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棚蔬菜高效益種植模式有哪些?
1、“豆-瓜-菜”種植模式
豆角-冬瓜-芹菜:
每年1月中下旬,當溫度適宜時,在棚室內進行豆角缽育苗,每盆播4-5粒種子。2月下旬在預留畦內開溝定植,溝距0 .15米,株距0 . 1米。豆角3月下旬採收,5月上旬基本結束。期間接茬冬瓜,3月下旬在陽畦或溫室內採用護根缽育苗。5月初定植,行株距0.6米×0.3米,6月下旬收獲。緊接下茬芹菜,在7月上旬育苗,9月中旬定植在棚室內,10月中旬扣膜封棚,可延至春節前後上市。這種模式每畝可產豆角2000公斤左右、冬瓜、5000-6000公斤,芹菜7000公斤上下。
2、“菜-瓜-芹”
春白菜-夏黃瓜-秋西芹:
早春生產大白菜,應選擇生長期短、對春化要求嚴格的大白菜品種,如陽春、良慶、春大將等。1月中下旬在大棚內進行營養缽育苗,2月下旬移栽棚內,4月上旬始收,施足基肥,定苗後適量追施三元複合肥。
夏黃瓜選用津早、津研等系列品種,於4月下旬營養缽育苗,5月下旬移栽,7月上旬始收,黃瓜苗齡30-35天移栽,每畝植3000株左右。移栽成活後,應及時追肥,隔5-6天再追一次;黃瓜澆水宜用引水溝的溝灌方法進行,忌漫灌。
西芹先對種子進行低溫處理後,於7月下旬遮蔭育苗,幼苗3-4片葉時分苗,株行距5或6厘米;秋分前一週,幼苗8-9片葉時進行移栽,定植前施足基肥。每畝移栽6000株左右;10月下旬扣棚,12月份始收,在收獲前一個月,噴施一次赤黴素液,可促進莖葉生長,提高產量。該種種植模式一般畝可產春大白菜3500-3800公斤、夏黃瓜3000-3300公斤、西芹6000-7000公斤。
3、“兩西一菜”種植模式
西葫蘆-西紅柿-油菜:1月中下旬進行西葫蘆溫室營養缽體育苗,2月下旬定植,4月上中旬採收,6月上旬生產結束後整地,6月下旬再平作直播西紅柿,以舊塑料遮陰防雨,每畝留苗3300株左右,秋分後封棚,在西紅柿淡季陸續上市,11月下旬拉秧,接茬直播油菜,春節前後陸續採收。該模式畝產西葫蘆1100左右公斤、西紅柿4000-5000公斤、油菜1000公斤上下。
二、大棚蔬菜高效種植技術要點
1、溫度
(1)溫度變化規律:
大棚內氣溫日變化趨勢與露地相同,但晝夜溫差變幅大。白天光照充足,如果薄膜密閉棚內溫度升高很快,最高可達40—50℃,比棚外高20℃以上。陰雨天,增溫效果差,夜間棚內最低氣溫一般比棚外高1—3℃。棚內地溫比氣溫穩定,通常為10—20℃。
(2)逆溫現象:
聚乙烯覆蓋的大棚,冬季有微風晴朗的夜晚,棚內溫度有時會出現比棚外還低的現象。其原因是:夜間棚外氣溫是高處比低處高,由於風的擾動,棚外近地面處可從上層空氣中獲得熱量補充,而大棚內由於覆蓋物的阻擋,得不到這部分熱量;冬天白天陰涼,土壤貯藏熱量少,加上聚乙烯膜對長波輻射率較高,保溫性略差,地面有效熱輻射大、散熱多,從而造成棚內溫度低於棚外的現象。
(3)溫度調控:
大棚的溫度調控主要通過通風換氣和加溫來進行。利用揭膜進行通風換氣是降低和控制白天棚內氣溫最常用的方法,採用遮陽材料,減少大棚的受光量,也能防止棚內氣溫過高。
2、土壤溼度和鹽分
大棚土壤溼度分布不均勻。靠近棚架兩側的土壤,由於棚外水分滲透較多,加上棚膜上水滴的流淌溼度較大。棚中部則比較乾燥。春季大棚種植的黃瓜、茄子特別是地膜栽培的,土壤水分常因不足而嚴重影響質量。最好能鋪設軟管滴灌帶,根據實際需要隨時施放肥水,是一項有效的增產措施。由於大棚長期覆蓋,缺少雨水淋洗,鹽分隨地下水由下向上移動,容易引起耕作層土壤鹽分過量積累,造成鹽漬化。因此,要注意適當深耕,施用有機肥,避免長期施用含氯離子或硫酸根離子的肥料。
一、大棚蔬菜高效益種植模式有哪些?
1、“豆-瓜-菜”種植模式
豆角-冬瓜-芹菜:
每年1月中下旬,當溫度適宜時,在棚室內進行豆角缽育苗,每盆播4-5粒種子。2月下旬在預留畦內開溝定植,溝距0 .15米,株距0 . 1米。豆角3月下旬採收,5月上旬基本結束。期間接茬冬瓜,3月下旬在陽畦或溫室內採用護根缽育苗。5月初定植,行株距0.6米×0.3米,6月下旬收獲。緊接下茬芹菜,在7月上旬育苗,9月中旬定植在棚室內,10月中旬扣膜封棚,可延至春節前後上市。這種模式每畝可產豆角2000公斤左右、冬瓜、5000-6000公斤,芹菜7000公斤上下。
2、“菜-瓜-芹”
春白菜-夏黃瓜-秋西芹:
早春生產大白菜,應選擇生長期短、對春化要求嚴格的大白菜品種,如陽春、良慶、春大將等。1月中下旬在大棚內進行營養缽育苗,2月下旬移栽棚內,4月上旬始收,施足基肥,定苗後適量追施三元複合肥。
夏黃瓜選用津早、津研等系列品種,於4月下旬營養缽育苗,5月下旬移栽,7月上旬始收,黃瓜苗齡30-35天移栽,每畝植3000株左右。移栽成活後,應及時追肥,隔5-6天再追一次;黃瓜澆水宜用引水溝的溝灌方法進行,忌漫灌。
西芹先對種子進行低溫處理後,於7月下旬遮蔭育苗,幼苗3-4片葉時分苗,株行距5或6厘米;秋分前一週,幼苗8-9片葉時進行移栽,定植前施足基肥。每畝移栽6000株左右;10月下旬扣棚,12月份始收,在收獲前一個月,噴施一次赤黴素液,可促進莖葉生長,提高產量。該種種植模式一般畝可產春大白菜3500-3800公斤、夏黃瓜3000-3300公斤、西芹6000-7000公斤。
3、“兩西一菜”種植模式
西葫蘆-西紅柿-油菜:1月中下旬進行西葫蘆溫室營養缽體育苗,2月下旬定植,4月上中旬採收,6月上旬生產結束後整地,6月下旬再平作直播西紅柿,以舊塑料遮陰防雨,每畝留苗3300株左右,秋分後封棚,在西紅柿淡季陸續上市,11月下旬拉秧,接茬直播油菜,春節前後陸續採收。該模式畝產西葫蘆1100左右公斤、西紅柿4000-5000公斤、油菜1000公斤上下。
二、大棚蔬菜高效種植技術要點
1、溫度
(1)溫度變化規律:
大棚內氣溫日變化趨勢與露地相同,但晝夜溫差變幅大。白天光照充足,如果薄膜密閉棚內溫度升高很快,最高可達40—50℃,比棚外高20℃以上。陰雨天,增溫效果差,夜間棚內最低氣溫一般比棚外高1—3℃。棚內地溫比氣溫穩定,通常為10—20℃。
(2)逆溫現象:
聚乙烯覆蓋的大棚,冬季有微風晴朗的夜晚,棚內溫度有時會出現比棚外還低的現象。其原因是:夜間棚外氣溫是高處比低處高,由於風的擾動,棚外近地面處可從上層空氣中獲得熱量補充,而大棚內由於覆蓋物的阻擋,得不到這部分熱量;冬天白天陰涼,土壤貯藏熱量少,加上聚乙烯膜對長波輻射率較高,保溫性略差,地面有效熱輻射大、散熱多,從而造成棚內溫度低於棚外的現象。
(3)溫度調控:
大棚的溫度調控主要通過通風換氣和加溫來進行。利用揭膜進行通風換氣是降低和控制白天棚內氣溫最常用的方法,採用遮陽材料,減少大棚的受光量,也能防止棚內氣溫過高。
2、土壤溼度和鹽分
大棚土壤溼度分布不均勻。靠近棚架兩側的土壤,由於棚外水分滲透較多,加上棚膜上水滴的流淌溼度較大。棚中部則比較乾燥。春季大棚種植的黃瓜、茄子特別是地膜栽培的,土壤水分常因不足而嚴重影響質量。最好能鋪設軟管滴灌帶,根據實際需要隨時施放肥水,是一項有效的增產措施。由於大棚長期覆蓋,缺少雨水淋洗,鹽分隨地下水由下向上移動,容易引起耕作層土壤鹽分過量積累,造成鹽漬化。因此,要注意適當深耕,施用有機肥,避免長期施用含氯離子或硫酸根離子的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