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1908年,美國傳教士威廉•埃德加•蓋爾拍攝了一張老龍頭的照片,可以看到當時“天開海嶽”碑位於一片土坡前,此後便再也沒有出現過。直到上世紀80年代,隨著老龍頭修復工程破土動工,人們在一片小山坡上發現了掩埋在沙土和荒草中的這塊“天開海嶽”碑。
“天開海嶽”碑高2.65米、寬0.7米、厚0.25米,字體渾厚古樸,遒勁蒼鬱。但碑體上無落款,始建年代和立碑人不詳,而且在明嘉靖十四年、清康熙九年的《山海關志》,以及乾隆二十一年、光緒四年、民國十八年的《臨榆縣志》中都沒有過關於這塊古碑的明確記載。30多年以來,一些專家學者進行了考證,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中國長城秦皇島學會會長郝三進就認為,這塊古碑應該屬於唐代。
根據《營平二州地名記》記載,李世民東征高麗的時候,也就是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他得勝還朝之後,原來咱們這有一個漢武臺,他在漢武臺歌功頌德,然後刻石記功,所以留下這塊碑。
撫寧區檔案館館長李利峰對“天開海嶽”碑也有著濃厚的興趣。他考證後提出,這塊碑是明代所立。2001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的一套叢書,叫《燕行錄》全集,其中有北韓使臣徐長輔、徐慶淳和金景善三位使臣入燕進貢的時候有一個日記,日記中三次提到“天開海嶽”碑。
李利峰說,《燕行錄》是北韓時代使臣們來往燕京時根據所聽所見而記錄下來的紀行錄,其中所提供的大量生動有趣的珍貴史料,填補了中國史籍的部分空白,而且為一些史實提供了旁證。北韓使臣徐長輔在他的《薊山紀程》中記載,西北隅又有兩碑一書天開海嶽,一書一勺之多,背記越人劉永基題,天啟六年海運同知,河東王應預立碑。另外兩位北韓使臣在道光和咸豐年間也到過此地,他的《入燕筆記》也有類似的記載。
這石碑到底是誰寫的、什麼時候立的?專家們都有各自的論證,在民間呢也有不少的傳說。在新的更加確鑿的證據被發現之前呢,爭論還得持續下去。不過,恰恰是爭論和傳說,為這塊碑增加了幾分神秘感,讓它成為了老龍頭景區人氣最高的文物。
從天開海嶽碑處拾級而上,在澄海樓東側,還有一塊著名的“一勺之多”古碑,兩塊古碑遙相呼應,珠聯璧合。
“一勺之多”四個字出自古學中庸。它的意思就是說剛開始看到的水只有一小勺那麼多,等到它積聚成深廣難測的大海,海里面各種物產,資材就會繁殖在這裡面,它的引申意義就是說讓現在的人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不要忘記事物的本源和根本,未來才可以擁有的更多。
如果說“天開海嶽”的碑文寫景的成分多一些,那麼“一勺之多”的碑文,更多的體現出的是一種人生的情懷和胸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依山襟海的老龍頭地勢險要,風景壯麗。古往今來,包括道光、乾隆等在內的很多帝王將相、文人墨客都曾來此觀光覽勝,觸情生情,留下了大量詩文墨寶,鐫刻於石碑之上,流傳在山海之間。
塊塊青石,開鑿於深山之中,匠人賦予它們生命,每一條凹凸的紋路,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和人文情感。它們是我們美麗家鄉秦皇島的文化瑰寶,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不朽記憶。
答:1908年,美國傳教士威廉•埃德加•蓋爾拍攝了一張老龍頭的照片,可以看到當時“天開海嶽”碑位於一片土坡前,此後便再也沒有出現過。直到上世紀80年代,隨著老龍頭修復工程破土動工,人們在一片小山坡上發現了掩埋在沙土和荒草中的這塊“天開海嶽”碑。
“天開海嶽”碑高2.65米、寬0.7米、厚0.25米,字體渾厚古樸,遒勁蒼鬱。但碑體上無落款,始建年代和立碑人不詳,而且在明嘉靖十四年、清康熙九年的《山海關志》,以及乾隆二十一年、光緒四年、民國十八年的《臨榆縣志》中都沒有過關於這塊古碑的明確記載。30多年以來,一些專家學者進行了考證,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中國長城秦皇島學會會長郝三進就認為,這塊古碑應該屬於唐代。
根據《營平二州地名記》記載,李世民東征高麗的時候,也就是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他得勝還朝之後,原來咱們這有一個漢武臺,他在漢武臺歌功頌德,然後刻石記功,所以留下這塊碑。
撫寧區檔案館館長李利峰對“天開海嶽”碑也有著濃厚的興趣。他考證後提出,這塊碑是明代所立。2001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的一套叢書,叫《燕行錄》全集,其中有北韓使臣徐長輔、徐慶淳和金景善三位使臣入燕進貢的時候有一個日記,日記中三次提到“天開海嶽”碑。
李利峰說,《燕行錄》是北韓時代使臣們來往燕京時根據所聽所見而記錄下來的紀行錄,其中所提供的大量生動有趣的珍貴史料,填補了中國史籍的部分空白,而且為一些史實提供了旁證。北韓使臣徐長輔在他的《薊山紀程》中記載,西北隅又有兩碑一書天開海嶽,一書一勺之多,背記越人劉永基題,天啟六年海運同知,河東王應預立碑。另外兩位北韓使臣在道光和咸豐年間也到過此地,他的《入燕筆記》也有類似的記載。
這石碑到底是誰寫的、什麼時候立的?專家們都有各自的論證,在民間呢也有不少的傳說。在新的更加確鑿的證據被發現之前呢,爭論還得持續下去。不過,恰恰是爭論和傳說,為這塊碑增加了幾分神秘感,讓它成為了老龍頭景區人氣最高的文物。
從天開海嶽碑處拾級而上,在澄海樓東側,還有一塊著名的“一勺之多”古碑,兩塊古碑遙相呼應,珠聯璧合。
“一勺之多”四個字出自古學中庸。它的意思就是說剛開始看到的水只有一小勺那麼多,等到它積聚成深廣難測的大海,海里面各種物產,資材就會繁殖在這裡面,它的引申意義就是說讓現在的人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不要忘記事物的本源和根本,未來才可以擁有的更多。
如果說“天開海嶽”的碑文寫景的成分多一些,那麼“一勺之多”的碑文,更多的體現出的是一種人生的情懷和胸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依山襟海的老龍頭地勢險要,風景壯麗。古往今來,包括道光、乾隆等在內的很多帝王將相、文人墨客都曾來此觀光覽勝,觸情生情,留下了大量詩文墨寶,鐫刻於石碑之上,流傳在山海之間。
塊塊青石,開鑿於深山之中,匠人賦予它們生命,每一條凹凸的紋路,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和人文情感。它們是我們美麗家鄉秦皇島的文化瑰寶,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不朽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