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用戶4252527248550188

    恐龍被發現後的一段時期內,幾乎所有的科學家都認為它是一類變溫動物,即使是恐龍的復原像,也是參照了這種觀念而確定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一部分科學家在大量的研究後提出了一個相反的觀點,即恐龍是恆溫動物。它們行動敏捷,就如同電影《恐龍》中所描繪的一樣。那麼,事實究竟如何呢?讓我們來看看科學家們拿出的各種證據。

      但是,以上學說不久即遭到了否定。美國哈佛大學比較動物學家克雷普頓和他的研究生進行了一次長達6個月的實驗,他們把實驗動物分為“安靜組”和“活動組”兩組,活動組的組員們每天要在轉輪中運動20分鐘。結果是,在活動組中,無論實驗對象是恆溫動物還是變溫動物,它們的骨骼中都有許多哈佛氏管形成,也就是說,是運動造成了代謝的加快,從而形成了哈佛氏管。

      在事實面前,爭論中的人們只好另闢蹊徑。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約翰·魯文想到了研究骨骼的形狀。從動物資料庫中他得知,恆溫動物和變溫動物的鼻子部位有明顯的不同之處。于是,魯文從鼻子入手,加入到了恐龍到底是恆溫動物還是變溫動物的爭論行列中。

      這個明顯不同的部分就是“鼻甲”。鼻甲由軟骨或硬骨構成,覆有被膜。魯文發現,現有動物中,99%的恆溫動物都具有一部分鼻甲。因為有了鼻甲,水分就可以在呼吸系統中循環利用,而不會喪失得太多。魯文在研究後得出結論說,如果沒有鼻甲,哺乳動物每天獲取的水分中的75%可能會很快地流失掉。如此說來,小小的鼻甲居然是保持恆溫動物高代謝率的秘密武器之一。

      讓我們再來看看恐龍。非常清楚的是,恐龍不具備鼻甲,所以,科學家們又得出了恐龍不是恆溫動物的結論。但同時,又有人不以為然,鼻甲怎麼能成為區分兩類動物的關鍵物證呢?一時間,誰也說服不了誰。

      1996年春天,從中國東北大地傳來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一具帶羽毛的恐龍化石出土了,同時出土的還有一隻最古老的鳥類標本。科學家們將它命名為“中華龍鳥”。兩者的骨骼都與小型獸腳類恐龍細顎龍的骨骼很相似。羽毛的隔熱作用是很明顯的,于是,恆溫動物派又找到了一個證據。同時,人們還聯想起在南北兩極找到的恐龍化石,要是恐龍有羽毛隔熱,而且基本保持恆溫,它們在極地就能夠抗住嚴寒,順利過冬也就絲毫不奇怪了。人們甚至猜測,小型獸腳類恐龍其實和鳥類有著親緣關係,也就是說,現在的鳥類竟然是恐龍的子孫。這樣,恐龍是恆溫動物的說法當然也就師出有名了。

      另外一種現象似乎也說明恐龍有點像鳥。1978年,美國的恐龍專家傑克·霍納博士在蒙大拿州發現了恐龍集體營巢地。在這個龐大的基地上有卵,也有即將孵化的胚胎,還有剛剛出殼的小恐龍。這些小恐龍的牙齒明顯有磨損的痕跡,表明它們已經開始進食,但未完全發育的四肢卻告訴我們,它們還沒有開始爬行。那麼,可以推斷,當時有成年的恐龍在餵養著它們。

      尋遍當今的爬行類動物,只有鱷還稍微對幼鱷有點照顧,那也僅限於把它們帶到水中,根本不管小家夥的取食。至於蛇、蜥蜴和龜,則根本就是產完卵稍加隱蔽即一走了之,哪裡還會顧及給幼體餵食。從這一點來說,恐龍還真不像爬行類動物呢!這種能夠養育後代的恐龍,科學家們稱之為“慈母龍”。

      當然,慈母現象在恐龍中也僅僅是個別現象,所以恐龍究竟是恆溫動物還是變溫動物,是不是鳥的後代,甚至,恐龍是不是屬於爬行類動物,還有待於更多的證據、更多的研究來加以闡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立刻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