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自在河流aE

    一、緯度分布

    正午太陽高度從太陽直射點所在緯線向南、北兩側遞減。

    1、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

    2、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

    3、春秋分日:正午太陽高度由赤道向南、北兩側遞減。

    二、季節變化

    1、夏至日: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達最大值,南半球達最小值。

    2、冬至日: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達最大值,北半球達最小值。

    3、春秋分日:赤道達最大值,南、北極點達最小值。

    三、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和變化規律

    1、太陽直射點的確定方法

    (1)緯度的確定

    方法一:“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和“晨昏圈與緯線相切點的緯度(出現極晝極夜的最低緯度)”互餘。

    方法二:通過節氣來判斷。夏至,太陽直射23°26′N;冬至,太陽直射23°26′S;春、秋分,太陽直射赤道。

    方法三:根據某地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H=90°-兩地緯度差計算。

    方法四:“赤道處晨昏線與經線的交角(銳角)”等於“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2)經度的確定

    基本原則:地方時為12時的經線即為太陽直射的經線。

    方法一:晨線和赤道的交點(經度)向東90°或昏線和赤道的交點(經度)向西90°,即為太陽直射點的經度。

    方法二:根據晨昏線與緯線相切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判斷太陽直射的經線。

    2、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幅度(年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差值)的緯度分布規律

    (1)赤道地區和南北兩極地區的年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差值均為23°26′。

    (2)0°到南北緯23°26′之間的地區(或熱帶地區),年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差值從23°26′增大到46°52′。

    (3)南北緯23°26′到南北緯66°34′之間的地區(或南北溫帶),年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差值均為46°52′。

    (4)南北緯66°34′至極點之間的地區(或南北寒帶),年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差值從46°52′減小到23°26′。

    擴展資料:

    因為地球的公轉致使一年內太陽在地球的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復一次。以北半球北回歸線穿過的地區為例:一年中當太Sunny直射北回歸線時,正值中國北方的夏至節氣,正午太陽在頭頂正上方,即太陽高度角為90°,為一年中的最大值;

    當太Sunny直射南回歸線時,正值中國北方的冬至節氣,此時的太陽高度角為43°,為一年之中的最小值。由於地球自轉,產生了太陽的視運動現象(東昇西落),即太陽高度的日變化。

    由於地球公轉,使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從而產生了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變化和季節變化現象。

    太陽直射點以一年為週期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北回歸線以北正午太陽高度達到最大,整個南半球正午太陽高度達到最小。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南緯23°26'),南北情況與夏至時相反。其餘時間是這兩個狀態的過渡。

    太陽直射點是地球表面太Sunny入射角度(即太陽高度角 )為90度的地點,是地心與日心連線和地球球面的交點。 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的地方時為正午12時。 活動規律為:春分(3月21日前後) ,太陽直射點在赤道(0°),此後北移。夏至(6月22日前後) ,

    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23°26′N)上,此後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後) ,太陽直射點在赤道(0°),此後繼續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23°26′S)上,在此之後向北移動。

  • 2 # 用戶9669421121576

    春分日和秋分日的時候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因此北半球和南半球相同緯度的地方太陽高度角是相同的如果說不考慮其它的因素,只考慮緯度位置,全球同緯度地區獲得的太陽輻射是相等的。

    赤道上的太陽直射點是90度,說明赤道上獲得的太陽輻射最大的。然後以赤道為中心,太陽高度角減小,太陽輻射能量減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幹爆鴨子的做法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