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養韭觀花
-
2 # 你的呼神護衛
直截了當說結論:大概率不會二世亡國。
先說秦為何如此短命。秦王掃六合後,進行了非常激進的改革,“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長遠來看,這些措施利在千秋,奠定了中國“合多分少”的發展基調。但在當時,無疑得罪了大量既得利益者,對這位強悍統治者“口服心不服”者甚眾。政見不同的文人學士更是難以忍受,於是嬴政“焚書坑儒”殘酷打壓。
對嬴政而言,建立前所未有霸業後難免膨脹,大興土木、窮兵黷武,30萬大軍征伐匈奴,百萬壯丁修長城、靈渠。長城上每一塊石頭下都埋著人命,“孟姜女”們沒等到丈夫回來那天。反正怎麼也是個死,不如反了,悠悠歷史反覆證明,等到農民大規模鬧事了,這個王朝離玩完也不遠了。
胡亥是個什麼人?簡單總結:暴君Plus,不明是非,重用奸佞、濫殺無辜佔全了。而且,沒本事。老爹搓起來的火兒,到他這兒壓根罩不住。
扶蘇是個什麼人?《史記》中沒有扶蘇列傳,但通過《秦始皇本紀》《李斯列傳》《陳涉世家》中零散的記載,我們還是能瞭解這位“大秦第一公子”的為人。
扶蘇以“仁”著稱,懷柔而重民心。最有名故事就是勸父皇放棄焚書坑儒,以防失去民心。也正是因為此事,扶蘇被髮配到邊塞,成為其人生命運的轉折點。扶蘇的品質在當時有口皆碑。以至於後來起事的陳勝都打著扶蘇的名號,並評價:“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
如果,政治風格不那麼激進,施行仁政與民休養生息,再有口碑加持,這個王朝的命運應該能被改寫。
-
3 # 戰國曲士
中國歷史或許會改變。
因為扶蘇為人仁義守信,《史記》記載“扶蘇為人仁。剛毅而武勇, 信人而奮士”。扶蘇之所以接到聖旨後依旨自殺,就是因為他是一個守規則講信用的人,如果起兵反抗,那麼就是破壞了父子君臣之間的規則,這是扶蘇內心不能接受的。
所以如果扶蘇成為秦二世,秦朝不會二世而亡,因為歷史會發生如下改變。
1.大澤鄉起義不會發生。導致秦亡的這次農民起義的最根本原因是秦朝的嚴苛峻法,這些服徭役老百姓橫豎都是死,只有造反一條路。而起義時陳勝的一個宣傳口號就是號稱是扶蘇的隊伍(《史記》: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試想,如果二世是扶蘇,陳勝就會少了一半的藉口,起義能不能號召的起來很難說。還有就是如果皇帝是扶蘇,這些農民就會有幻想,不會選擇鋌而走險的造反之路。
2.改變秦的苛政。相信親自監督修長城的扶蘇一定會看到百姓的疾苦,扶蘇繼位後,即使出於籠絡人心的目的也會廢除大量的徭役,包括停止修建秦宮長城等等大型工程,也會逐漸廢除或改變那些不近人情的嚴酷法律。導致秦亡的農民起義軍就不可能產生。
3.收攏六中國人心。陳勝發動大澤鄉起義時是以扶蘇、項燕之名,而陳勝、項燕他們都是楚中國人,可以判斷扶蘇公子賢名不虛,即使在楚國都有大量擁躉。而扶蘇繼位為二世後,一定釋出一系列政策律令,讓六中國人民感受到大秦的關愛。正是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雖說歷史的發展有其必然性,但卻有很多偶然因素在左右歷史的程序。比如漢武帝發動巫蠱之禍也導致了民怨沸騰,國家不堪重負。太子劉據也像極了扶蘇,謙卑恭讓以及對父親的情義讓他錯失成功的良機,兵敗自殺,成為了第二個扶蘇。但漢武帝終於警醒,輪臺罪己,給了百姓喘息的時機,也讓大漢度過了一次大危機。
所以,如果扶蘇不死繼位為二世,歷史真的會發生很大改變。
-
4 # 旭奕
如果扶蘇順利繼位,並且假設趙高不搗亂,可以肯定的是秦國會比胡亥繼位要多存續N年。
秦國在商鞅變法後實行的是類似軍國主義的國策,全民皆兵,並利用軍功爵制刺激民眾的好戰性。這種用力凶猛的制度在志在完成大一統的攻伐時期最能徹底調動資源潛力。但是在完成大一統後,再繼續沿用這種制度就過於嚴苛了。剛統一後,六中國人民還思念故國,這時候就需要一個相對寬鬆的社會環境讓給六中國人民適應新國家,並且給秦國完成國土擴大後隨之需要完成的制度擴容。
但是胡亥生性多疑,手段殘酷,這些頗像秦始皇,在即位後對內殺掉了自己所有的兄弟消除潛在威脅,對外繼續實施秦國的嚴苛法度,並有過之。這就使原本就還沒有完全接受秦國的六中國人民更不適應,以致民變四起,“暴秦”的名聲就是這麼來的。
扶蘇生性醇厚寬仁,深受秦軍高階將領支援,還有楚國外戚做後盾。如果扶蘇順利掌權,秦軍眾望所歸,改秦律安民生息,聯楚國貴族以安撫六中國人民情緒。只要秦國可以平穩走過剛統一後的過渡期,必然不至於只存世13年。
-
5 # 黃河浪客
首先,歷史沒有如果,如果有如果我們還是要接受這個現實!
這個問題很像另外的幾個如果,如果漢武帝沒有逼死劉據,漢朝的歷史會不會被改寫?如果楊廣沒有殺父弒兄,隋朝會不會長一點?如果朱標沒有去世,朱棣會不會謀反?其實是一樣的!
很多事情看似偶然的,其實都存在必然的因素!
首先我們看一下當時的社會背景,秦朝統一六國,主要是武力征服,統一以後秦王朝並沒有用仁政治理天下,從杜牧的《阿房宮賦》中可以看到當時的秦人是怎麼生活的“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樑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管絃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這種怒從心中起,惡從膽邊生的心要已成為,一堆乾柴。火,只是時間問題!
這把火是誰?扶蘇!點火的人是誰?項羽!
中中國人,總是喜歡師出有名,好吧,復甦死了,然後,都打著為扶蘇報仇的旗號,開始造反!難道真的是為了“清君側”,真的為了“反清復明”荒唐!
即使扶蘇活著,再以仁德治理天下也不行,畢竟大廈將傾,只是時間問題!
最後,還是借用《阿房宮賦》結束這個問題,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
6 # 作家張延兵
秦始皇在選接班人上,他看中的是長子扶蘇。扶蘇為人寬仁,有遠大的政治抱負和遠見。他曾直言勸諫秦始皇,反對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一事,因此,他的直言勸諫觸怒了秦始皇。秦始皇受命前往上郡,協助大將蒙恬修築長城、抵禦匈奴。
秦始皇37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患病期間,命令中車府令趙高為他立遺詔,遺詔內容就是立扶蘇為新的一代皇帝。
秦始皇病逝後,在為秦始皇治喪時,趙高改了遺詔,聯合丞相李斯,擁立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登基,用假詔逼令扶蘇自盡。
扶蘇是丞相李斯的女婿,那麼,李斯為什麼還參與謀害自己的女婿呢,原因有二,一是,在扶蘇活著的時候,他與扶蘇意見不一,扶蘇對他意見很大,十分不滿。二是,趙高威逼利誘,趙高巧舌如簧,說的李斯大汗淋漓,膽戰心驚,他擔心一旦扶蘇即為後會對自己痛下殺手,拿自己開刀。如果和趙高聯手成功,他的威脅就會大大減少。李斯滿以為自己這樣做的十分穩妥,高枕無憂,他做夢也沒有想到,他已經成為趙高的眼中釘,肉中刺,成為趙高除掉的物件。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李斯父子被腰斬於咸陽,夷滅三族 。
如果扶蘇接任秦始皇,秦朝就是是另一種景象,江山也許要延數百年。但是,到了胡亥手裡後,不理朝政,每天沉迷酒色,給大秦帶來了災難性的毀滅。
-
7 # 架空歷史—北狼後裔
不請自來,我是架空歷史頻道的北狼後裔!下面由我來回答“如果秦二世是扶蘇不是胡亥,秦朝的結局會怎樣?”
我們要先明白使秦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很多人都認為秦是亡於二世的暴政,但我認為,暴政這個原因,只是後世的儒生對秦始皇的摸黑,而真正導致秦朝滅亡的原因主要是六國貴族的復辟
據《史記·蒙恬列傳》中所說
“夫秦之初滅諸侯,天下之心未定。”
這一句話就說明了,秦朝的統治必定會滅亡的原因,為什麼憑這一句話就可以如此肯定?
這一句話就反應了秦朝滅亡最重要的三個原因
第一,法家理論秦始皇滅掉的六國,都有自身的文化、政治等特色,而秦朝推行的法家理論,必然會導致六國不習慣,由此出現不滿的情緒。
第二,根深蒂固的貴族社會漢朝之前,中國社會是貴族政治,秦始皇滅了六國後,卻沒有對六國貴族和官僚,進行妥當的安置,觸犯了很多人的利益,以至於很多原先的王族,淪落為一介草民,六國貴族的利益被觸犯了!所以,這一批人不可能甘心,後來的項羽、張良都是六國貴族出身,都想著要復國,再者秦皇滅的六國,除韓趙魏的歷史較短(三家分晉後,大約有170餘年歷史)
所以,司馬遷的“天下之心未定”這一句話
指出了秦朝二世而亡的要害
那麼如果是秦二世是扶蘇,秦朝的結局會怎樣?
我認為即使是扶蘇繼位最多也只能延緩秦朝滅亡的速度,了。因為秦朝要想不這麼早滅亡,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六國貴族趕盡殺絕,像之後的漢朝就是這麼做的,有了這個基礎,才有了後來的文景之治,但是秦始皇沒有這麼做,所以一旦出現導火線,六國貴族必然會揭竿而起!而陳勝吳廣起義,就是這一根導火線
如果扶蘇繼位,他唯一的機會,就是先下狠手,清洗一波貴族,讓六國貴族勢力盤根錯節,才能讓大秦帝國,波瀾不驚。但是,扶蘇會這麼做嗎?史料記載扶蘇很仁慈,要他去做這種事,他是絕對做不出。而將來只要一旦出現導火線,六國貴族照樣反秦。再說如果扶蘇繼位,憑藉著這個人的仁慈的性格也就不會屠戮功臣、殺害皇族。而且扶蘇即位後,調整苛政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為要與民休息,恢復國力。但扶蘇也不會完全拋棄法制,減輕徭役還是能夠做到的,他所奉行的政治主張,無疑反映了當時民眾的需要這樣或許可以使秦朝的統治更長一點!
-
8 # 微論歷史
眾所周知秦王掃六合,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五百年以來的諸侯割據的局面,建立了歷史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並創立"皇帝"制度,對後世影響深遠。秦始皇在位期間在中央實行,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代以,同時,,統一。對外北擊,南征,修築,修築,溝通水系。
正是這樣始皇帝開創的秦朝卻短短存在了十四年,原因之一就是始皇帝死後,趙高李斯立胡亥為秦二世,並賜死長子扶蘇,導致後來秦朝大亂,各地紛紛起義,最終導致了秦朝的滅亡。
那麼如果當初扶蘇順利登上皇位,秦國會長久嗎?
扶蘇與秦國的治國根本格格不入,秦國立法家立國,扶蘇卻學習儒家思想,這使得扶蘇性情溫厚,素有賢明。當初始皇帝受到文人抨擊,要將他們葬到咸陽,扶蘇就上書,他說如今天下初定,邊遠地區百姓尚未歸附。這時候用嚴刑峻法,"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大怒的始皇帝根本不聽,還遷怒扶蘇,讓他去上郡,做蒙恬兵團的監軍。可見他天性善良。
如果扶蘇繼位,扶蘇大概率會實施仁政,休養生息,善待天下百姓,善待原來六國之人,並且他並不會像秦始皇一樣濫用民生,修改嚴酷的律法這樣,沒有原來的法律陳勝吳廣就不會因為誤了工期要被殺死,那麼他們就沒有理由起義,也不會有後來的項羽的鉅鹿之戰。按照扶蘇的治國理念,應該會讓秦國像後世的漢朝初年一樣修生養息,那麼秦國就會越來越強。
小編微論:扶蘇在歷史上評價還是很高的,秦二世暴烈無道強行徵收,是個暴君,而扶蘇恰恰相反,他心繫天下十分善良,但未必是明君,但由於秦始皇積攢下來的老本,至少秦國不會在二世滅亡,日後還可能成為像漢朝一樣的強大的王朝。
-
9 # 真的很博通
人們之所以願意說扶蘇不死,大秦不亡,實際上是一種非常文學化的說法,或者說是情緒上的說法,不管如何,秦朝都必然滅亡。這是因為秦朝所使用的是法家制度,而法家制度當中又以耕戰體系為主,所以當對外擴張的空間消失後,接下來秦朝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進行對內的管理。要把戰時執法變為平時執法,就必須面對關東貴族的矛盾,但是這個矛盾是無法解決的,因為用法治的改革將會嚴重的影響到貴族的利益,也就是郡縣制將取代封建制,這樣一來六國貴族必然造成動亂及起義。
而反觀清朝內部,向北和向南派出的軍隊都已經非常偏遠,即便扶蘇也未必能把他們輕易招回,而且當時扶蘇所支援的儒家是封建儒家,也就是支援貴族的。所以從根本上看,扶蘇所支援的文化是支援封建貴族的,不管其如何改變法家制度,關東貴族對於秦的統治都會進行抵抗,這種抵抗最終必然造成混亂,就像楊廣對關隴貴族的壓制是一樣的。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扶蘇如何去做,其自然必然的結果都是滅亡,最多隻能是拖延滅亡的時間。這就像一個人捅破了馬蜂窩,馬蜂窩雖然被除掉,但是馬蜂必然會反撲,而捅破馬蜂窩的那個人則必然承受惡果,可以說是後人乘涼,前人遭殃。
——郡縣制
所以不管扶蘇是否當政,秦最後都很難維持。而人們往往喜歡把一切問題都歸咎於某一個點改變,寄希望於這一點改變之後其他的事情就會改變,但實際上從當時的地緣關係和當時貴族關係來看的話,這種結果是不可逆轉的。從現實角度來看,貴族的地位是逐漸出現動搖,而郡縣制又不能取代封建制,所以雙方的衝突無法避免,那麼秦的滅亡也就是必然註定的了。
-
10 # 楊柳青青春之聲
如果扶蘇繼位秦國照樣滅亡,原因有三:
三、當時的秦朝秦始皇把他推向了極其強霸的大勢,這樣的大朝大勢只能是秦始皇的偉略,別人恐怕望其項背,以扶蘇的個人能力比起其父差之遠兮,他繼位後任用蒙恬為事,他們的能力有蟄伏於鄉野的那些草莽英雄的作為嗎,況且陳勝、吳廣早已按捺不住了,秦的這頭麋鹿他們搶定了。沒有了秦始皇的偉略,扶蘇繼位秦國照樣滅亡。
回覆列表
正常情況是不會的。理由有這麼幾個。
其一,秦始皇的暴政不得人心,但當時的國家還是比較安定的。如果繼承者是一個懷柔之君,對老百姓好一些,就可以順利過度,而扶蘇的賢名當然是不用解釋的。
其二,就不會有後來的指鹿為馬,朝廷也不會烏煙瘴氣。你絕對不能低估趙高對秦王朝的覆滅的影響,某種意義上講,這或許也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如果扶蘇登基,則沒有這個問題。那麼秦王朝的政策會繼續延續,休養生息的就不是漢朝,那是秦二世扶蘇。
其三,扶蘇繼位還有第三個結果,軍功集團會被保留。特別是蒙恬,戰將不會被大量殘殺。而這是可以順利過度的保障。
其四,扶蘇繼位的第四個好處,大秦政策會被延續,但暴政會逐步減少,那麼也就不會有了秦末的反抗。秦二世而亡的根源也就消失了。
其五,扶蘇繼位,名正言順!那麼扶蘇就不會像胡亥那樣去殘害他自己的兄弟,對於政權的穩固,我起到很積極的影響。
綜上所述,扶蘇繼位,秦會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