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此用戶已在某日注銷

    元曲分兩種:一是包括小令、帶過曲和套數的散曲;二是由套數組成的曲文,間雜以賓白和科範,專為舞台上演出的雜劇。

    1、散曲,散曲是元代文學主體,元代人稱為樂府或今樂府。散曲產生於金元之際,產生於民歌俚謠。散曲通俗活潑、自由。散曲只用作清唱。

    2、元雜劇,唱與說白緊密相連,“曲白相生”。元雜劇的劇本注重舞台性,角色分工類型化,漠視生活外部形態真實,以類型化、象徵化的手法,表現劇作的內在情緒,作家流逸的情思與本質性的真實生活相結合等。完全具備戲曲的本質特徵,是嚴謹、完整、統一的,又是個性鮮明的戲曲藝術。

  • 2 # 用戶6850136313024

    元曲有雜劇、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數,小令帶過曲之別。

    中國古代音樂把調節器式叫保重宮調。曲的宮調出於隋唐燕樂,以琵琶四弦定為宮、商、角、羽四聲,每弦上構成七調,宮聲的七調叫“宮”,其他的都調,共得二十八宮調。但在元曲中常用的,只有仙呂宮、南呂宮、黃鐘宮、正宮、大石調、小石調、般涉調、商調、商角調、雙調、越調十二種。每一種宮調均有其音律風格,故對於調子的選擇,往往有一定的習慣。如王驥德在《曲律》中說:“用宮調須稱事之悲歡苦樂,如遊賞則用仙呂、雙調等類;哀怨則有商調、越調等類。以調合情,容易感人。”

    每一宮調都有不同曲牌。套數則由兩支以上週一宮調的不同曲牌聯綴而成。

  • 3 # 水木清華

    元曲的組成,包括兩類文體:一是包括小令、帶過曲和套數的散曲;二是由套數組成的曲文,間雜以賓白和科範,專為舞台上演出的劇曲(包括元雜劇與南戲)。“散曲”是和“劇曲”相對存在的。劇曲是用於表演的劇本,寫各種角色的唱詞、道白、動作等;散曲則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詞。

    1、雜劇雜劇的戲劇形式是由故事情節、曲詞、賓白、科介等幾部分組成。科介是演出提示,規定表演動作和舞台效果,賓白就是說白,曲詞是歌唱部分。

    元雜劇劇本一般由四折組成,一套樂曲伴唱一折,所以“折”是音樂的單元,也是劇情的大段落。在四折之外,還可以有楔子。楔子當於序幕,但也像過場戲放在折與折之間。

    劇本的結尾一般有兩句或四句對子,叫“題目正名”,來總結內容,最後一句常用作劇本名稱,比如《竇娥冤》:

    題目:秉鑑持衡廉訪法

    正名:感天動地竇娥冤

    2、散曲

    散曲是可配樂演唱的歌曲形式。根據《青樓集》的記載,元散曲的歌唱有多種形式,像表演唱、舞蹈伴唱、樂器伴唱等。

    元散曲主要有小令和套數(又叫散套、套曲)兩種形式。小令原是民間的小調,文人的小令多半較典雅,民間的小令語言俚俗。小令以描寫為主,比起唐宋詩詞通俗生動,確具有一番獨特風格與精神。

  • 4 # 用戶1226672113986637

    分為元雜劇和元散曲。 元曲的組成,包括兩類文體(散曲和元雜劇):

    一是包括小令、帶過曲和套數的散曲;

    二是由套數組成的曲文,間雜以賓白和科範,專為舞台上演出的雜劇。“散曲”是和“劇曲”相對存在的。劇曲是用於表演的劇本,寫各種角色的唱詞、道白、動作等;散曲則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詞。 從形式上看,散曲和詞很相近,不過在語言上,詞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潑;在格律上,詞要求得嚴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散曲從體式分兩類:“小令”和“散套”。小令又叫葉兒,體製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獨立的曲子(少數包含二三支曲子)。 散套則由多支曲子組成,而且要求始終用一個韻。散曲的曲牌也有各式各樣的名稱,如《叨叨令》、《刮地風》、《喜春來》、《山坡羊》、《紅繡鞋》之類,這些名稱多很俚俗,這也說明散曲比詞更接近民歌。 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現實的深刻以及題材的廣泛、語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潑、風格的清新、描繪的生動、手法的多變,在中國古代文學藝苑中放射著璀璨奪目的異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豬肉蘿蔔餃最正宗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