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用戶5119196148852

    1,在封建王朝的統治時期,思想上的統一是十分必要的,這是治民的根本所在,至於“獨尊儒術”之說,則是帝王家在改善民治方法上的一個革新。

    舊的思想如果不能更好的統治人民,那麼這個思想可能就要面臨淘汰。新的思想在統治人民的過程中,如果起到積極作用,就會被沿用,儒家思想正是這樣被推崇的。

    2,在總結先秦時代滅亡的經驗,秦雖然統一中國,但是不善於治理,沒有正確地意識到人民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關系。沒有明確從人民的思想出發,反而做出了“焚書坑儒”這種錯誤性的思想改革。以至於農民奮起反抗,覆滅的秦朝。因此擁有一個健康正確的統治思想,是多麼重要的事情。

    3,漢武帝深刻吸取了秦亡的教訓,在他看來,秦王不懂順應民心,一味地逆風操作。用強權壓制。國家表面上的統一不是真正的統一,民心不和,則易生大亂。秦王沒有對百姓實施仁政,這是其覆滅的根本原因。

    4,漢武帝知道儒家學說以仁為政,這正是底層百姓最渴望的。再加上儒家學在社會的接受度高於其他學說,所以在思想上,選擇了更加容易被接受的學說,但是也並不全是儒家,只是以儒家為本。

    5,在漢代初期,道家的“無為”之說,治國已經不能滿足當時社會的需求了,任意讓農民發展,社會得到了短暫的繁榮,但是沒有關於發展目標和規範這種學說,任意發展也會導致各種各樣的矛盾產生,最主要的還是農民和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道家、法家等其他學說對於治國,發展農耕、處理階級矛盾上都沒有明確的治理方案。

    唯獨儒家思想,在修身、養家、治國、平天下上都有著一套成熟完整的學說理念,因此這也是董仲舒提出“獨尊儒術”的必要性之一。

  • 2 # 熱情荷葉6D

    1、時代發展的需要。

    漢武帝時期,漢朝國力強盛,又想要平定匈奴,實現“大一統”。那麼道家這種“清靜無為、小國寡民”的思想是無法滿足漢武帝時期漢朝的需求的。這時候,漢武帝就特別需要一種新的思想體系。這種思想既要符合統一的局面,又要為皇權專制做一個理論支持。于是,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這樣誕生了。

    2、董仲舒的主張適應了形勢需要。

    董仲舒提出的這個政策,正好符合漢武帝的需求。于是漢武帝就採取了董仲舒的建議,獨尊儒術。儒家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正式取代道家成中國“正統”的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是非常受統治階級歡迎的。因為它維護了封建統治秩序,又神化了專制王權,對統治者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自從提出了這個以後,日後凡是入宮為官的人,都要懂得儒家的學說,法律問題上還要用儒家的思想來解釋,總之儒家思想充斥著整個官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描技法基礎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