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聲叮咚
-
2 # 影視匠心
戰爭,猶如一場死神的盛宴。一旦踏上戰場,就等於隨時準備獻出寶貴的生命,然而對於穀子地來說,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那就是屬於九連47個弟兄的崇高榮譽。他用盡畢生的時間去尋找死難的戰友們,無論如何都要將榮譽歸還給這群年輕的英烈。1948年的淮海戰役,中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的戰鬥空前慘烈。九連連長谷子地接受了一項阻擊戰的任務,他與團長約定以集結號作為撤退的號令,如果集結號不吹響,全連必須堅持到最後一刻。一座廢棄的舊窯場裡,47名戰士奮勇廝殺,終究火力懸殊寡不敵眾,穀子地親眼看著戰友們一個個死去卻無能為力。排長焦大鵬是穀子地的左右手,他在臨死之前說自己聽到了集結號響,讓穀子地帶著僅剩的幾個弟兄撤退,戰士中有人附和有人反對,大家對此產生了分歧。穀子地此時發現友鄰部隊早已撤退,他懷疑是自己忽略了號聲,導致戰友們枉送性命。強烈的震驚和內疚之下,他攜帶炸藥包奔出窯場隻身前往敵軍戰壕。其餘戰士最終全部陣亡。穀子地受傷後卻被解放軍當作敵軍士兵俘虜。在後方的醫院裡他才得知,自己原來的部隊番號已經取消,他不僅難以證明自己的真實身份,甚至戰死的47個弟兄都將被視為失蹤者……穀子地設法加入解放軍炮兵部隊,跟隨隊伍的步伐南征北戰,他生存的唯一動力只是為死去的戰友找回應有的榮譽。即使時光飛逝事過境遷,即使歷史已漸漸被人淡忘,那刻骨銘心的兄弟情誼卻絲毫不減,在穀子地的腦海裡,永遠鮮活的是自己那些兄弟們的影像:王金存,焦大鵬,姜茂才,呂寬溝……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裡人。與穀子地一樣執著尋找的還有孫桂琴,指導員王金存的妻子。直到遇到穀子地,她才確信自己的丈夫早已戰死他鄉。蒙受冤屈的兩人有著共同的哀傷與信念,他們一起踏上了求證之旅。穀子地把孫桂琴介紹給自己在炮兵部隊時的摯友趙二斗,見證他們喜結良緣。 當他們終於回到當年發生血戰的舊窯場,卻發現戰場遺址已因煤礦開採而面目全非。除了穀子地之外,沒有人知道,甚至沒有人相信就在這個窯場下面,躺著幾十名壯烈犧牲的戰士。穀子地發瘋似的挖掘如山的煤礦,無論如何他都要讓真相大白。最終經過穀子地的瘋狂尋找終於找到了他的47個弟兄。穀子地和他的47個戰友一同被授予戰鬥英雄的榮譽稱號。
-
3 # 昭雨娛樂
那聲悲愴的集結號遙遠了,“以前”已概括不了他的滄桑,唯有歷史,灰白的一段歷史,冰冷而又陌生的記憶,冷不丁經心激起情感上的一層漣漪。
看完《集結號》思緒被帶到那個為人民幸福鬥爭的戰爭年代,解放戰爭時期,九連連長谷子地帶領全連四十七名兄弟奉團長的命令堅守狙擊陣地,以集結號為令撤退。然而團長為為戰爭全域性思考,沒有吹響集結號,致使九連全體戰士在打退敵人的三次進攻後,除穀子地以外全部壯烈犧牲,並按失蹤處理。為給九里哦按正名,穀子地張開了執著的探尋,最終在烈士墓前吹響了47個生命一向想聽,甚至死也沒有聽到的集結號。
故事情節就是如此簡單,這簡單的背後卻屹立著那些被遺忘的人英雄。沒有人生來是英雄,他們都是被那個年代所傲。為了革命勝利,為了人民幸福,即便是拋頭顱灑熱血,他們在所不惜。
“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在這部影片中得到了最完美的詮釋。連長谷子地堅守上級所下達的聽不到集結號絕不撤退的命令,帶著47個弟兄死守汾河攔截戰壕,只為了爭取大撤退的寶貴時刻。當連中有人提出自己已經聽到集結號響了,可穀子地沒聽到,他懷疑自己耳朵被炮火震聾了,問代理指導員王金存他是否聽到集結號。這個文弱書生此刻彰顯了英雄本色,他說他沒有聽到,正因集結號根本沒有響。他沒有昧著良心講話,儘管他知道如果他說他聽到了穀子地也許會下令整個連撤退,九連也許就會留下種。最終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九連從47人到43人,再到13人,最後圓滿完成任務只剩下連長一個人。爆笑谷
集結號的響起意味著任務的結束,意味著生存的期望,可它並沒有響起。正因它沒有吹響,因此我們的革命戰時不能撤退;正因他沒有吹響,因此我們的英雄很執拗地堅持到最後。這就是命令,對一個戰士來說,它高於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我不由得想起我們年輕的一代,貪圖享樂,懶惰嬌逸。不必說關於生死的革命任務,就連老師佈置的作業,我們當中某些人也不樂意認真完成。是該反思一下了。我們應當知道這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要加倍珍惜。如今,沒有了戰火紛爭,硝煙瀰漫,我們生活和平的年代裡,有父母學校和社會的呵護,還有什麼理由去浪費時刻而不好好學習呢?我們這年輕的一代,幸福的一代,如果非要下達什麼任務的話,那麼我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加倍發奮,將來報效祖國,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做貢獻。
“我是中原戰軍獨立二師一三九團三營九連連長谷子地。”無論是被誤會是俘虜時,還是得知獨二師已經改編,穀子地說自己是總是說這麼一句。在他心目中,群眾是最重要的,先是群眾其次才是個人。生活在物質橫流的社會,我們似乎變得很自私,太以自我為中心,根本不關心群眾,或是忽視別人的感受。其次,沒有一個人是與社會他人隔離的,我們總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總要與別人交往,我們有各自的社會地位和身份,也隸屬於某個社團團體。《眾人划槳開大船》這樣唱到:“一支竹篙難渡汪洋海,眾人花匠開大船。一根筷子輕輕被折斷,十雙筷子牢牢抱成團。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連。同舟共濟海讓路,號子一喊浪靠邊。”因此我們,年輕的一代,要增強群眾主義觀念,這也是建設新時期的社會主義所要求我們這麼做的。
“每一個犧牲者都是垂不朽的。”這是《集結號》這部電影所要的表達的主題。經過穀子地的不懈發奮,最後讓那47個被遺忘的弟兄得以正名,他們沒有失蹤,也不是逃兵,而是真正的烈士。最後,九連全體烈士道德墓碑前,團長的警衛員小樑最後吹響了集結號,那響徹天空的號角悲愴而有悽婉。誠實的
這天,我也聽見那最後一聲集結號,你聽,它真的在響,環繞在我們的耳邊。它在提醒我們,作為生出和平年代的青年人,不能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日子,就應永遠緬懷那些千千萬萬不留姓名卻前赴後繼為民族解放事業捐身獻軀的革命先輩。
轟隆隆的槍炮聲,血與火的拼殺,這是電影帶給我們的視覺震撼,也許沒多久,我們便會我忘記;但那一聲悲壯淒涼的集結號卻永遠響徹在我們心中,鞭笞我們奮發向上,勇往直前,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武裝自己,為祖國的持續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4 # 煮酒閒話
馮小剛這個人爭議很多,但我還是很喜歡他的,起碼他經歷豐富,有也藝術追求,敢拍,也能拍很多東西。
當然我最喜歡的還是姜文
回頭說電影,道具上薩沙老師說的很好了,基本所有的槽點都說到了,我就說一下劇情吧。
這個劇情最大的槽點,就是真的沒有集結號?
What?馮褲子真的瞭解解放軍麼
戰爭中的軍人面對斷後的任務,眉頭都不會皺一下,穀子地還是團裡最好的連長,舍小保大,犧牲精神,他不會不懂。團長至於騙人不吹號麼?
這種斷後任務都會有明確的時間,比如死守多少小時後,自行撤出陣地,沒有時間限制的只有阻擊戰,命令限制直到戰術目的達成。著名有塔山阻擊戰,林彪下達了著名的命令:我不在乎傷亡,我只要塔山。34團在陣地上守了六天六晚,陣地不失,直到錦州之敵被殲。那也是在兄弟部隊的配合下。42軍在北韓黃草嶺阻擊,美陸戰一師,首都師和第三師13晝夜,直到3次戰役目的達成。
斷後沒有兄弟部隊相互掩護,不給時間限制,那就是謀殺背叛,沒有人會這麼帶兵的,這種人帶不了兵。
再者,約定阻擊到吹號為止,主力部隊早走遠了,誰給他吹號?吹了幾十裡外能聽見?就是有人留下吹號,吹號的人怎麼確認主力部隊走遠了?有電臺的話,為啥不直接給穀子地?這個邏輯bug,是硬傷。
也許這麼改編,更符合導演所認為的人性,馮褲子在文工團幹了這麼多年,他見過的勾心鬥角,也有可能是這個樣子,我能理解他的經歷,從文革到改開,那是個特殊的年代。
但是我還是要說,他確實不懂軍人。
-
5 # 不當王爺好多年
馮是大導,“集結號”一片是大片,場面好看,故事動人。但是,馮還算部隊出身,這個片子偏離了軍事上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則,為了勝利可以犧牲區域性。特別是我軍,多年來太多為了作戰的總體勝利而付出巨大區域性犧牲的例子了!
如紅軍34師。1934年10月,8.6萬餘紅軍主力從江西開始浩浩蕩蕩的長征,紅五軍團擔負起殿後的重任。而紅五軍團紅34師是後衛的後衛,在敵軍密不透風的防線內掩護部隊前進。連續突破3道封鎖線後,中央紅軍遭遇了蔣介石和湘桂粵軍閥在湘江以東地區佈下的號稱“鐵三角”的第四道封鎖線,陷入危難時刻。這支全軍著名的“鐵流後衛”浴血奮戰,阻擊了數十倍於自己的敵軍,掩護主力紅軍衝破第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紅34師彈盡糧絕,孤立無援,幾乎全部壯烈犧牲。這些烈士喊冤叫屈了嗎?沒有!這就是服從命令聽指揮,這就是忠誠。
例子很多,如塔山阻擊戰,黑山狙擊戰等等。
馮是用自己的極端利己主義去詮釋人民軍隊的鐵血忠誠,所以才會搞出“集結號”這種不可能出現的東西。按照馮的理解,捨身炸碉堡的董存瑞,還有黃繼光,邱少雲,都不會出現的。
-
6 # 影視新關注
一次事先未知的有去無回戰役。
一群生死與共、血肉相連的士兵。
一個丟失了自己身份,但是永不放棄的執拗軍官。
一段永遠沒有吹響的集結號,一段不為人知的背棄故事。
所有這些,放在有數百萬人廝殺的大背景之下,凸顯出連長谷子地奇異的際遇---如同一隻被命運之神撥弄的螞蟻,失去了兄弟,失去了身份,失去了對朋友最珍貴的信任,也失去了本應屬於自己的信任。影片成功地表現了個人在戰爭中是何等渺小,最珍貴的生命是如何被漠然犧牲,英雄和傳奇如何被淹沒遺忘。而在命運的強大力量之前,一個普通人,是如何體現了一個男人的堅韌和擔當。並且,因為這種極為微茫的堅持和努力,最終竟然達成了自己的目標:榮耀自己死去的弟兄,為他們討還一個公道。最後的答案雖然出乎預料,但是兩個永隔幽冥的人還是達成了和解。
《集結號》體現了導演和編劇的水準,是中國產大片裡能把故事講好的一部。要想知道編劇劉恆有多牛逼,可以看看電影的原型小說,楊金遠的《官司》。這部一萬字的短篇小說慘不忍睹,連基本的短篇小說敘述手法都成問題,只能勉強稱之為一篇語句流暢的記敘文。而劉恆從這篇記敘文裡提煉出來的故事,和改編出來的劇本,比原著不知道強到哪裡去了。細心的觀眾可以看一下電影中的對白和細節,“大聲吼你就不怕了”,“炸碎了,就捏不起來了”,還有拿到烈士追認檔案時,穀子地木然的臉和唯一的一句話:“等等,我得把臉先洗乾淨。”從中能看到點東西,一些中國產大片裡不尋常得見的東西。
要說到深度,《集結號》算不上有深度,《太極旗飄揚》裡那種錐心刺骨的傷痛和悲情是沒有的,甚至《伯恩的身份》裡那種對喪失身份的焦慮和壓迫感也沒有多少。穀子地這個人,被塑造成一個完全喪失自我,一心只為兄弟們存活的軀殼,以極為簡單的邏輯和堅持活在這個世界上。而與此同時,他的情感爆發在後半場太多,反而削弱了影片的力度。但是,這是可以原諒的,完全可以原諒的。誰都能想到,如果把戰爭渲染得再殘酷一些;把穀子地的身份轉變再加強一點,從戰鬥英雄變成叛徒俘虜甚至因此下獄;把結尾去掉,改為穀子地在紙錢堆裡燒掉追認烈士通知書,最後去汶河邊自殺,可能更為震撼。不過,那就不是大片了,而是一部最昂貴的中國產地下電影。
-
7 # 手機使用者6168168669
《集結號》給觀眾,給新一代人一個什麼印象呢,它傳遞給年輕一代人是,共產黨領導的軍隊,都是這樣以欺騙手段,驅使士兵為其賣命,從而嬴得勝利。我們知道,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黨指揮槍,黨組織建立在連隊上,以勞苦大眾為主組成的人民軍隊,在共產黨人的以身作則領導下,人人都明白為誰而戰,我們回顧歷史,人民軍隊在成長的過程中,湧現出無數的普通士兵,為大局,犧牲小我,義無反顧地走向戰場,因為這是一支有信仰的隊伍,有精神的力量是不可戰勝的,所以共產黨的軍隊才能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且不說《集結號》細節上種種不可能和荒唐,例如,由於組織紀律性的嚴格要求,像類似這種阻擊援護撤退的戰鬥任務,都有時間的限定,那有什麼等聽號通知的情況發生,大部隊轉移都有高超的指揮手段,這是人民軍隊戰勝強敵的法寶之一,像《集結號》所述,那種體現無所適從的情況,會在人民軍隊裡發生嗎?人民軍隊從成立的那刻起,就被強敵不斷地包圍,人民軍隊在不斷的突圈,學會戰爭,總之,說《集結號》是一部誣衊人民軍隊的反動電影也不為過,它給一代新人造成思想上的傷害,是我們應該要警惕的。
-
8 # 歷史軍魂
既然是戰爭電影,除了要有好的故事情節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服裝和道具。《集結號》的煙火特效就是《太極旗飄揚》的人馬,因此,這就難怪有不少武器的穿幫。具體穿幫的道具如下:
穀子地9連使用的槍械為美軍的M1903春田步槍,美軍在二戰期間援助了一些春田M1917步槍給中國遠征軍。因此,解放戰爭中,解放軍不可能裝備春田M1903步槍。春田步槍的口徑為7.62毫米,這給後勤保障帶來了困難。而我軍應該使用漢陽造、中正式或者三八大蓋才對。同樣,穀子地在汶河舊戰場遇到上交武器時,有一支步槍大家都不認識,穀子地一眼認出,並指出為英七七。英七七就是大名鼎鼎的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口徑為7.7毫米,所以稱為“英七七”。穀子地說,他曾在抗戰期間打游擊使用過。事實上,英七七很少進入中國,穀子地不可能在抗戰時期使用該步槍。此外,影片中士兵還裝備了蘇聯的PPS-43衝鋒槍,也就是波波斯衝鋒槍。解放戰爭期間,蘇聯根本沒有提供過沖鋒槍給解放軍。這種衝鋒槍是抗美援朝期間才援助給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的。
《集結號》中的穿幫還有不少,這裡就不一一細說了。雖然有不少瑕疵,但還是值得一看的片子。
-
9 # 六維思考zhenshen
鑑於歷史原因,我軍萬國牌武器很正常。尤其在東北戰場。蘇美日國武器大收集大繳獲。蘇軍支援了一批,包括幾千臺汽車和大筆的金融資金援助用於中國的統一內戰(解放戰爭)。後來上北韓也是各種各樣的武器。許多部隊自己換裝了美式武器因彈藥可繳獲即用美軍豐富的後勤供應。後期是蘇美共存。蘇聯提供了幾十個師的我出半價購買的武器。抗美援朝電影中都有。直至60年代回國後很久了才統一了彈藥槍。還是‘基本’統一。70年代主力正規野戰軍仍裝備蘇式轉盤機槍。直至今天,56式7.62口徑武器仍裝備在許多單位,並未完全統一。畢竟蘇式槍械武器是世界級武器。我軍也有巨量庫存。至於坦克要求可能過於苛求了,能動的達到拍攝要求的找不到或合要求的不能動。修復一輛舊坦克是很困難的。只要大致符合影片歷史階段要求我認為沒什麼問題。而且當時戰場情況也是很混亂的。南韓人也不是完全沒有發言權。國內老幹部的回憶談及坦克的不多。只有電影大國美國能佈置和歷史基本相符逼真幾可亂真時代背景美工。物資貯備也豐富,有專門收集保養舊時代大批物資的背景佈景專業戶,甚至動物飼養專業戶。首先要有地方放這些東西。(中國目前做這生意的人還不多,人就有的是,跑龍套的幾十萬)所以美國電影看起來很逼真,很有時代感。馮氏電影已經很注重這點了,是國內做得最好的。應與鼓勵。當然隨著中國產電影的發展市場擴大,時代背景,搭景,電腦技術處理水平會越來越高。可有一點,預算也會很高。當然省下明星片酬用於背景道具也是可以的。題外話;目前的制約因素在電影發展的是,除不犯法外的自由創作環境還不具備。包括劇本。健康客觀的電影評論氛圍也未形成。大家也就挨點邊的搞點小題材。電影‘芳華’一部很不錯電影,光看那些評論(都是不懂歷史年輕人的隨手亂寫並不嚴謹客觀)會認為是部爛片。但到影院一看竟是部編劇,導演,演員,佈景,攝影,道具,音樂等各方面都很不錯的水平相當高的一部好片。很有時代氣息。僅就這點已達美國片境界。所以路還很漫長。
-
10 # 黑白貓電影
這是一部戰爭題材電影,但又是一部描述兄弟情義的電影,它沒有正義好壞之分,它所要表達的唯一的東西,就是那份兄弟之間的難以割捨的情義。
如果說在《戰狼》系列之前,我能說出幾個軍事題材電影的名字裡,其中一個必定是《集結號》。
嚴格意義上說,《集結號》並不能算一部戰爭電影,因為它所有的戰爭場景都是為了引出穀子地那種兄弟情義所作的鋪墊。但這並不妨礙這部電影導演對戰爭場景的完美追求,真實的爆炸場景,再現的戰爭器械都使這部電影的戰爭場景達到了以往中國產戰爭片沒有過的高度。可以說,這部電影中的戰爭情節在當時的技術水平下,使中國產軍事題材第一次接近了國際一流的製作水平。
如果說這部電影的戰爭橋段是鋪墊的話,那本片的真正主旨就是戰場兄弟情了。
中國通常的軍事題材電影,多數都是在描述“正派”一方的英勇善戰,“反派”一方的昏聵無能,即使影片中出現了兄弟交情,也是簡短的一筆帶過。而《集結號》則相反,它著重描述了戰爭中的兄弟情義,而戰場本身倒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正是這樣破天荒的頭一次,讓觀眾們感受到了不同的東西。以往那種非黑即白的軍事題材影視套路已使觀眾們十分疲憊,而《集結號》的出現無疑使觀眾們眼前一亮。整部影片中所描述的穀子地那種為兄弟正名,對逝去的兄弟必須要完成的承諾的堅持,感動了無數的觀眾。我們通過這部影片,第一次正面接觸到了人在戰爭中除了奮勇殺敵外,依然還留存著最純真的東西。也許也只有這樣的生死交情,才能讓人真正的對於“承諾”這兩個字的意義有著更深刻的體會。
雖然是一部07年的老電影,但是這部電影仍然值得我們去觀看,因為它所表達的那種戰場上最真摯的兄弟情義無疑是中國電影界中少有的一股清流。隨著越來越多的商業大片衝擊著我們的眼球,感動這個詞已經與我們漸行漸遠,但是《集結號》這部影片,每一次的觀看都會幫助我們找到那種久違的感動。
這種感動,無疑是那些商業爆米花大片所不能帶給我們的。比起出門就忘劇情的影片,我們更加珍視這樣能給我們內心帶來真正滋養的作品。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喜歡《集結號》這部電影麼?你們是否為這部電影而流過淚?
回覆列表
電影《集結號》在我看來,是中國最差的戰爭電影之一,其差可以用最蓋個帽。即使抗日神劇,無非就是荒誕不經,但是《集結號》差出了新檔次。中國共產黨的軍隊一直是在以弱敵強的環境中,鬥爭了幾十年,戰鬥了幾十年。她的每一個軍人都是鐵打漢子,在她的戰鬥的歷史上,有狼牙山五壯士,有劉老莊八十二烈士,中原突圍時的皮定均旅,有邱少雲,黃繼光那樣的烈士,他們不怕犧牲,遵守紀律,不怕困難,明知必死而不懼,他們沒有過懷疑上級的命令,他們也沒有因為必定的犧牲而埋怨上級,他們中的狼牙山五壯士甚至在知道會給主力部隊和群眾造成損失的時候,主動走向絕路的棋盤陀。這樣的軍隊,天下難有第二家。但是《集結號》,一群士兵在上級的欺騙下,絕望的戰鬥,絕望的等待,這是多麼荒唐的場景,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當這種事情真實發生了,誰願意活在欺騙的氛圍裡,誰還會信任上級的命令。豈不是鼓勵人人自危,怕死逃跑嗎?《集結號》這個電影,就是精神鴉片、毒品。是對人民軍隊的侮辱與蔑視。這個電影的編劇、導演,你們如何面對那些犧牲的烈士,他們曾經都是活生生的人,他們的事情都是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