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用戶2418567522817055

    相控陣技術,早在20世紀30年代後期就已經出現。1937年,美國首先開始這項研究工作。但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才研製出2部實用型艦載相控陣雷達。

    20世紀60年代,美國和前蘇聯相繼研製和裝備了多部相控陣雷達,多用於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如美國的AN/FPS-46、AN/FPS-85、MAR、MSR,前蘇聯的“雞籠”和“狗窩”等。這些都屬於固定式大型相控陣雷達,其共同點:採用固定式平面陣天線,天線體積大、輻射功率高、作用距離遠。其中美國的AN/FPS-85和前蘇聯的“狗窩”最為典型。

    20世紀70年代,相控陣雷達得到了迅速發展,除美蘇兩國外,又有很多國家研製和裝備了相控陣雷達,如英、法、日、意、德、瑞典等。其中最為典型的有:美國的AN/TPN-25 、AN/TPQ-37和GE-592、英國的AR-3D、法國的AN/TPN-25、日本的NPM-510和J/NPQ-P7、意大利的RAT-31S、德國的KR-75等。這一時期的相控陣雷達具有機動性高、天線小型化、天線掃描體製多樣化、應用範圍廣等特點。

    20世紀80年代,相控陣雷達由於具有很多獨特的優點,得到了更進一步的應用。在已裝備和正在研製的新一代中、遠程防空導彈武器系統中多采用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它已成為第三代中、遠程防空導彈武器系統的一個重要標誌。從而,大大提高了防空導彈武器系統的作戰性能。在21世紀,相控陣雷達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現代戰爭兵器的特點,其製造和研究更上一層樓。

  • 2 # 用戶3021092257797885

    相控陣雷達天線的理論出現於20世紀30年代,其後由於受微波器件的制約發展較為緩慢,直到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美國海軍研製成功了首部相控陣雷達線,但由於移相器件控制速度慢,與機械掃描雷達天線相比沒有優勢。直到20世紀50年代後期,由於對彈道導彈等髙速進攻性武器的防禦和空間各種軍事衛星的探測、監視和跟蹤的要求,以及計算機技術、鐵氧體技術以及半導體微波技術的發展推動了相控陣雷達天線的發展。比如林肯實驗室就曾經對相控陣雷達進行全面深入研究;中期研製成功艦載相控陣雷達,安裝在企業號航空母艦上;末期研製成功FPS-46相控陣雷達,60年代研製成功FPS-85相控陣雷達,開啟了相控陣雷達新時代。

    今年美國在相控陣雷達天線的研究方面最為成熟,在地面雷達、機載雷達、艦載雷達等方面均研製成功了相應的相控陣雷達天線。

    中國近年來相控陣雷達技術發展迅猛,在最先進的數字相控陣雷達上我們和美國也有一拼:目前,只有世界上只有中國、美國能製造數字相控陣雷達,其他國家差的很遠。而且僅有極個別飛機有這種雷達,例如:F22和F35的雷達就是數字相控陣雷達,不過這是小型的。中國最新預警上有中大型數字相控陣雷達,這是官方公開報道過的。

    相控陣雷達天線的發展趨勢

    當今世界,科技迅猛發展,現代化戰爭方式對雷達提出了新的更具挑戰性的要求,MEMS技術、GaN等寬禁帶半導體技術將會將會對相控陣雷達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為了滿足當前相控陣雷達的要求,目前相控陣雷達天線的發展呈現出有源化、數字化、寬帶、毫米波、多功能、低成本的幾大趨勢。相控陣雷達的技術追趕,依然是目前中美軍工角力場上的重頭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方的同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