙。晏元獻公凡書簡首尾空紙,皆手剪熨,置几案,以備用。

    王沂公就是王曾,他狀元及第入仕後,官至宰相,封沂國公。晏元獻即晏殊,亦官至宰相。二人身居高位,無論如何不會連紙張都買不起或者用不起,關鍵還是觀念問題,即節約紙張,為此,他們連廢紙也不放過。

    不少宋版書,往往是用廢舊的公文紙之背面來印刷的。宋人節約用紙,體現出宋人對紙的愛惜,這一文化現象很值得人們學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空氣炸鍋怎麼做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