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方圓九洲V
-
2 # 空號的等待
二十四孝中有孟母三遷
孟子年少時,家住在墳墓的附近。孟子經常喜歡在墳墓之間嬉遊玩耍。孟母見此情景,就覺得這個地方不適合居住,於是就帶著孟子搬遷到市場附近居住下來。可是,孟子又玩鬧著學商人買賣的事情。孟母又覺得此處也不適合孟子居住,于是又搬遷到書院旁邊住下來。此時,孟子便模仿儒生學作禮儀之事。孟母認為,這正是孟子所適宜居住的地方,於是就定居下來了。
-
3 # 雲水禪心0808
二十四孝裡沒有孟母三遷
孟母三遷,即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多次遷居。《三字經》裡說:"昔孟母,擇鄰處。"孟母三遷便出自於此。詞語解釋信息為孟子的母親為了使孩子擁有一個真正好的教育環境,煞費苦心,曾兩遷三地,現在有時用來指父母用心良苦,竭盡全力培養孩子。
二十四孝是指《二十四孝圖》上所描繪的二十四個故事一、孝感動天 二、親嘗湯藥 三、齧指痛心 四、百里負米 五、蘆衣順母 六、鹿乳奉親 七、戲綵娛親八、賣身葬父 九、刻木事親 十、行佣供母 十一、懷橘遺親 十二、埋兒奉母 十三、扇枕溫衾十四、拾葚異器 十五、湧泉躍鯉 十六、聞雷泣墓 十七、乳姑不怠 十八、臥冰求鯉 十九、恣蚊飽血二十、扼虎救父 二十一、哭竹生筍 二十二、嘗糞憂心 二十三、棄官尋母 二十四、滌親溺器
-
4 # 庸人
二十四孝中沒有孟母三遷,二十四孝是子女孝敬父母的故事。而孟母三遷講的是母親教育兒子的故事。
二十四孝中沒有孟母三遷。
“孟母三遷”講的是孟母為了教育兒子成才,選擇良好的環境,為孟子創造學習條件的故事。早年,孟子一家居住在城北的鄉下,他家附近有一塊墓地。墓地裡,送葬的人忙忙碌碌,每天都有人在這裡挖坑掘土。死者的親人披麻戴孝,哭哭啼啼,吹鼓手吹吹打打,頗為熱鬧。年幼的孟子,模仿性很強,對這些事情感到很新奇,他看到這些情景,也學著他們的樣子,一會兒假裝孝子賢孫,哭哭啼啼,一會兒裝著吹鼓手的樣子。他和鄰居的孩子嬉遊時,也模仿出殯、送葬時的情景,拿著小鐵鍬挖土刨坑。
孟母一心想使孟子成為好讀書、有學問的人,看到兒子的這些怪模樣,心裡很不好受。感到這個環境實在不利於孩子的成長,認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決定搬家。
不久,孟母把家搬到城裡。戰國初期,商業已經相當發達,在一些較大的城市裡,既有坐商的店鋪,也有遠來做生意的行商。孟子居住的那條街十分熱鬧,有賣雜貨的,有做陶器的,還有榨油的油坊。孟子住家的西鄰是打鐵的,東鄰是殺豬的。鬧市上人來人往,絡繹不絕。行商坐賈,高聲叫賣,好不熱鬧。孟子天天在集市上閒逛,對商人的叫賣聲最感興趣,每天都學著他們的樣子喊叫喧鬧,模仿商人做買賣。孟母覺得家居鬧市對孩子更沒有好影響,于是又搬家。這次搬到城東的學宮對面。
學宮是國家興辦的教育機構,聚集著許多既有學問又懂禮儀的讀書人。學宮裡書聲朗朗,可把孟子吸引住了。他時常跑到學宮門前張望,有時還看到老師帶領學生演習周禮。周禮,就是周朝的一套祭祀、朝拜、來往的禮節儀式。在這種氣氛的熏陶下,孟子也和鄰居的孩子們做著演習周禮的遊戲。“設俎豆,揖讓進退。”不久,孟子就進這所學宮學習禮樂、射御、術數、六藝。孟母非常高興,就定居下來了。
孤兒寡母,搬一次家絕非易事,而孟母為了兒子的成長,竟然接連三次搬遷,可見孟母深知客觀環境對於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常言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一點在少年兒童身上體現得更為明顯。因此,創造良好的客觀環境雖然不是一個人成才的唯一條件,但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孟子以後既沒有選擇墨學、道學等曾經顯赫一時的學說,又沒有像蘇秦等縱橫家那樣,從個人的權利思想出發,圖得個人平生的快意,而是偏偏選擇儒家學說作為他畢生奮鬥的事業,終於成為一位在現實的人生中,不為一己之身而謀,捨生取義,只為憂世憂人而謀國、謀天下的“聖人”,這與孟母早期的影響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