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工蜂圍王還是咬王,核心問題只有兩個,一是蜂王的味道與蜂群不同,工蜂不認,造成工蜂圍王或者咬王現象,二是在蜂群發現危險的時候,工蜂進行圍王造成蜂王死亡,實際上這不算是咬王,而是工蜂對蜂王的一種保護現象,一般由下面幾種原因造成。
第一:直接介王。這種情況主要是養蜂人在缺蜜期的時候沒有經過任何保護而將蜂王放入到失王群,由於蜂王的氣味與被介入蜂群的味道不相同,造成工蜂不認可蜂王,出現對蜂王進行撕咬或者圍困蜂王的現象。
關於直接介王引發的工蜂咬王或者圍王現象,一般我們可以採用間接介王的方式來進行預防,通常採用隔王籠先將蜂王放進被介入蜂群中,讓蜂王與被介入蜂群先相處一兩天,以被介入蜂群不再圍攻蜂王,而且對蜂王進行飼餵為目標,此時放出蜂王,介紹蜂王整個過程完成。也可採用氣味混淆法來進行直接介王,方法比較多,但是對於新手來說,蜂部落建議使用隔王籠介王比較好,這也是在實際養殖中比較常用的方法,採用噴灑食用香精或者加了白酒的蜂蜜水都有一定的危險性,沒有使用隔王籠那麼安全。
第二:盜蜂。在缺蜜期的時候,往往弱群會被一些盜性較強的蜂群盜取,如果大量的盜蜂進入蜂群,本群蜜蜂會對本群的蜂王進行保護,將蜂王團團圍住,造成蜂王在蜂團中被擠壓或者窒息死亡,尤其是意蜂盜中蜂的現象,往往容易造成蜂群失王。
關於這種現象,我們在養殖中要做好弱群的保護,對蜂箱的縫隙等進行填補,縮小或者掩蓋巢門,減小盜蜂給本群蜜蜂帶來的危害,同時要找到作盜蜂群,如果作盜嚴重,可以將作盜蜂群辦理本場5公里以外,飼養半個月左右再搬回來。作盜蜂群的尋找方法可以通過在被盜蜂群巢門口撒麵粉,然後追逐麵粉去向,找到作盜蜂群。
第三:蜜蜂衝群。在中國的一些地方會出現蜜蜂衝群現象,也就是一些無法生存下去的蜂群帶著所有的家當投奔其它蜂群的現象,這個過程中往往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衝群蜂與被衝群蜂往往展開激烈鬥殺,兩邊的工蜂都保護自己的蜂王,同時攻擊對方的蜂王,最後往往是衝群蜂戰敗,蜂王死亡,一部分蜜蜂衝群成功。
關於這種現象,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應對,如果衝群蜂是在開箱檢查的時候進行衝群,一般衝群蜂在開始的時候也會派出少量偵查蜂進行嘗試衝群,但是大部隊已經在蜂場盤旋,這時候我們要立刻蓋上箱蓋,同時阻止衝群蜂衝群。
在我們關閉了打開的蜂箱以後,往往衝群蜂會在蜂場中尋找下一個目標,而衝群的突破口就是蜂箱巢門,我們可以跟蹤衝群蜂的行蹤,看到衝群蜂靠近哪一個蜂群就關閉哪一個蜂群的巢門,衝群蜂在無法衝群的情況下就會在蜂場附近的樹杈或者房前屋後進行結團,這時我們就可以對沖群蜂進行收捕後過箱處理了。
第四:新收捕蜂群。一般新收捕蜂群由於受到了收捕時的驚擾,也會出現工蜂圍王的現象,但是一般這種圍王方式很少造成蜂王死亡。對於新收捕的蜂群,如果我們頻繁對蜂群進行開箱檢查,工蜂也會保護蜂王,嚴重的也會造成蜂王死亡。
這種現象我們可以通過減少對新收捕蜂群的干擾來進行預防。
第五:合群。在將兩個蜂群合并的時候,如果沒有處理好兩個蜂群的氣味,往往會造成介入蜂群圍王現象,甚至出現兩個蜂群鬥殺,如果沒有把握,可以採用中間加隔板的方式來進行處理,待兩個蜂群氣味相同了再進行合并。
第六:新交尾的蜂王。新交尾回來的蜂王驚慌,容易亂串,也會出現工蜂圍王的現象,但是這種現象一般不會很嚴重,很快就會恢復平靜,出現蜂王被圍死亡的情況也不多。
第七:外界因素。比如外界蜜源枯竭,連綿陰雨等情況造成蜂群中缺少蜂蜜,工蜂為了保護蜂王也會出現工蜂圍王的現象,但是這些現象也不容易造成蜂王死亡,雖然這樣,在實際養殖中我們還是要注意,可以通過在缺蜜期的時候對蜂群進行輔助餵養來進行解決。
第八:其它敵害。比如胡蜂攻擊的時候,往往工蜂也會對蜂王進行保護,胡蜂是可以直接攻擊蜂王的,但是一般工蜂都會進行保護,與胡蜂展開搏鬥,只是中蜂的戰鬥力相對較強,在這個過程中蜂王除了被胡蜂攻擊死亡之外,還有可能被本群蜜蜂嚴重保護而被圍困死亡,在實際養殖中可以通過人工扑打的方式來消除胡蜂對蜂群的影響。
在蜂部落看來,以上都是比較常見的出現工蜂圍王或者咬王的一些現象,或許在實際上養殖中遠遠不止這麼多,比如病害、蟲害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圍王或者咬王現象,但是我們只要抓住一點,給蜜蜂提供適合的環境,讓蜜蜂吃好喝好,飼養強群,蜂群不會受到干擾,自然就不會出現工蜂圍王或者咬王的現象。
不管是工蜂圍王還是咬王,核心問題只有兩個,一是蜂王的味道與蜂群不同,工蜂不認,造成工蜂圍王或者咬王現象,二是在蜂群發現危險的時候,工蜂進行圍王造成蜂王死亡,實際上這不算是咬王,而是工蜂對蜂王的一種保護現象,一般由下面幾種原因造成。
第一:直接介王。這種情況主要是養蜂人在缺蜜期的時候沒有經過任何保護而將蜂王放入到失王群,由於蜂王的氣味與被介入蜂群的味道不相同,造成工蜂不認可蜂王,出現對蜂王進行撕咬或者圍困蜂王的現象。
關於直接介王引發的工蜂咬王或者圍王現象,一般我們可以採用間接介王的方式來進行預防,通常採用隔王籠先將蜂王放進被介入蜂群中,讓蜂王與被介入蜂群先相處一兩天,以被介入蜂群不再圍攻蜂王,而且對蜂王進行飼餵為目標,此時放出蜂王,介紹蜂王整個過程完成。也可採用氣味混淆法來進行直接介王,方法比較多,但是對於新手來說,蜂部落建議使用隔王籠介王比較好,這也是在實際養殖中比較常用的方法,採用噴灑食用香精或者加了白酒的蜂蜜水都有一定的危險性,沒有使用隔王籠那麼安全。
第二:盜蜂。在缺蜜期的時候,往往弱群會被一些盜性較強的蜂群盜取,如果大量的盜蜂進入蜂群,本群蜜蜂會對本群的蜂王進行保護,將蜂王團團圍住,造成蜂王在蜂團中被擠壓或者窒息死亡,尤其是意蜂盜中蜂的現象,往往容易造成蜂群失王。
關於這種現象,我們在養殖中要做好弱群的保護,對蜂箱的縫隙等進行填補,縮小或者掩蓋巢門,減小盜蜂給本群蜜蜂帶來的危害,同時要找到作盜蜂群,如果作盜嚴重,可以將作盜蜂群辦理本場5公里以外,飼養半個月左右再搬回來。作盜蜂群的尋找方法可以通過在被盜蜂群巢門口撒麵粉,然後追逐麵粉去向,找到作盜蜂群。
第三:蜜蜂衝群。在中國的一些地方會出現蜜蜂衝群現象,也就是一些無法生存下去的蜂群帶著所有的家當投奔其它蜂群的現象,這個過程中往往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衝群蜂與被衝群蜂往往展開激烈鬥殺,兩邊的工蜂都保護自己的蜂王,同時攻擊對方的蜂王,最後往往是衝群蜂戰敗,蜂王死亡,一部分蜜蜂衝群成功。
關於這種現象,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應對,如果衝群蜂是在開箱檢查的時候進行衝群,一般衝群蜂在開始的時候也會派出少量偵查蜂進行嘗試衝群,但是大部隊已經在蜂場盤旋,這時候我們要立刻蓋上箱蓋,同時阻止衝群蜂衝群。
在我們關閉了打開的蜂箱以後,往往衝群蜂會在蜂場中尋找下一個目標,而衝群的突破口就是蜂箱巢門,我們可以跟蹤衝群蜂的行蹤,看到衝群蜂靠近哪一個蜂群就關閉哪一個蜂群的巢門,衝群蜂在無法衝群的情況下就會在蜂場附近的樹杈或者房前屋後進行結團,這時我們就可以對沖群蜂進行收捕後過箱處理了。
第四:新收捕蜂群。一般新收捕蜂群由於受到了收捕時的驚擾,也會出現工蜂圍王的現象,但是一般這種圍王方式很少造成蜂王死亡。對於新收捕的蜂群,如果我們頻繁對蜂群進行開箱檢查,工蜂也會保護蜂王,嚴重的也會造成蜂王死亡。
這種現象我們可以通過減少對新收捕蜂群的干擾來進行預防。
第五:合群。在將兩個蜂群合并的時候,如果沒有處理好兩個蜂群的氣味,往往會造成介入蜂群圍王現象,甚至出現兩個蜂群鬥殺,如果沒有把握,可以採用中間加隔板的方式來進行處理,待兩個蜂群氣味相同了再進行合并。
第六:新交尾的蜂王。新交尾回來的蜂王驚慌,容易亂串,也會出現工蜂圍王的現象,但是這種現象一般不會很嚴重,很快就會恢復平靜,出現蜂王被圍死亡的情況也不多。
第七:外界因素。比如外界蜜源枯竭,連綿陰雨等情況造成蜂群中缺少蜂蜜,工蜂為了保護蜂王也會出現工蜂圍王的現象,但是這些現象也不容易造成蜂王死亡,雖然這樣,在實際養殖中我們還是要注意,可以通過在缺蜜期的時候對蜂群進行輔助餵養來進行解決。
第八:其它敵害。比如胡蜂攻擊的時候,往往工蜂也會對蜂王進行保護,胡蜂是可以直接攻擊蜂王的,但是一般工蜂都會進行保護,與胡蜂展開搏鬥,只是中蜂的戰鬥力相對較強,在這個過程中蜂王除了被胡蜂攻擊死亡之外,還有可能被本群蜜蜂嚴重保護而被圍困死亡,在實際養殖中可以通過人工扑打的方式來消除胡蜂對蜂群的影響。
在蜂部落看來,以上都是比較常見的出現工蜂圍王或者咬王的一些現象,或許在實際上養殖中遠遠不止這麼多,比如病害、蟲害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圍王或者咬王現象,但是我們只要抓住一點,給蜜蜂提供適合的環境,讓蜜蜂吃好喝好,飼養強群,蜂群不會受到干擾,自然就不會出現工蜂圍王或者咬王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