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軟妹子2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閒。

      【注解】

      ⑴關山月:樂府舊題,屬橫吹曲辭,多抒離別哀傷之情。《樂府古題要解》:“‘關山月’,傷離別也。”

      ⑵天山:即祁連山。在今甘肅、新疆之間,連綿數幹裡。因漢時匈奴稱”天“為”祁連“,所以祁連山也叫做天山。

      ⑶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此二句謂秋風自西方吹來,吹過玉門關。

      ⑷下:指出兵。白登:今山西大同東有白登山。漢高祖劉邦領兵徵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圍困了七天。《漢書·匈奴傳》:“(匈奴)圍高帝於白登七日。”顏師古注:“白登山在平城東南,去平城十餘里。”

      ⑸胡:此指吐蕃。窺:有所企圖。青海灣:即今青海省青海湖,湖因青色而得名。

      ⑹戍客:征人也。駐守邊疆的戰士。邊色:一作“邊邑”。

      ⑹高樓:古詩中多以高樓指閨閣,這裡指戍邊兵士的妻子。曹植《七哀詩》:“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思婦高樓上,悲歎有餘哀。”此二句當本此。

      【譯文】

      皎潔的月亮從祁連山升起,輕輕漂浮在迷茫的雲海裡。

      長風掀起塵沙席卷幾萬裡,玉門關早被風沙層層封閉。

      白登道那裡漢軍旌旗林立,青海灣卻是胡人窺視之地。

      自古來這征戰廝殺的場所,參戰者從來不見有生還的。

      守衛邊陲的征夫面對現實,哪個不愁眉苦臉思歸故里?

      今夜高樓上思夫的妻子們,又該是當窗不眠歎息不已。

      【白話譯文】

      一輪明月升起在天山之上,在蒼茫的雲海中徘徊。蕭瑟的秋風吹著明月,東渡玉門雄關,照耀著守邊的征人。在這蒼涼的關塞上,不由得使征夫們想起在這邊關上頻起的戰事:昔時漢高祖,曾遭匈奴的白登山之困;胡人的兵馬,至今仍對青海湖虎視耽耽。從來這裡就是夷夏的爭戰之地,多少戰土拋身塞外,埋骨黃沙啊。征人們望著這月光下荒涼的邊色,臉上現出思歸的愁容。遙想家中的妻子,她一定是在倚樓盼望征人的歸來,望月而興嘆

      【創作背景】

      李白看見征戰的場景,因此他感嘆唐朝國力強盛,但邊塵未曾肅清過。此詩就是在歎息征戰之士的苦辛和後方思婦的愁苦時所作。

      【賞析】

      這首詩在內容上仍繼承古樂府,但詩人筆力渾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詩的開頭四句,主要寫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從而表現出征人懷鄉的情緒;中間四句,具體寫到戰爭的景象,戰場悲慘殘酷;後四句寫征人望邊地而思念家鄉,進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樓歎息不止。這末了四句與詩人《春思》中的“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同一筆調。而“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又與王昌齡的“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同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分類討論解題的5個基本步驟?