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用戶2893657372152
-
2 # 用戶6666702691130
彝族的特點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信仰
彝族的宗教信仰基本上還處於原始宗教的階段,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和萬物有靈的觀念普遍存在於社會當中。本民族的祭司“畢摩”、巫師“蘇尼”在彝族地區有一定的影響,這種情況在川、滇毗鄰處的大、小涼山較為突出。
2、服飾
彝族支系繁多,居住分散,自然環境複雜,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其服飾在質地、款式、紋式等方面形成了明顯的地域特徵。大體可根據涼山、烏蒙山、紅河、滇東南、滇西、楚雄六個彝族聚居區分為六大類型。
3、建築
涼山彝族民居為“瓦板房”;貴州和雲南北部及中部是“土掌房”、“方型碉樓”、“垛木房”和“廈片房”;廣西和雲南東部則是“幹欄式”住宅。
4、飲食
彝族的主食為土豆、玉米、蕎麥、大米等。副食型食物有肉食類、豆類、蔬菜類、調料類、飲料類。肉食類以牛、羊、豬、雞為主,待客需殺牲,以殺牛為貴,羊、豬次之。豆類多為黃豆、胡豆、碗豆等,黃豆的一種食法彝族稱為“都拉巴”,即將黃豆磨成漿,連糟加酸菜煮吃。
5、語言文字
彝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有北部、東部、南部、東南部、西部、中部6種方言,其中包括5個次方言,25個土語。
6、文學
彝族民間文學其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有詩歌、神話、傳說、童話、寓言、諺語、謎語。絕大部分是廣泛流傳於民間的口頭文學。
7、曆法
“十月太陽曆”是彝族傳統曆法,不按月亮盈虧為週期,而是地球繞太陽為週期,故稱“太陽曆”。
-
3 # 海參靠譜哥
1、信仰
彝族的宗教信仰基本上還處於原始宗教的階段,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和萬物有靈的觀念普遍存在於社會當中。本民族的祭司“畢摩”、巫師“蘇尼”在彝族地區有一定的影響,這種情況在川、滇毗鄰處的大、小涼山較為突出。
2、服飾
彝族支系繁多,居住分散,自然環境複雜,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其服飾在質地、款式、紋式等方面形成了明顯的地域特徵。大體可根據涼山、烏蒙山、紅河、滇東南、滇西、楚雄六個彝族聚居區分為六大類型。
3、建築
涼山彝族民居為“瓦板房”;貴州和雲南北部及中部是“土掌房”、“方型碉樓”、“垛木房”和“廈片房”;廣西和雲南東部則是“幹欄式”住宅。
4、飲食
彝族的主食為土豆、玉米、蕎麥、大米等。副食型食物有肉食類、豆類、蔬菜類、調料類、飲料類。肉食類以牛、羊、豬、雞為主,待客需殺牲,以殺牛為貴,羊、豬次之。豆類多為黃豆、胡豆、碗豆等,黃豆的一種食法彝族稱為“都拉巴”,即將黃豆磨成漿,連糟加酸菜煮吃。
-
4 # 一陣風415
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信仰
彝族的宗教信仰基本上還處於原始宗教的階段,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和萬物有靈的觀念普遍存在於社會當中。本民族的祭司“畢摩”、巫師“蘇尼”在彝族地區有一定的影響,這種情況在川、滇毗鄰處的大、小涼山較為突出。
2、服飾
彝族支系繁多,居住分散,自然環境複雜,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其服飾在質地、款式、紋式等方面形成了明顯的地域特徵。大體可根據涼山、烏蒙山、紅河、滇東南、滇西、楚雄六個彝族聚居區分為六大類型。
3、建築
涼山彝族民居為“瓦板房”;貴州和雲南北部及中部是“土掌房”、“方型碉樓”、“垛木房”和“廈片房”;廣西和雲南東部則是“幹欄式”住宅。
4、飲食
彝族的主食為土豆、玉米、蕎麥、大米等。副食型食物有肉食類、豆類、蔬菜類、調料類、飲料類。肉食類以牛、羊、豬、雞為主,待客需殺牲,以殺牛為貴,羊、豬次之。豆類多為黃豆、胡豆、碗豆等,黃豆的一種食法彝族稱為“都拉巴”,即將黃豆磨成漿,連糟加酸菜煮吃。
5、語言文字
彝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有北部、東部、南部、東南部、西部、中部6種方言,其中包括5個次方言,25個土語。
6、文學
彝族民間文學其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有詩歌、神話、傳說、童話、寓言、諺語、謎語。絕大部分是廣泛流傳於民間的口頭文學。
7、曆法
“十月太陽曆”是彝族傳統曆法,不按月亮盈虧為週期,而是地球繞太陽為週期,故稱“太陽曆”。
-
5 # 鱷魚在吃獵物時會流淚
尚武精神、不屈不撓
彝族是一個有尚武精神的民族,在性格骨子裡有戰鬥的基因。
歷史上中原王朝曾數次派軍隊來討伐彝族人民,但終是不屈不撓,永不為奴。
一個國家滅了,就遷徙,又建一個國家。
在日常生活中,彝族人把尊嚴放在首位,尊嚴第一,性命第二。
如果一個彝族人被人欺壓了,一定會第一時間反抗。
彝族不是一個能受欺壓的民族。就像動物園裡沒有狼,彝族人的性格就像狼,不屈不撓,永不為奴,尊嚴至上。
回覆列表
1、民居
彝族的房屋結構有的地區和周圍漢族相同,涼山彝族居民住房多用板頂、土牆;廣西和雲南東部彝區有形似“幹彝族欄”的住宅。土掌房--彝族獨特的民居建築:彝族的"土掌房"與藏式石樓非常相似,一樣的平頂,一樣的厚實。
所不同的,是它的牆體以泥土為料,修建時失用夾板固定,填土夯實逐層加高後形成土牆(即所謂"乾打壘")。平頂的制作也與石樓相似,也具備曬場的功能。土掌房分布在滇中及滇東南一帶。這一帶土質細膩,乾溼適中,為土掌房的建造提供了大量方便易得的材料和條件。
2、服裝
彝族服飾,多姿多彩,風格獨具,形態有近千種。歷史上,由於彝族支系眾多,居住分散,因此,各地服飾區別明顯,樣式各異,帶有濃厚的地域色彩,琳琅滿目,各具特色,並且以大量銀製品和刺繡裝飾,婦女一般上身穿鑲邊或繡花的大襟右衽上衣,戴黑色包頭、耳環,領口別有銀排花。
3、風俗
民間傳統節日很多,主要節日有十月年、火把節及區域性的節日和祭祀活動,十月年是彝族的傳統年,多在農曆十月上旬擇吉日舉行。在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是彝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彝族根據彝歷選定年節。
有的與當地漢族同過春節。有的地區彝族同胞,在門前樹立青松,用松針鋪地,表示免災消禍。還有的地區,在節日裡殺豬宰羊,吃坨坨肉,人們互相拜訪,互贈肉類和饃饃。
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們將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著當年雨水充足。
4、音樂
彝族民間歌謠歌和謠是兩種有差異的文學表現形式,歌因配樂和受曲調制約,一般節奏比較緩慢。謠不配樂,沒有曲調,取吟誦方式,章句格式比較自由,節奏一般比較緊促。歌和謠,也常統稱為‘歌謠’。民間歌謠常簡稱為民歌”。
根據其產生領域及歌唱場合的不同,彝族民歌可分為生產民歌和生活民歌,生產民歌就是所謂的勞動歌,勞動歌是生產勞動中產生並經常在生產勞動中歌唱的歌謠,按現在的分類,生產分為農、林、牧、副、漁等,因此勞動歌也分為農、林、牧、副、漁等歌謠。
勞動歌具有放鬆心情、協調勞作、傳授生產知識的特點。生活歌謠包括創世歌和民俗歌,民俗歌又包括生活習俗歌、人生禮俗歌和歲時節令歌等。生活習俗歌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相關歌謠,具體表現為苦歌、兒歌和情歌等。
5、飲食
彝族的主食為土豆、玉米、蕎麥、大米等。副食型食物有肉食類、豆類、蔬菜類、調料類、飲料類。肉食類以牛、羊、豬、雞為主,待客需殺牲,以殺牛為貴,羊、豬次之。
豆類多為黃豆、胡豆、碗豆等,黃豆的一種食法彝族稱為“都拉巴”,即將黃豆磨成漿,連糟加酸菜煮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