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用戶6829503114642

    引起pno2電極自放電的原因有二:物理微短路和化學反響。

    1、物理微短路

    物理微短路是構成鋰離子電池低壓的直接原因,其直接表現是電池在常溫、高溫存儲一段時間後,電池電壓低於正常截止電壓。與化學反響引起自放電相比,物理微短路引起的自放電是不會構成鋰離子電池容量不可逆的丟失的。引起物理微短路的狀況許多,分為如下幾種:

    a、粉塵和毛刺

    咱們將微短路的電池拆開,經常發現電池的隔閡上會呈現黑點。假如黑點的方位處於隔閡中心,那麼便大概率是粉塵擊穿。假如黑點處於邊際方位佔多數,就是極片分切過程中發作的毛刺引起的,這兩點比較好辨別。

    b.正負極的金屬雜質

    在電池中,金屬雜質發作化學和電化學腐蝕反響,溶解到電解液中:

    M→Mn++ne-;

    此後,Mn+遷移到負極,併發作金屬堆積:

    Mn++ne-→M;

    隨著時間的添加,金屬枝晶在不斷成長,終究穿透隔閡,導致正負極的微短路,不斷耗費電量,導致電壓下降。

    ①正極金屬雜質

    正極的金屬雜質經過充電反響後,也是擊穿隔閡,在隔閡上構成黑點,構成了物理微短路。一般來說,只要是金屬雜質,都會對電池自放電發作較大影響,一般是金屬單質影響最大。據部分文獻所述,影響排序如:Cu>Zn>Fe>Fe2O3。比方許多正極鐵鋰資料就會面對自放電過大的問題,也就是鐵雜質超支引起的。

    ②負極金屬雜質

    因為原電池的構成,負極金屬雜質會游離出來,在隔閡處堆積而構成隔閡導通,構成物理微短路,國內某些低端的負極資料經常會遇見這樣的狀況。負極漿猜中的金屬雜質對自放電的影響力不及正極中的金屬雜質,其間Cu、Zn對自放電影響較大。

    c、輔材的金屬雜質

    例如CMC、膠帶中的金屬雜質

    2、化學反響

    a、水分

    水分構成電解液分化,釋放出大量的電子,電子再嵌入到正極氧化結構中,從而引起正極電位下降,構成低壓;

    另外,當電池中有H2O存在時,其會與LiPF6反響,出產HF等腐蝕性氣體;一同與溶劑等反響發作CO2等氣體引起電池膨脹;HF會與電池中眾多物質如SEI重要成分反響,損壞SEI膜;生成CO2和H2O等;CO2引起電池膨脹,從頭生成的H2O又參加LiPF6、溶劑等反響,構成惡性鏈式反響。

    SEI膜損壞的結果:1)、溶劑進入石墨層中與LixC6反響,引起不可逆容量丟失;2)、損壞的SEI修復則要耗費Li+和溶劑等,進一步構成不可逆容量丟失。

    b、電解液溶劑

    某些電解液溶劑加入後會引起電池的電壓下降過快,之前我嘗試過一款溶劑,加入後離子電導提昇效果明顯,可是自放電率比正常的溶劑快了3倍。

    或許的機理:這些溶劑不耐氧化,在存儲過程中發作緩慢的化學反響,耗費容量而使得電壓下降。

    c、SEI膜不穩定

    在存放過程中,因為倉庫具有必定的溫度,所以引起SEI膜的脫落和從頭反響,構成電池脹氣、低壓等。

    d、封裝不良

    極耳方位過封,或許構成極耳腐蝕而耗費鋰源低壓。其他方位過封,或許電解液透過CPP層腐蝕鋁箔,而構成鋁塑膜穿孔,進入水分構成低壓脹氣。

    許多時分,脹氣和低壓是一同呈現的,這個時分往往都比較嚴重了,電池終究就會報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失爆的三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