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用戶1402595451604471

    一、古今異義?[gǔjīnyìyì]古漢語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義用法不同的詞。把古文中的字詞變成了現代的詞語。

    二、詞語概述:

    如:"太丘捨去"(《陳太丘與友期》)中的"去",古義是"離開",後來演變為"到某地去"。

    這類詞語在閱讀文言文時要加以注意。

    三、古今詞義的差別,因其演變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幾種:

    1.詞義擴大:指今義的範圍大於古義,古義被包括在今義之中。詞義的擴大是詞義演變、造成詞義古今差異的最常見的現象。

    2.詞義縮小:指今義的範圍小於古義,今義被包括在古義之中。詞義的縮小是詞義演變、造成詞義古今差異的最常見的現象。

    3.詞義轉移:有的詞古今詞義差別很大,詞義發生了轉移,即由表示甲事物變為表示乙事物了。

    4.感情色彩變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識淺陋,並沒有貶義,當今的"卑鄙"則指品質惡劣,已變為貶義詞。

    5.名稱說法改變: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稱呼,在現代漢語中已換成另一種說法。

    6.詞義弱化:如,"狠",古義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當今表示的程度不怎麼高深。"怨",古義表示仇恨、懷恨,當今表示埋怨、責備。

    7.詞義強化:如,"恨",古代表示遺憾、不滿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懷恨。"誅",最初只是責備之意,後來強化為"殺戮"的意思。

    8.古褒今貶:如,"爪牙"古時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屬於褒義,如韓愈《與鳳翔邢尚書書》:"今閣下為王爪牙,為國藩垣。"。而現代漢語中的"爪牙"則是"比喻壞人的黨羽和幫凶",為貶義。

    9.古貶今褒:如,"乖"古時指偏執,不馴順,為貶義,如《林黛玉進賈府》:"行為偏僻性乖張。"而現代漢語中則用來形容人聽話,安順。

    10.名稱說法改變:如"市"古義:買。例:"願為市鞍馬"。

    11.改音變意:如"臭"古義:臭味。例:朱門酒肉臭。

  • 2 # 用戶2282222945837928

    古:但字,由一個單立人和一個旦組成。單立人,指人。旦,就是天剛亮,太陽還沒有升出地平線之時。所以,但字的意義為:天亮後,人由睡眠的相對靜止狀態開始轉變為相對運動的工作狀態,這是不同狀態的轉變,因此“但”字具有轉折的涵義。金:①表示轉折:雖然已年過七旬,但精神很好。②只要;凡是:但能節約的就要節約|但凡學過的課文他都能講出來。③僅;只:但願如此|不求有功,但求無過。④姓。【子集中】【人字部】但 ·康熙筆畫:部外筆畫:《唐韻》徒旱切《韻會》蕩旱切《正韻》徒亶切,$音誕。徒也,凡也。又空也。《前漢·食貨志》民欲祭祀喪紀,而無用者,錢府以所入工商之貢但賖之。 又語辭。猶言特也,比也。通作亶。詳前亶字注。 又與誕通。《淮南子·說山訓》媒但者,非學謾也,但成而生不信。《注》但,詐也。 又但馬,一名誕馬,散馬也。《宋書·江夏王義恭傳》平乗誕馬,不過二。《程氏·演繁露》誕馬猶徒馬。今外官儀從有散馬前行,名坐馬。亦曰引馬,卽但馬也。《遼史》作䩥馬。 又《集韻》《韻會》徒案切《正韻》杜晏切,$音憚。義同。 又姓。漢西域都尉但欽,濟隂太守但巴,宋有進士但中庸。 又音鉏。古不知吹人。《淮南子·說林訓》使但吹竽,使氐厭竅,雖中節而不可聽。《注》但讀鉏。 《說文》但,裼也。《正譌》偏脫衣袖也。借為語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生對女生說小白兔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