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用戶1613700375788167
-
2 # 用戶1173894492329000
看到這個問題本來打算隨便答兩句做個紀念,結果話嘮發作一口氣打了半個小時,全貼出來吧。該去幹活兒了。
今人解讀”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這句基本都有點兒偶像劇燻出來的酸味,其實和原意沒啥關系。但這種基於兩情相悅相離相愛相情懷發出的感慨用上莊子的話並非無緣無故——納蘭容若有名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在解讀上可以作為不肯相忘的反證:本欲相濡以沫,卻成鏡花水月。看似只說小情,其根脈卻可以對接上莊子古早的思辨。因為世間太多事情,都是人和自己的期許與幻夢糾纏不休,情人相怨,
譽堯非桀,盡在此理。
故以美人、相思喻很多事都沒問題,屈原早就開了這個門。
何以江湖兩相忘勝過白首不相離?是因為人會變啊。人生若只如初見多美好,可人生哪能只如初見呢。沒有必要等到有一天斯文掃地時再去質問是何事”變卻故人心“,故人本就”心易變“。所以這麼說來,”不如不相見”。
莊子是智者,智者在思考問題時很容易觸類旁通實現一以貫之,因此智者也容易走極端,歸萬事於一元。在戰國後期動蕩、戰亂的時代裡莊子有可能通過極端的現實洞徹了人世類似豪豬困境的人際迷局,以及人與他人、與命運、與變化角力的悲慘下場。他更像是一個不肯妥協、不肯合作轉身而遁世的出走者。通過他對道的頌揚,我更多的讀到的是對現實的絕望與離棄。理想不在大地上,因此莊子拒絕與現實握手言和。
《大宗師》還有一處提到過相忘江湖——“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在莊子看來,”樂水之魚“大概是很有範兒很高冷霸上檔的意象,他老愛用)這裡的道術,成了莊子眼裡解決人際困境的根本,有道則無我,有道可相忘,自然就能夠消解由種種糾纏相守產生的憎怨與昨是今非,從親人死去,到褒貶廟堂。而這種可以解決問題的"道術”不是孤立的,而是《莊子》全書反復論述、在各方面進行延伸與思辨的”無乎不在“的”古之道術“乃至道統思想的部分呈現,其根源要從全書去找。達到這種“得道”的心態境界,似乎可以規避人世間無可避免的意志僵局與強迫和被強迫的怪圈,擺脫“他人地獄”的束縛,達到在各種層面上的超脫效果,在莊子看來這就像水中魚,自在其中,旁人不知其樂。
從小很喜歡《莊子》,十歲出頭時候就喜歡裝逼地張口閉口”南華經“,中學作文裡動不動就和莊生“曠百世而相感,今天才明白這種作品真不是我這樣的現代人的三觀和心態能讀透的,除非做研究,否則再喜歡也只是浮光掠影。莊子的思想體系,洞徹了生者的多處悖論,與佛法有似,但與商業文明的某些根本價值取向是相悖的
,今人欲解故紙,三觀卻是斷層了,何解?更別提某些“莊子的智慧”類書籍牽強附會只想要趕快拿來主義一下。那幾年國學熱不知哪場雨後從哪幾片土牆根上面長出來的”國學專家“和”廣大國學愛好者“,好似一場大風後桌面上的浮土,一拭盡去。可笑。現在我明白了,人的偉大或許正在於此——一切機制與常識都會瓦解,唯有人本身有可能散發出不熄的光,點亮黑暗。莊周在他的時代求道、問道,最終,他自己成了偉大的布道人。屍居淵默於昔,雷聲龍現於今。
相濡以沫是說兩條魚靠著唾液存活,這句話意思是,與其兩人過得這麼辛苦艱難,不如放手彼此,去追尋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